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演讲(3)

白的讲话

今天下午也有同学和我交流了读书的事情。我喜欢看书,但是很多同学都去看美剧之类的。我需要坚持吗?等等很多这样的问题。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和炫耀自己有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挺烦的。另外,什么时候用?坚持?这个词说到读书就坏了。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功利的结果,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是最有用的。但我认为对我最有用的书一定是《新华字典》。不可能有第二个了。剩下的,所有的书,都像小溪一样从源头开始。长江黄河都是开源区的涓涓细流,然后水系不断流入,然后继续慢慢增长,直到长江黄河如此浩瀚。你能知道哪些小溪和河流流入黄河,哪些流入长江吗?我当然无法回答,是哪种营养从我一路走来学到的这么多营养中塑造了我。有人问我读过多少书。我说我不能回答你一个数字。此时此刻,我可以反过来告诉你我读过多少书,因为它已经变成了我。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让我快乐的不是我的成绩。

现在在中国去书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好几摞书。第一本是考试相关的书,第二本是养生方面的书,第三本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的关心(内容),要过关,要长命百岁,要有话可说,怕被时代抛弃。其实都是功利的。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过程。当你读这本书时,你会得到很多乐趣。

我今天在来这里的路上读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眼泪我觉得挺好的。当我眼里还有泪水的时候,我依然知道我是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道自己容易被什么感动。在来的路上,我读了张曼菱写的《关于西南联大的思考》。这本书里有太多让人落泪的地方。比如邓稼先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抗战爆发,儿子即将去昆明读国立西南联大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儿子,学理科吧。科学是有用的。?这句话?有用吗?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但是没有哲学的境界,(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离开这个家族的传统呢?最后邓稼先(成了)我们两弹开国元勋!

南开大学7月29日被炸成废墟,1937。当时张伯苓校长写了一句话?我不在乎物质上的损失,南开精神将永远活在这片废墟上。?蒋介石决定全面抗日的第一天,就是轰炸南开的第二天。蒋介石说过一句话:中国在这里,南开在这里。?张伯苓的儿子从部队学飞行,最后驾驶那架简陋的飞机,在与日军的战争中阵亡。这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是那个时代的校长的儿子。我当时就哭了。这些都是无用的叙述,隐藏了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而且)你的人格也是在这种无用的东西的一步步熏陶中逐渐走向健全和独立的。

现在是否应该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一周要跑五天,很没用,但是在跑步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种乐趣。你自言自语,放任自己。当我很累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的确,跑完步,脚是累了,但心和脑是解脱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辩证法。

大学就是止于完美,这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因素,永无止境。创新需要的品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类心灵的自由。以前我们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我们的内心。在最小的宇宙和最大的人心面前,只要能探索,能得出某种结论,就不算浩瀚,但却是无法掌握的最浩瀚,也是最浩瀚的人心。创作就是要打破固有的牢笼。(www.lz13.cn)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把有用的和无用的结合起来。

道可不凡,名可不凡。有些人对别人说错了话,这是常识。我叔叔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他以前天天和我玩游戏,天天给我出题目。但很缺德的是,他经常先画一条辅助线,让我找第二条辅助线。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但是每天总会找一个任务,因为任何一个平面几何题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辅助线可以解决。多年以后,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从那时起,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止一个答案。别人有答案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的去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意和差异就在这个小细节中诞生。要知道第一辅助线是功利的,第二辅助线是无用的,但是第二辅助线却提升了我,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找到第一条辅助线,我就得到10分,OK,我根本不需要找第二个答案,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训练,深深地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不相信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别人有答案的时候我从不绝望。我就找第二个答案。所以我称之为第二辅助线,它来源于无利无用的训练。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一定是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呆,开始思考,开始与众不同,开始与众不同,开始有第二条辅助线,开始做无用的事情。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心推动的?一切都是相连的。杨振宁告诉我,哲学是物理学习的终点,而宗教是哲学学习的终点。一切都是一个大圈,所以他的话对我来说还是挺有说服力的。他是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一个所有人都会看到联系而不是聚集在这里的地方。他之所以跟我说这句话,是因为他经常做没用的事,感谢这个,就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