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易筋经?
所谓洗药,就是用汤药洗身体,帮助强健筋骨。吃药和擦都是内外兼修。所谓“外资用于搓,内资用于药”。揉捏,即按摩的方法,主要在心口和肚脐之间。心脐之间的膜不容易搓压,所以用杵敲打。具体可以参考他的片子和揉面方法。这种揉法和筋膜的解释也是道教所不知道的。《象刺密谛》也加了注释解释云:
易筋经训练为先,膜练以炼气为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膜不是脂膜,而是筋膜膜。脂膜,腔内的东西。筋膜,外骨骼也。肌腱与肢体骨骼相连,膜包裹在骨骼周围。肌腱和膜比,膜比肌腱软。肉比膜好,膜比肉强。这层膜位于肉的内部和骨头的外部,它还覆盖着骨头和肉的内层。看起来是这样的。做此功者,会使气弦于膜间,护骨强筋,合而为一,谓之足功。
这是易筋经的独特成就和见解。在此之前,东晋时期就已经流传天竺国的按摩法。参见太清道林《取经论》、《正一派法家修真精要》、《备急用》、《云起七兆》、《尊生八兆》等书,* * *十八势。还有婆罗门导法,编入汪中求的《生活汇编》,共十二节。其中有打法,但前者只讲“用手打背”,后者只讲“双手连臂打背,腰脚打背”,并没有“易筋经”这种方法,更不用说筋膜。
所以不妨说,拍打是天竺推拿指导的特色,易筋经发展了这一特色。
按摩和拍打是通过揉、拍、打逐渐加重的。除了木槌之外,还应补充石包、杵、木杵以供肉食。在接缝之间,使用石袋和杵。它和道家运气法的区别在于,道家主要靠思维和运气,让气流走在任督二脉。不是的。但是搓的时候,我很注意搓的地方。所以你揉到哪里,意和气就到了那个地方。先在前体和意念的下肚脐处摩擦。“工作200天,胸中气足,脉满;它应该被运送到山脊的后部来填充总督静脉。”* * *工作十二个月。
月操是宋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指导方法,据说起源于陈抟。四库全书?道家的“守望者”称此为“节操之法”,意思是按节气节气锻炼,在明代相当流行。罗洪宪的《长生仙经》叫“四时坐技治病绘图战术”。易筋经遵循按月做操的理念,所以里面有六条,分别是正月做操,二月做操,三月做操,四月做操,五六八月做操,九一一十二月做操。
经过12月份的这个锻炼和吃药洗药,已经达到了神奇,精神饱满,但是还有两点需要补充:
一、积气只在胸前和后臂,所以气只充在体内,运不到手上,接下来要练手。怎么练?第一,还是用搓的方法,用石袋从肩膀往下拍,直到用手搓小指尖;第二,也是用药洗的;第三,洗完药后运动。先发力产生力量,再将黑豆、绿豆混合在桶中用手插入,以磨砺筋骨,类似后世练铁砂掌的方法。
第二件事是学习李嘉的交通方式和方法。全身积聚气体,几乎就像一个水库。水满了,就要学会用水。这就是为什么有另一篇文章叫做“李嘉的运输方法”。
这种势法,其实就是八段锦和十二段锦,也有版本称之为“易筋经十二势”,但说是佛教功法:
这个成就来源于禅定,主要是禅定。如果你想做,你必须先闭上眼睛,牢牢抓住你的心,屏蔽掉杂念,理清思绪。冷静下来,然后依次做。你必须用你的思想去关注它,而不是用你的形状。心若轻举妄动,心若走神,则徒劳有效。刚开始练动作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努力。
早期所有的八段锦、十二段锦、二十四势的动态指导,都只是讲解动态姿态,很少强调心性的修炼。这是一个特例。后来徐文弼的《授时传真》和王祖元的《内功图》都沿用,以十二段锦第一式为“闭目而坐,执手而定禅”。
它把纯心解释为冥想,认为除了练八段锦的时候,所有的练习都以它为基础,这是其理论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内在力量理论之后,“类似的秘密真理”增加了一个特别的短语:
