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文化

导语:日本茶道在日本给客人奉茶是一种仪式化的东西。最初叫“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道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发展起来的特殊文化,只是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起初,僧侣们用茶来集中思想,而在唐代,赵周曾以“饮茶”的方式邀请学者。后来,它变成了分享茶和食物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可以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但茶道一词指的是发展较早的抹茶道。下面给大家带来日本茶文化。过来看一看。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座”、“茶座”,是举行茶道的地方。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子和芦苇制成。茶室面积一般在9-10平米左右,四叠半榻榻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让主人和客人可以交心交谈。茶室分为床房、客房、预点房、炉步等特殊区域。房间内有壁龛、地炉和各种木窗,一侧还布置了一个“水房”,存放烧水、泡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内名人字画,旁边挂竹花瓶,瓶内插花。插花的种类因四季而异。

日本茶道的茶具起源于中国,所以日本茶道的茶具也起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它的基本茶具和潮州功夫茶具一样,分为四个部分:冷却炉和烧水用的空气炉;茶壶,煮水用的铁盖大碗;汤瓶,有柄有口的泡茶用的罐子,叫“急用”;茶碗,盛茶汤的瓷碗。

此外,还有磨茶叶的“茶坊”和夹白炭的“火棍”;冷水的“注水”;装满白炭的“炭筐”;清洗茶具的“水转”;一个“香盒”,用于盛放熏香;泡茶时用来搅拌的“茶篮”;取茶粉用的竹“茶勺”;擦茶碗的“茶巾”;一个装茶粉的“茶壶”;用三根大鸟羽毛做成的“羽毛扫帚”,用来除尘;一个装满木炭的“木炭桶”;装炉灰的“灰容器”;用来取水等的“水勺”。

日本茶道的器具种类繁多,不仅有大小之分,还有和谐(日本)、唐(中国)、高丽(韩国)之分。

喝茶从来都是讲究器具的使用。小巧玲珑的茶具,赏心悦目。不用说,用大茶具也很有意思。虽然北京也出现过著名的大碗茶,但与日本的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这种大碗茶产于奈良市西北部著名的西尾寺。每年4月和10的第二个周末,都会有“大茶道”活动。日语中“盛”是“器皿”的意思,“大茶碗”是大茶碗的意思。这个大茶碗真的够大,高21 cm,直径36 cm,周长107 cm,重7 kg,堪称茶具中的巨无霸。

喝一大碗茶需要双方的帮助。

起源于700多年前的慈善事业

为什么要用这么巨大的茶碗喝茶?据说在1239年,西尾寺的高僧们在庙里给菩萨敬茶后,为了保佑“郡县平安,百姓幸福”,就把剩下的茶给聚集在庙里的信众喝。当时的茶多是从中国进口,属于高档奢侈品,只在贵族和僧侣中流行,而在日本民间,茶被当作灵丹妙药。

给大家喝茶的时候,因为茶具不够,一大盆茶倒满了,一人一口,一直传下去。这种做法得到了信徒们的好评,西尾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这种给参观寺庙的信众分发茶叶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西尾寺使用的茶具依然保持着当时的样子,成为日本特有的大茶碗。

长辈在煎茶。

战战兢兢地喝下一大碗茶

如今,喝茶已经成为日本人的日常习惯,但仍有很多人相信寺庙茶可以祛病辟邪。西尾寺每年春秋举办的“大茶节”都是人山人海。虽然门票要4000日元,但是极难得到。仪式本身更像是一种宗教仪式,而不是分发茶叶。参与者被带到一个铺着榻榻米的日式房间,跪在蒲团上等待。寺庙的长老们在僧人的簇拥下,表情肃穆地慢慢踱进房间,开始讲述大茶碗的故事。听者坐危,言者声清。然后,长辈在众人的注视下把茶煮开了。茶分两种,一种是炒茶,就是把茶叶直接放在开水里煮;另一种是日本特有的抹茶。先将干茶叶粉碎,再加入开水搅拌成糊状。喝茶时,五人一组,得到一个大茶碗。长者象征性地用一把长茶勺把茶倒进碗里,然后他就可以喝茶了。

因为茶碗又大又重,一个人单独喝茶真的很难,需要两边的人帮忙拿着茶碗。喝茶的时候,头几乎完全埋在碗里。从正面看,根本看不到饮茶人的脸。由于紧张,许多人在喝大碗茶时都在发抖。据说每年都会有人把茶碗滑倒,被大碗茶弄得很尴尬。

日本茶文化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亚洲国家,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很深。日本以前叫日本,日本的很多文化和技术都是从中国传下来的,比如日本的纺织技术、造船技术、金工技术、文字、医术、天文历法、儒家思想、茶文化等等。

日本的茶道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日本僧人就把茶叶品种带到了京都的喜山。后来到了南宋,日本高僧荣熙也在天台山学习佛学和茶艺,写出了著名的《饮茶养生》,从此茶饮料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通过茶会学习茶道,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和道德观念。正如中富森田所说:“茶道已经从单纯的趣味和娱乐演变为表达日本日常生活文化的一种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隋唐时期,中国茶文化向道教转化,许多日本僧人来此留学,将中国的佛和茶带回日本,开始展出日本茶文化“东方第一枝”。

第二阶段,宋代,中国禅宗中的茶文化日趋成熟和繁荣。此时“取经”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著名高僧荣两次入宋,在中国生活了24年,带回了禅意浓厚的中国茶道,并将禅师和“醉心茶禅”的的《碧岩录》带回日本,并亲自撰写了《饮茶养生》,从而成为日本佛教林佶派的始祖。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在中国禅宗教义和“禅茶一味”观念的刺激和引导下,一种以全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现的茶道——草安茶,翻开了日本茶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开创者是日本茶道鼻祖村田诸光。朱光曾随一休大师参禅,经过苦练,终于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那里得到了元武克勤的墨宝。诸光将其运用到茶道中,开辟了日本茶道中茶与禅结合的新境界,这就是“墨痕山”典故的由来。元武克勤的墨汁成为禅与茶结合的最初象征,也是日本茶道中的最高至宝。当人们进入茶馆时,他们都跪在墨水前,以示对武元的敬意。由此,诸光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创者,曾提出“尊静”为茶道精神;后来,Sen no Rikyū继承了茶道,遵循“和谐、尊重、纯洁和寂静”的原则,成为集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