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哪些误区?
1,喝茶的误区
误区一:茶越贵越好。
茶叶的价格由质量和等级决定。品质主要指茶叶的产地和树种,等级主要与采摘时间和采摘位置有关。嫩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价格相差很大。同样是龙井,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最贵。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认为,人们其实不需要购买高档茶叶,可以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不同口味进行选择。100—300元可以以一斤的价格买到品质非常好的茶叶。我建议你买的时候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档次。有些高档茶采摘过早、过嫩,茶的一部分营养在梗里,有些便宜的茶养生效果更好。
误区二:茶越新鲜越好。
新茶是指用鲜叶炒过不到半个月的新茶。相对来说,这种茶确实更好喝。但根据中医理论,刚加工的茶叶是有内热的,这种内热需要储存一段时间才会消失。所以新茶喝多了会让人上火。
另外,新茶中茶多酚、咖啡因含量高,容易刺激肠胃。如果经常喝新茶,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喝加工后存放不到半个月的绿茶。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新的,比旧的好。比如普洱茶等红茶,需要适当陈化,品质更好。
误区三:最好饭后喝茶。
饭后立即喝茶容易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与食物中的铁和蛋白质发生复杂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饭前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影响其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正确的做法是饭后至少半小时喝茶,最好是1小时后。
误区四:睡前喝茶影响睡眠。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一直都说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事实上,很多高度发酵的茶,比如红茶、熟普洱,咖啡因残留很少,不会影响睡眠。相反,饭后一小时喝点助消化茶,可以清洁肠胃,有助睡眠。
误区五:茶可以醒酒。
酒后喝茶有利有弊。喝茶可以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其利尿作用可以帮助分解的物质排出,因此有助于解酒。但同时,这种加速分解会加重肝肾的负担。所以肝肾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尤其是酒后不要喝浓茶。
误区六:茶要洗,但不能喝第一口茶。
能否喝第一口茶,要看你喝的是什么茶。如果是红茶或乌龙茶,要先用开水快速冲洗,然后倒掉水,既能洗茶,又能加热茶叶,有利于茶香的挥发。但是绿茶,红茶等。,不需要这个过程。
误区7:整天喝一杯茶。
不宜一天泡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这样无法品出茶的真味,而且长时间浸泡容易使茶叶中的重金属沉淀出来,对身体不好。喝茶一定要把茶和水分开。即使没有专业的茶具,也可以准备一个带滤网的茶壶或茶杯。
2.喝茶的好处
1,提高肌肉耐力。研究发现,茶中含有一种叫儿茶素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加人体燃烧脂肪的能力,提高肌肉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喝绿茶往往效果最显著。
2.抵御紫外线。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洗脸可以去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杀菌、抗衰老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阳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天然的“防晒霜”。
3.保持身材。唐代《本草纲目》中关于茶的论述曾提到“久食使人瘦”,这一点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茶叶中的咖啡因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分解脂肪的能力。国外的研究也表明,经常喝茶可以降低腰围和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4.抗辐射。国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保护细胞免受辐射损伤,帮助修复受损细胞。临床研究表明,茶提取物可以治疗肿瘤患者放疗引起的轻度放射病,治疗辐射引起的血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症,效果良好。
5.提高记忆力。茶多酚有助于大脑局部调整,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此外,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有提神、益心、清心的作用。
6.提高骨密度。茶叶中虽然含有咖啡因,会促进钙随排尿流失,但含量极低。即使是咖啡因含量很高的红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事实上,茶叶中含有更多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的物质,包括氟、植物雌激素和钾。台湾有研究发现,经常喝茶的人骨密度更高,髋骨骨折的概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