气功起源于那个理论。

据初步研究,气功起源于原始人类的自我保健。气功在古代被称为“呼吸”、“导引”、“踩高跷”、“行气”。“吐气”字面意思是吐故纳新,实际上是调整呼吸的运动;“导”的定义是:导气使和,牵身使柔,是肢体运动与呼吸自然融合的肢体运动;“踩高跷”就是按摩、拍打四肢的运动。在古代,导高跷和压高跷往往不分彼此。“行气”就是用意念协调呼吸,想象“气”沿着全身的经络运行。

到目前为止,没有关于气功起源的直接文献。目前对气功起源的研究是基于几个间接文献的相互佐证。主要是:

据古代记载,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的中原发生了洪水。史记和孟子都有类似的记述。还有另一本历史书《吕春秋》?古乐》记载,

因为下雨潮湿,人容易气血凝滞,或者全身、关节疼痛,所以用舞蹈来活血补血治疗疾病。2000年以前的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苏文?在谈到不同疗法的来源时,伊伦说,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潮湿,人容易出现四肢冰冷、关节肿痛、四肢痿软无力等骨关节病,要用指压高跷进行治疗,所以指压高跷的疗法起源于中原地区。这说明,在唐尧曾经具有“宣传”功能的“舞”,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发展为“导踩高跷”。

《内经》?苏文?“化精为气”的理论;“古人生活在动物与动物之间,是为了避寒而搬家,是为了避暑而住在阴凉处。里面没有仰慕的疲惫,外面也没有官架子。在这个荒凉的世界,邪恶无法深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艰难,生活在野生动物出没的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靠运动加强新陈代谢,增加热量来避寒;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安静地休息,减少新陈代谢,减少产热,避免夏季高温;心不为七情所扰,貌不为名利所冲;这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人们有一种宁静、快乐、淡泊的心态,所以疾病和邪恶的入侵不会深入人体。这是对原始气功保健的描述。气功至今仍分为动静两大类,与古人动静养生一脉相承。

据1975考古发现,在青海省乐都区刘湾三平台,出土了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壶等文物。彩陶缸上有一幅彩塑浮塑人像,双眼微闭,嘴近圆,微微前倾,腹部隆起,双手张开,置于腹部两侧,双膝微曲,两脚分开,略宽于肩,为站桩呼吸的杂技形象。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件文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杂技人像只是古人的一种姿态。更有意思的是,画像是男人的头和女人的身体,也就是男人的上半身和女人的下半身。虽然这是古人的一种生殖崇拜,但男女一体体现了调和阴阳、阴阳一体的理论思想。这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气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1957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也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其中有一个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上面绘有黑色的舞蹈人物。整幅画人物突出,表情生动,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同一个,佩戴饰品,一共有三组。据考证,也属于马家窑文化。从最初的模仿动物到引导,称为仿生气功,如五鸟戏、六鸟戏等。

据说气功起源于原始人的自我保健。除了古籍和出土文物,古代医书和医家对气功疗法也非常重视。从儒、释、道、武、艺等流派对气功的运用来看,虽然目的不同,但都是发挥气功的健身养生作用,这与气功源于人的本能的自我保健有关。

中国气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萌芽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炼丹进入学术殿堂,体现在百家争鸣的理论中。

“苏文?《古代天真论》中有记载:“听说古代有真人,举天地,抓阴阳,吸精气,独立守神,有同肌,故能长命于天地,无尽头,是活路。”“虚邪为贼风。当你回避的时候,你是冷漠的,虚无的。真灵跟着它走,灵被关在里面,你总是生病。"

庄子?黄帝向广请教养生之道的故事在《易》中有描述:黄帝去拜访广,广叫他回去斋戒三个月再回来;黄帝照做了,广见他如此虔诚,就把气功养生的秘诀概述如下:“我好含蓄,我好无知,我不听,我心平气和,我自以为是。”它必须是安静的,清晰的,你可以永远活着,而不需要辛苦和动摇你的本质。"

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他是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中,提出了所谓的儒家思想,比如“学东西”、“诚”、“廉”、“修身”、“治国”、“平天下”。

孟子主张“修吾浩然之气”。

在《庄子》一书中,我们以孔子和颜回对话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心斋”和“坐忘”。如《庄子?在世界上,孔子说:“有意志,不能用耳朵听,要用心听,用心听。“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者也,空而待物者也,空者也,空者也。”颜回在庄子?大宗师跟孔子谈坐忘的心得,说“坠入姿态,灵动,离形而知,在道,谓之坐忘。”坐忘就是早期的禅定,所以郭沫若在《坐忘功夫》中指出:“坐忘功夫可以追溯到颜回,...颜回的坐忘论,这甚至是中国坐忘的开始。”

《管子》也认为“能守一,弃万灾。”

