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针灸人类史丛书》札记7。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走过庭宫穴后,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的景明穴。

足太阳膀胱经取于内眼角的景明穴,上至额部,左右过头顶百会穴。

分支:分别从头顶回枕骨,入颅腔络脑,分别从颈背天柱穴位置穿出,下行与大椎穴会合,再沿肩胛骨内侧分为左右两侧。络肾属于膀胱经,在脊柱旁开1寸5分,一直下到肾俞穴的位置,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深入体腔。

另一支:从腰部分支,沿脊柱两侧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点。

最后一个分支:从颈部下行,经肩峰内侧,从附着点下行至腰部,沿大腿后外侧与前一个分支汇合至腘窝,再下行经腓肠肌,出光脚,至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到达阴穴,入足少阴肾经。

《论苏文陵兰秘典》说:“膀胱是州府之官。津液若藏,则可气化。”

膀胱位于下腹部的中央,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膀胱与肾直接相连,两者之间有经络,所以膀胱与肾是表里关系。

膀胱中的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入膀胱,第一是从三焦渗入膀胱,第二是从肾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酒可以蒸馏两次,第一次是最好的酒,第二次是最差的酒。我们的身体也会将水分蒸发两次,我们的身体不会浪费每一滴水。

膀胱能储尿排尿,靠的是肾的气化功能。

肾脏为什么能蒸发水分?

就是因为小肠的火在下面燃烧,所以当小肠的火不够的时候,膀胱里的水就不能正常汽化,变成冷水。此时,水停留在底部。只要有一点点尿,就会觉得胀胀的,变成尿频。

我们做什么呢

回答:把小肠的温度加起来。

艾灸:关元穴+中极穴。

当膀胱出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或遗尿。

小肠的温度与心脏有关,所以我们的内脏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中医要治疗的是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一种病。

一个正常人,每次充气,膀胱都会慢慢膨胀。当膀胱尿液储备达到400CC时,他会感到浮肿,然后他会排尿。

膀胱经虚:小便清长,腰酸背痛,体虚肥胖。

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早衰皱纹。

膀胱经实症:小便短赤,尿频,背肌僵硬酸痛,脊柱疼痛,下肢痉挛疼痛,头痛头晕。

面部皮肤油腻,过敏,黄褐斑,痘痘。

膀胱经有67个穴位,气血循环时间为下午3点至5点。

朱珠点:除了治疗眼睛问题,你还可以治疗打嗝,你可以用力捏出疼痛。

睛明+眉毛+瞳孔+竹子。

这四个穴位合起来可以用放血疗法或艾灸治疗视力不良、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红眼病。

美冲穴:神庭、上星治疗鼻子的问题。

取叉、吴楚、成光、田童、络脉、玉枕是头部的穴位。

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位置。

通过每天梳理头皮,我们可以梳理头部所有的穴位。早上起床,用手指梳理头皮100次。脱发也得到了改善,脱发开始慢慢长了。

天柱穴:取穴治疗后可引起强烈疼痛。

安明,怪点:天柱穴外开一寸,晚上睡不好。可以按安明,注意不要揉天柱穴,因为膀胱经的气血会很旺。

大益穴:骨头会大,骨头有病,都可以在大益穴治疗。

风门穴:我们的后脑勺有几个有风的穴位,容易进风,也是人体的降温系统。

气门还可以治疗背上的痈。背上有三种痈:

第一,痈里面已经红了,外面头是白的,里面是脓。

第二,白色的没有头

三是凹陷。

这三种痈都可以艾灸治疗,先灸痈再灸风门穴。

舒菲穴:背俞穴可用俞募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厥阴俞:开第四椎旁1.5寸,也叫心包,可治心脏病。

注:背部有两条膀胱经,一条是督脉外1.5寸,一条是督脉外3寸。

现在我分享18点背屈,大部分的治疗方法是鱼目疗法。

都是督脉旁1.5寸。

心舒:第五椎骨开在旁边。如果按压痛,一般是心脏供血不足。有心脏病的人这里会有压痛点。

如果痛点是抑郁,那就是心虚和不足。

如果刺痛,就是堵塞了。

督脉:第六椎穴开在旁边,督脉是所有阳之会。临床上有血液肿瘤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的痛点。

