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相关采访

"动则动,静则静"--听陈立夫谈养生之道。

魏秀堂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于2006年2月8日在台中市中华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102岁。一个深陷政治漩涡几十年,却能保持身心健康,长寿百岁以上的人,自然有资格谈自己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人,北洋大学矿业系毕业,美国匹兹堡大学矿业硕士。1925年9月回国,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室机要秘书,陪伴在蒋介石身边。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处处长,1929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29岁。1931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4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席。65438到0938任教育部长,1944结束。这位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曾和哥哥陈一起掌管国民党特务机关,被称为“CC系”(两兄弟英文名首字母的缩写)。陈氏兄弟很受蒋介石器重,为蒋介石负责党内外特务工作。他也是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当时国民党内有所谓“蒋家军、陈家党”。以陈爽为首的CC派也深深地影响了国民党的政策,直到20世纪60年代。陈立夫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最严重的一次倒台,是在50年代被释放到美国养鸡一段时间。70年代回台湾省后,创办“中华医学院”,开始研究中医,并有专著出版。他也是孔孟学院的名誉院长。上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儒家思想的基础上,首次总结出自己的养生之道,那就是:“养生是动,养生是静。”

陈立夫的八个字,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被公之于众。那时他已经93岁了。

“1992年9月5日,包括我在内的第一批大陆记者抵达台湾省,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八日下午三点,我们五个人来到台北郊区阳明山脚下陈立夫先生的家。

我是宋庆龄创办的《今日中国》杂志中文版的编辑部主任。因为陈立夫为我们出版四十周年写了一首诗,为我们写了文章,我很想借此机会向他表示感谢和问候。因为我知道晚年的陈立夫非常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所以也想向他请教。但他和记者打交道有自己的风格,就是见面后根本不问记者想让他说什么,一下子就把想说的说完,不允许记者打断或转移话题。所以我们不得不耐心地听。最后他停下来的时候,距离预定的面试结束只有10分钟。我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请谈谈你的日常生活!”

这时候,陈立夫走得很稳,腰板挺得笔直。虽然他满头白发,但他看起来很好,他真的很帅。而且,听他的对话,可以发现他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还能细数几十年前的往事。

“这个我五分钟就能说清楚!”这位老人刚刚一口气谈了半个小时,但他看起来一点也不累。听了我的问题,他更加激动了。他一边说,一边举起了右手。他说:“我还是不觉得自己老。”他总结为八个字:“保持身体动,保持内心静。”

关于前四个字,陈立夫是这样说的: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起床后用温水洗澡,同时按摩身上的穴位。水往哪里流就往哪里按摩,每个部位反复按摩一百次,用时四十分钟。他认为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果血液循环顺畅,就会获得健康。他说:“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价格不菲。我已经坚持了34年,从未停止。”他所做的一切,当然与他对中医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很多人都知道,陈立夫回到台湾省后,致力于中医的研究。在场的,包括更多听到消息的台湾省同事,听到后纷纷表示赞赏,还有人表示要立即付诸行动。陈立夫也在骄傲中停顿了一下。我当然不会忘记他只说了前四个字:“你还有四个字!””在喧闹声中,秘书又低声说道。他抱歉地说:“我忘了...”然后他继续讲课,仍然兴高采烈。

对于“静”字,他强调要淡泊名利,即“不要自寻烦恼”他自己的人生观以创造和服务为中心,并以此为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创造牺牲与服务”——八十大寿时,他曾这样鼓励自己。平时亲戚朋友问话,他也经常问“创作和服务是人生的两大乐趣。”在服务社会中,尤其是在政治斗争中,总是有变化的。怎样才能做到“安静”?他的回答是,除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个人别无所求。他跟了蒋介石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向他要过官,从来没有主动向他要过一分钱。”

这一次,他真的讲完了,恰好预定的时间到了,采访结束了。陈立夫站起来,邀请我们在院子里的大榕树下合影。当我站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突然转头看着我说:“我好像见过你。”我回答:“那是精神交流!”“他笑了,我也笑了,有当时拍的照片为证。

十几年过去了,他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我时常想起“身动则静,心静则静”的八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