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的起源与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陆迪民

“太极”一词最早源于何时何地?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属于道家还是儒家?这是太极拳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然而,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多数学者或太极拳老师认为“太极”一词来源于《易传》。系词上:“易有太极,即二仪生,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根据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和哲学研究,这种说法受到了挑战。

关于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传统的观点来自道家学说。第一,太极拳源于武当道士张三丰,属武堂派;第二,太极拳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1925年,陈微明将《太极河》附于《太极传书》。

《老说》文章引用(《老子》第十二条解释太极拳原理。已故著名学者孟乃昌先生在《武当》杂志第1990期、第1期、第2期发表了《老子与太极拳》一文,然后列举了52篇《老子》原文,阐述太极拳原理。但也有作者在著作中断言:“毫无疑问,《太极传》的古典哲学是以《周易》为基础的。说到太极传的古典哲学基础,有人认为是老子的学说,这是不正确的。”

在这方面,笔者近年来也做了一些探讨,以下是我的拙见。欢迎指正。

《太极》最早发表于《庄子》。

说到易,有所谓的“耿毅三生”、“李实三顾”。也就是说,傅是的“先天八卦”;周文王写《后天八卦》,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孔子写的十翼,就是《易传》。这种说法对于《易经》体系在不同时代被很多人逐步完善,但其具体内容从古至今一直受到怀疑的观点来说,无疑是正确的。

所谓周易,包括易经和易经。易经是六十四卦及其字,用于盆地(占卜);《易经》是对“经”的诠释,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它们出现的时间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易经》产生于周朝初年。《易经》作为一部非儒家著作,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比《易经》晚得多。从北宋欧阳修到现代学者的研究,孔子写《易传》的观点被彻底推翻。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相关考证材料。

就《易传》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易传》十篇共七种,分别是象传、象传、衔接、文言、说卦、虚卦、杂卦(故名“十翼”)。根据北京大学朱伯昆教授的研究,象传最早形成,在战国中期以后,在孟子和荀子之间,象传晚于象传,衔接更晚于庄子。大宗师之后,是“战国末期形成的文字,其下限可破战国末期。”(朱伯昆:《易经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