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90后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
“我最着迷的是古老的小青楼。阁楼种在巨树旁边,楼下靠近小湖。很安静,很省心。青砖红瓦滋养心灵,绿草四周过滤心情。这种感觉别的地方没有,但我就是中国!”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平日里接触不多,尤其是年轻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话题也比较陌生,大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值得敬畏却不知道如何深入了解。然而,事实上,“非物质文化”早已活跃在年轻一代的社交圈里。
说到“非遗”,必不可少的话题就是“传承”。作为后浪潮一代,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传承人?首先要了解文化遗产的两个常见概念,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物”,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表现形式,比“物”更重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人”,以人为核心,强调的是物以外的与人相关的技能、经验、智慧和民俗。只要传承人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可以延续。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不可再生的固体形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属于活态形态,可再生、可持续。人存在的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存在,也被称为“文化活化石”。
在维护方式上,“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侧重于扎实的维护,以修缮维护为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人”,更注重传承和创意。
虽然两者有本质区别,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固体形态间接反映了每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则需要在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或再创造。
在白话中,“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崇尚“人”。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灵活,因为“人”是可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什么?
有朋友想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吗?答案是:有,“唐诗淡雅飘逸,流光溢彩,飘逸千古。宋词淡雅芬芳,伴以清唱,飞远广远,元曲悠扬,轻适,随歌而动,飞遍四方。”中国文采,永远经典。“有时一些礼仪、舞蹈、诗歌、艺术等。你无意中接触到的可能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百科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语言;
2.?传统艺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能、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日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娱乐;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你接触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清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不同,同一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同的展示形式。比如我们这几天在过的端午节,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属性是灵活可控的。
年轻人学习非物质文化的渠道有哪些?
了解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和意义后,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渠道有哪些?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多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一直不绝于耳。越来越多的平台也在通过不同的形式推广非物质文化,学习的渠道也非常多样。
PC端渠道
如果想学习纯理论知识,需要科普和非物质文化,推荐专业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如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物质百科、光明网非物质文化遗产频道等。
书
书籍往往比网上浏览更令人难忘。如果你喜欢纸质阅读,我推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和《百颗心》的图书版本。
电视/综艺节目&;短视频平台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传统文化的节目,其中很多都嵌入了非物质文化。如果你想以娱乐的方式学习非物质文化,那么电视综艺、郭曼和头条号、Tik Tok、西瓜视频、腾讯文创等短视频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推荐综艺节目《百家争鸣》《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
比赛
后浪人更能接受游戏而不是理论渠道。很多游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场景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容易让人记住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如果你喜欢游戏,可以通过玩游戏来了解,比如故宫:口袋工匠,妙笔千山,敦煌旅行,王者荣耀等。,其中也涉及许多无形的东西。
文创App
文化产品相对垂直,文化创意产品垂直领域有很多好的app,涵盖了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和传统文化的科普知识。如果你想通过产品的形式看到非物质文化,我们推荐手机app:东家、时代记忆、左华天成、文物Plus等平台。
平台和形式多样化。做一个合格的传承人,首要任务是学习,以上渠道总能找到适合你的,看你的需求。
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
回到开篇问题,作为后浪,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
我只是从个人角度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我看来,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心心相印”是最好的传承,文化的发展需要关注和参与。
1.那些有资源和能力的人
有能力、有资源的,可以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将非物质遗产产业化。众所周知,大部分非物质遗产项目都濒临危险,单纯依靠传统传承方式是不可取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与新文化的结合之路才是要走的路。有心者可以将非物质遗产项目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是最好的。
2.那些资源或资金不足的人。
资源或资金不足,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他们想为非物质文化做点贡献,却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心”,比如平日简单的知识普及或学习,线下文化活动的参与和宣传等。有心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尊重。
3.来自媒体创作者
互联网浪潮下,最重要的是自媒体创作者。无论是前几年的图文时代,还是现在正在爆发的短视频时代,创作者都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只是想为非遗文化做点什么,你是一个自媒体创作者,那么你就应该充当“宣传员”去做传承人,拍摄或制作非遗话题的短视频或撰写非遗话题相关的图文。或者通过举办主题交流活动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以年轻人擅长、容易接受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展示出来,以“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精神传承文化,致敬经典。
标签
对于年轻人来说,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它能有多成功,影响力有多大,也不在于它能做多少,规模有多大。年轻人用心、用心传承文化很重要。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圈子做起,以小见大,让身边的人一步步了解非物质文化。有一天,我们可以把沙子收集到一个塔里。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国家的力量,相信平台的支持。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各大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只增不减,但在这些优势下,相信后郎人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古训,传播文化,传承文明,让传承不再遗憾。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成熟之处,请见谅。同时,也非常欢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感兴趣的盆友参与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