战国余明,又名齐明玉佩、齐明余明、齐明,是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的文物,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是反映气功历史的珍贵实物,也是迄今为止最早完整描述气功锻炼的实物。四十五个铭文刻在这个空心的十二面体玉饰上。文曰:“动之气,深则存之。储存的时候会拉伸。当你拉伸它的时候,你会下降。当你下降时,你将被固定。实为可爱,可爱为长,长为退,退为天。天在上,地在下。顺则生,逆则死。”目前,虽然碑文中所描述的气功功法是什么,众说纷纭,但说明战国时期气功功法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而华佗则基于“流水不腐,六畜动于《淮南子》中”的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创了一套动技能,说:“我有一出五禽戏,其一为虎,其二为鹿,其三为熊,其四为猿,其五为鸟。能“除疾病,益蹄足,以当向导。不开心就扮演小鸟的角色,开心的流汗。因为你全身都是粉,身体轻,想吃。”

1973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导游图、雀骨吃气、养生方子等几件珍贵的气功文物,反映了当时气功的发展状况。

《导游图》是一幅彩绸画,画有男女各种姿势,出土时残缺不全。现存图片44幅,分四排排列,铭文很多,但能辨认的只有28幅。据考证,墓主人是当时长沙丞相李沧之子,葬于公元前168年。全图高50厘米,长约100厘米。原来总名和作者都没有前言和后记。现在是出土后命名,看内容而定。

《阙骨石齐篇》是一部主要描述吃气(即呼吸锻炼)练习方法的专著,也是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阙骨的著作。书只有26行,刻在一根竹筒上,对吃五谷、吃气的方法和适应症都有明确的论述。此外,书中还讲述了如何掌握不同季节、四季气候不适宜吃气的特点,体现了中医养生整体观在气功锻炼中的具体应用。

养生方剂学致力于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气功养生。《十问》一书中描述的治气方法是“吸气须深而长,新气易守,旧气易留,新气易活。善气者,夜间使气滞消散,新气汇聚,以通九窍,实为充实五脏六腑。”它强调了呼吸练习的祛旧吸新作用。文中讨论的治疗气的四个注意事项与《阙骨吃气》中的内容是互补的。“忌食气:春忌浊阳,夏忌汤风,秋忌霜雾,东忌灵隐。”

在长沙,还出土了东汉初年的“神仙饮玉泉”铜镜。除了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仙人、瑞兽外,还有三个铭文:“方上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真是太巧了,天下有仙人喝玉泉吃枣不知渴。”方上是当时为皇帝制作御用器皿的官员。黄帝用的铜镜上,刻着神仙家练谷的方法,可见当时气功发展的程度。这和《内经》有关?苏文的遗产?针法理论中的吞津法也是如此。

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气”这个概念出发,来说说气功的内涵。要弄清这一点,需要从我们对人类生命运动的看法说起。

众所周知,人与普通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他独特的精神活动——意识活动。因此,人的生命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对此,古人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比如《淮南子》?陶渊明荀说:“夫形者也,生也;生气的人充满生命;天,命之制也。”这里的形式是指身体,而神是具体的物质,人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其功能的体现。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和身体活动是由人体内四处流动的气来滋养和维持的;各级气化过程不仅以形式为基础,还受精神和意志的控制。

根据上述以神为主、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人的生命整体观,人可以通过精神和心灵的积极锻炼,加强精神和心灵对身体的控制以及气化过程和气在体内的运行,从而激发和强化人体的内在功能,达到身心的高度和谐。这种方法被古人统称为“修身”。

先秦诸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非常重视修身之道。管子把这种修身方法称为“心法”和“内功”;庄子认为“素食之道”和“修形之术”是有区别的;孟子主张“立意”、“养气”,说“我善于养我的浩然之气”;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提倡“治气养心之术”;养生家和医生都有“导”、“行气”、“吃气”、“养生”的药方。战国文物上的铭文,齐的玉雕,就是“齐”的方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导游图、鹊骨食气、养生方子等。秦汉时期,以长寿为目的的丹道开始流行,它有别于内丹和外丹。东汉以后,佛教传入,道教创立。当这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与宗教实践结合在一起时,名称就更加五花八门了。明清以来,武术家都说自己有内功。

“气功”一词最早见于金?许逊的凌简子,但直到宋代,它才成为云起七大标志中的一个术语。清末少林拳秘笈中,有一章名为“气功解说”,指出“气功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养气,一种是练气”,但气功一词并未被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刘·《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问世,气功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才得以普及。

从先秦诸子的“修身”到今天流行的“气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据此,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我国在气功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编写的《健身气功培训班(试行)》中“气功”的内涵整理如下:

气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人类生命整体观。它是一种通过调整自己的心、呼吸和身体的运动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开发人的潜力,达到身心高度和谐的技能。

以上对气功的定义表明,气功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生命整体观;总结出古往今来各派气功功法的* *性质是“调心、调息、调身”;指出气功的基本功能是改善身心,开发人的内在潜能。

需要指出的是,气功不仅是加强自身生命运动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生命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