舒歌点:第七椎骨打开,血液将流向舒歌点。在舒歌穴之上,心为心,在它之下,肝产生血液,所以舒歌穴控制全身的血液。

血液疾病包括:贫血、血瘀、便血或便血。

有人说我口渴,却不想喝水,说明体内有瘀血。

消渴穴:第八椎下部旁边的开口,属于经络外的奇穴,分为上耗和下耗,诊断糖尿病。

肝俞:肝脏后面,如果有肝病,可以在第九椎找到压痛点。肝病、肝区疼痛可在肝俞治疗。

丹叔:如果你有胆囊的问题,可以在第十椎找到压痛点,尤其是有胆结石的话,会很痛。

四花灸治疗肺结核:双穴舒歌丹俞

脾俞:第十一椎开窍,脾主四肢,四肢无力、关节痛、风湿疼痛的问题都可以用。

舒威:打开第十二节椎骨旁边的胃部来治疗这个。

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用舒威+中丸。

对于胃痛,使用中脘穴和梁丘穴(毕慧疗法)。

三角书:第十三椎骨开在它旁边,三交是一条水路。

治疗如:腹泻、水样便、引流、水肿、食后消化不良、胃胀。

肾俞:旁边开第十四椎(命门),肾病在这里治疗。

肾舒也治疗腰痛。

齐海曙:旁边开第15椎,近取穴可以治疗腰痛、痔疮等。

大肠俞:第16椎侧开,治疗大肠问题。近穴治疗腰痛,可治便秘,降低利息。

关:第十七节椎旁开穴治疗妇科疾病和男性腰痛。

小肠书:第18椎侧开,治疗小肠问题,腰痛,腹泻。

中俞术:侧开第二十椎,治妇科肾虚、糖尿病、腰痛、大便、白带。

白焕舒:尾椎旁开第21椎,用于治疗疝气、排便、腰酸背痛、妇科白带。

惠阳:尾骨上,很少用。

膀胱经在这个点之后就往下走了,后面我再讲腿上的这个点。

现在回去开另一家分店。此经大部分穴位辅助开督脉旁1.5寸穴位,增强疗效。

附: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配合手中俞、手外俞、大竹,可治疗颈肩背部问题。

肺藏神,辅助舒菲穴治疗肺部疾病。

膏药穴:膏药穴能治百病。石膏点是起死回生的妙处。有症状的患者可以用膏药灸足三里。

找石膏点不容易。它会藏在肩胛骨里。找的时候一定要打开肩胛骨,手里拿着枕头才能打开。

艾灸膏会让你觉得口干舌燥,嘴唇干裂。此时去灸关元,气必在海中。艾灸足三里会把热气向下引导到你的脚上。

神堂穴:心俞旁开1.5寸,用心俞治疗心脏问题。

肺藏魂,心藏神,所以神堂穴是心中的大穴。

穴位:1.5寸开于督脉外,辅助督脉。

葛官点:舒歌外1.5寸。

魂门穴:肝俞开1.5寸外,藏魂于肝,加强肝俞疗效。

杨刚点:1.5英寸外丹书。

衣舍穴:脾俞1.5寸宽,脾藏意。人们的观念是脾主神明,是同一个辅穴。

臧伟点:舒威外1.5英寸。

香门穴:旁边开的是三交俞,乳房属于三交系统,所以乳房疾病可以在三交俞的石门进行艾灸治疗。

枳实穴:开在肾俞旁,帮助肾俞治疗。

皮根穴,经络外奇穴: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

肿块的根,中医认为肿瘤和肿块是有根的,就像韭菜是有根的,韭菜割了,根还在,还会继续长。

这个点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肿瘤,是否治愈,同时可以用来除根。

穴位:第十九椎开三寸,也是膀胱经俞外1.5寸。封闭取穴治疗大小便。

秩边穴:第二十椎外开三寸。进取点治疗痔疮有消炎、止痛、止血的作用。我们知道痔疮可以用孔嘴、承山、长强、秩边和刘文来治疗。

八穴:有八个穴,即上穴、中穴、下穴,是全身最小的穴。

妇科治疗常用八个穴位。可以用大金条盒灸,很舒服。

理解完膀胱经背穴,从腿上开始。

承府穴:治坐骨神经痛。

阴门穴:成山到党中央中央的穴位,很少用。

浮点:很少使用。

未央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如淋巴结肿大,可用未央穴。

卫中穴:膀胱经的关节点,著名的大穴,在腰背部中间求穴,意思是可以用卫中穴治疗腰痛,用后溪穴治疗腰背部两侧疼痛。

卫中穴还有一个名字,叫穴面。就是血的穴位,血是有毒的,可以在卫中穴放血。比如各种皮肤病,麻风病,还有倪氏提到的一种叫波西肉瘤的都可以出血。

没事的话可以经常拍,可以拍四窝。

合阳穴:辅委

承筋穴:抽筋可以治,脚不能动,抽筋、霍乱抽筋都可以用。

治疗痔疮出血,用承山阴,最穴,长而有力,在天上应出血来放过脓血。

魏忠和成山可用于中风。

走路摔倒,尾椎受伤。伤新时成山青筋,可用于止血。

杨妃穴:膀胱经的络穴,表示腿部虚弱,杨妃、成山穴都是使足部强壮的穴位。

腿没力气就不能霸道[呲牙]

指阳穴:阳桥脉穴,也治足无力。

昆仑穴:膀胱经穴,专治颈背疼痛。

老神穴:对于足跟痛或足跟痛来说,足跟的问题是肾主,下半身水肿是肾的问题。

神脉:掌管阳桥脉。银桥脉和阳桥脉控制着我们的行走平衡。

癫痫是白天灸,晚上按海灸,白天和晚上都灸。

金门穴:膀胱经的穴位,具有止痛、消炎、止痛的作用。

景谷:膀胱经原穴,膀胱经头痛可以用景谷。虚拟和真实都可以。

俞骨穴:膀胱经俞穴专治足太阳经上的疾病。膀胱经的实证是,痛三五天,用舒骨。

铜鼓穴:膀胱经荣血穴五脏失调时,用天竺、椽子。如果不够,就用铜鼓和骨绑。

最后一点至阴:膀胱经的井穴,治疗胎位异常,就是用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