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运动保暖?

一般来说,身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当暴露在冷空气中时,身体会自然减缓新陈代谢,以维持器官的热能。

而雷诺氏综合征患者,由于血管过度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堵塞,所以热能无法到达手脚,会有针刺感,但只要是温热的就会立刻恢复。更严重的雷诺氏综合征,甚至缺血导致组织坏死,必须截肢。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上有所改变,注意保暖,就可以改善。

就中医而言,寒是百病之源,需要重视。“感冒对身体非常有害,”长庚医院妇产科主任林健·陈医生说。气候寒冷时,身体机能会降低,抵抗力减弱,疾病特别容易侵袭。所以只要寒流经过,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满为患。寒冷也会引起疼痛。寒冷会加速神经和血管的收缩,引起内脏的痉挛,如胃痛、腹痛或生理性疼痛。

感冒还伤脾胃,容易引起胀气、消化不良。《红楼梦》中,贾家的老老少少活动少,日常饮食清淡油腻,体质较弱,秋冬季节特别容易感冒。

每当贾家的老人哭诉食欲不振时,家庭医生往往笑着建议,不用吃药,只要“轻食、保暖,或饿两餐”,身体就会逐渐恢复。

我在门诊经常接触到因手脚冰凉而寻求治疗的女性患者。阳明医院中医科主任赖荣年感叹,现代女性运动量少,胃肠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

他进一步解释说,胃是中医的“脾”,负责全身血液供应。如果胃功能差,吸收能力差,食物营养不能转化为足够的血液提供身体需要,末梢血液循环自然恶化。

“可能会有一些妇科病的问题,比如子宫因供血不足而功能较弱,经常痛经,”赖荣年主任提醒。这个时候治疗手脚冰凉的重点会是加强脾胃功能,缓解生活压力。

尤其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关节炎患者最能体会“天冷了就心痛”的感觉,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驱寒保暖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阳气衰竭的冬季,万物都在退潮流动,最适合储存和滋养元气。

冬天保持热能、动力和温暖,也就是阳气,可以积蓄足够的能量等待明年春天,除了少生病。

6招御寒:

1.经常锻炼不算懒。

要适应寒冷,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习惯可以改善怕冷的体质。

中国有句古话:“冬天多动,少生病。运动确实可以刺激肌肉和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特别是中国人平时暴饮暴食,所以有人提出了“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态补”的重要性。"

但是,冬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了。在家打太极,做柔力操或瑜伽,练习切功(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手臂自然垂直,手掌向后,轻松自然地来回摆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

赖荣年主任鼓励大家多走路,只要走路的时候能呼吸就行,而且也有健胃的作用。

做家务和扫地也是很好的锻炼。

贴心提醒:出门锻炼记得保暖,随身携带毛巾擦汗;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避免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

2.应该补充温热的食物

食物也是保持身体温暖的最快方法,尤其是热饮。

蛋白质含量高的热牛奶,有温热作用的红糖姜茶,或者西方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很好的加热来源。

林健陈医生喜欢带自制的袋泡茶上班,便宜又简单,内容和口味随季节和个人喜好而变化(袋泡茶可在中医器械店买到):容易上火的人(平日口干),可用麦冬或沙参切小块,泡水饮用;一般可以选择枸杞、红枣,有补气的作用;市面上常见的桂圆茶,补血,适合勤劳的上班族。

芝麻、花生中含有维生素E和丰富的烟酸,有助于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抵御寒冷的能力。维生素E可以扩张血管,加强末梢血液循环。

补气养血的核桃营养价值丰富,适合长期咳喘患者冬季食用。林健博士陈建议。

一些辛辣的香料,如葱、姜、蒜等也能使身体感到温暖,但有高血压、躁狂症和皮肤过敏的人应尽量少用。

特别提醒,冬季饮食最好清淡少油腻,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冬天可以稍微增加孩子的主食量。因为天气冷容易消耗热量,而且孩子冬天的活动量不会减少,所以需要更多的热量来补充。

贴心提醒:生姜的作用是保暖,孕妇坐月子时常用;生姜发汗,感冒初期宜用生姜。

3.吃补品因人而异

冬季进补原本是为了调理虚弱的体质,增强体力抵御寒冷,但现代人营养丰富,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一般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补充一些温性药膳,如四物汤、芝麻鸡、十全大补汤等。加速血液循环。如果你容易口干、口臭、便秘或高血压,进补就像火上浇油,要适可而止。如果出现感冒、发烧、腹泻,最好停止各种补充,以免加重病情。

贴心提醒:有些慢性病患者,如红斑狼疮,如果服用补品,会使病情加重。他们应该找中医做物理辩证法,针对个人弱点做补充。

缓解压力,保持好心情

压力是血液循环恶化的原因。日本研究发现,近70%的女性手脚冰凉。这些新女性睡眠时间少,工作时间不规律。在这种24小时紧张的情况下,血管不断收缩,血液循环越来越差。

所以专家建议,最好强迫自己把一天分成三部分: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和朋友聚会,听听音乐,学会放松。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

贴心的小提醒:

寒冷的天气很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不妨用身体带动心灵,简单的运动就能分泌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

5.充足睡眠,滋养阳气

中医提到杨灿促进五脏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疲惫,怕冷。充足的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特别是冬天,要早睡晚起,晚上10睡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这样可以避免早晨感冒,降低慢性病患者温差过大导致血管快速收缩而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尽量不要熬夜。早上1点,人体肾上腺素分泌最低,此时抵抗力特别弱。只要温度降低一点,“有些哮喘患者最容易在这个时候发作”,陈医生提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会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界的寒冷和压力。

贴心提醒:如果有一段时间觉得冷,可以按压手背中央合谷穴,加强血液循环。

6.温水足浴有利于睡眠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先天供血差。另外,脚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临阵退缩是很常见的。特别是足部有很多穴位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关。脚受凉,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睡前泡脚、按摩,可以把空气向下抽,让脚立刻暖和起来,有助于睡眠。

准备一壶30 ~ 40度左右的温水泡脚,一般需要20 ~ 30分钟左右。

泡脚的材料可以用2两干艾草或桂枝(中药店有售)熬制,也可以放一些老姜片或酒。

对了,泡脚的时候足底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比如按压脚掌弯曲时出现的凹穴(涌泉穴),会使身体迅速升温。

足部穴位丰富,与身体各部位相连,经常泡脚、按摩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贴心提醒:还可以在袜子里加点粗粒碎辣椒籽或者干辣椒。辣椒素的释放可以让你的双脚变得温暖,就像一个天然的脚炉,让人一觉睡到天亮。

另外,怕冷的人出门要做好防御和保暖工作,尽量不要损失热能。用围巾、帽子、手套保护暴露的部位,或者在腰腹部放上袖珍炉或暖炉(肠胃消化不良容易造成供血不足),都有助于对抗寒冷。

时间有点长了,为了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