生命诞生之初,本来是美好的,但如果他被情欲和杂念分割,他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抹去。也是因为眼、耳、鼻、舌、身受损,平台遮蔽了智慧,所以无法开悟。所以达摩法师,做了九年少林和尚,对耳目无欲无求。耳目不为纵,猿马锁缚。.....此文是达摩佛的第一印象,其法在“观心”一句,用在“含其视”七句中。
守在中道就是“先想隐心,先想中道,然后摆脱一切妄想,渐渐不动”。包括他的眼睛等七句,指的是闭上眼睛,凝住耳朵,平衡鼻子,闭上嘴巴,逃避,锁心,四肢不动,心念在想。现在还是安静的时候。它以此为禅定,是援道入佛,希望达成一个融合佛道的新框架。后来佛教接受了这部经,把它作为佛教武学的起源,因为它对佛教也有这种类型的辅助。
易筋经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好例证。据说,练习它的技巧可以使人“手臂、手腕、手掌,与众不同”如果你愿意做,那就像石头一样坚硬。而它的手指可以穿透牛的肚子,它的手掌可以折断牛的脖子”(《内强中干》)。这种效率不是一般的勇气,而是要靠气。所以,不是外强中干,而是内强;不是一般的勇敢,而是叫勇敢。”《庄内篇》说:
内外兼修,强弱分明。强则弱,强则能长久。内外比较,不可偏废。真的是内强外勇,坚强勇敢。.....你练内功的地方,有三点:一是保持中庸。守中者,善聚气。.....守法,在乎包括它的眼光,定它的耳韵,甚至它的呼吸,保持它的气息,避免它的体力劳动,锁心,保持它的四肢不动,想它。.....保持如此,那么整个身体的本质和上帝的关注。.....第二,不要去想。.....三曰持其全周。.....气是积累起来的,灵和血是附着在上面的。留着,搓久了,气只会在中间积聚而不会溢出,气积聚而力积聚,气充盈而力自足。
内强是靠保持中气积聚来达到蓄力的效果。有三条规则,实际上只有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一个操作的起点,就是揉捏,所谓“开始的关键是熟练地运用它进行揉捏”,详见下文)。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是道家功夫,还有连呼吸,闭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心思。所以这里强调的是精神,《通论》进一步陈述了易道与阴阳的关系,把《易经》的“易”推到了《易经》的本义:
他说的话好说话,而且容易说大话!易是阴阳之道,易是变化。易之变虽在于阴阳,但阴阳之变其实在于人。.....人不应该被阴阳附体,而应该被血肉附体,却容易被石头石头附体。
这是教人掌握阴阳(所谓“阴阳由人掌握”)。除了上面提到的防守聚气,还有收阴阳,配合阴阳的方法。取阴阳,见取精之法,云曰:“日月之精,太阴之花,二气相融,化万物。”古人善吞,久而不朽。“这是说服道家的方法,也很明显。阴阳搭配见阴阳搭配法。都说人体是小阴阳。”凡在凡人体内遭受阳气衰退的人,都遭受虚弱、无力和疲劳之苦。依法用男青年和女青年搓是合适的。以内阳盖女阴,借其阳助我衰,反之亦然。这就是调节阴阳的意义。
易筋经崇尚内劲,追求勇猛,提出的方法有:藏气于中,吸日月之气,借他人之气。整个拳法理论根本没有讲格斗的技术,而是内倾教人掌握阴阳,培养元气,化弱为强,化衰为强。
这与戚继光的《姬晓新书》、程宗佑的《少林棍法》和任的《百大药铺》等嘉靖万历年间的武术书籍完全不同。
这种取向和道家的关系是相当明显的。除了易经,阴阳吉凶,修炼,炼气,察中,采吞,阴阳相合之外,它还有八块锦,这是道教直接指导的。
凤凰网-龚鹏程:练易筋经能无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