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喝什么粥_春季养生粥的做法?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也很关键!所以,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春季养生粥的做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季养生粥做法

1,猪肝粥——养肝健脾

做法:粳米250克,猪肝100克,姜丝8克,葱花20克,盐适量,煮成粥。

功效:猪肝粥具有补血明目、养肝健脾的作用,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眼睛干涩、肝病患者。

提示:因患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不宜食用。

2、菠菜粥——养血止血

做法:菠菜500克,粳米200克,花椒2克,盐适量,煮成粥。

功效:菠菜粥具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疏通肠胃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肠燥引起的便秘,尤其适用于老年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便血、尿痛、高血压患者。

小贴士:菠菜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再放入粥中,可以去除部分草酸。

3、小米枣粥——养血安神

做法:小米150g,红枣60g * * *去芯* *,加适量水,* * *煮成粥。

功效:小米大枣粥具有补中、健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慢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的患者。

小贴士:红枣一定要去核才能煮粥吃,不然会太热太干。

4、黑米党参粥——补中益气

做法:党参、茯苓各15g,姜片5g,黑米100g,冰糖60g,水适量,煮成粥。

功效:黑米党参粥具有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脾胃虚弱、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的患者。

提示:湿热胃热者不宜食用。

5、菊花粥——清热解毒

做法:粳米150g,菊花15g,枸杞子5g,冰糖适量,水煎。

功效:菊花粥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肝经风热、面部生疮痈等患者。

小贴士:一般黄菊花用于疏风清热,白菊花用于清肝平肝。

6、萝卜糯米粥——开胃健脾

做法:白萝卜250克,粳米100克,姜丝8克,精盐3克,水适量,煮成粥。

功效:萝卜粳米粥具有开胃健脾、消食益气、止渴的作用,适用于因过量食用肥甘厚腻食物而导致消化不良、痰多的患者及积食的小儿。

建议白萝卜性寒益肠,脾虚泄泻者慎食或少食。

7、芝麻粥——润肺养肝

做法:粳米250克,芝麻* * *炒熟磨成* * * 50克,冰糖适量,* * *煮成粥。

功效:芝麻粥具有润肺养肝、益精生发、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头发早白、脱发、肺燥咳嗽、便秘的患者。

提示:芝麻粥非常适合产妇食用,有促进泌乳的作用。

8.藜蒿粥-消痰饮

做法:杭白菊500克,粳米200克,生姜5克,精盐3克,花椒1克,水适量,煮成粥。

功效:藜蒿粥具有调和脾胃、利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小便不利、肺热咳嗽、痰稠难咳等疝气疼痛患者。

提示:藜蒿性微寒,可伤脾胃之阳,不宜多食;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长期食用。

适合春季养生的粥

芝麻粥

材料:芝麻50克,粳米2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先将芝麻磨成粉,粳米洗净,加适量水和芝麻粉煮成粥,常喝。

芝麻粥有润肠通便、益精生发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春季肝肾不足、便秘、咳嗽、脱发的人,能起到很好的食疗价值。

菊花粥

食材:杭白菊500克、粳米200克、生姜2片、猪油、精盐适量,其他调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做法:先将粳米浸泡1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与粳米一起煮沸,再加入藜蒿,粥中加入生姜、猪油、精盐等调味品。

藜蒿粥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最适合肝气郁结引起的疝气疼痛、小便不利者食用。

红薯粥

配料:红薯、小米、葱花、调料。

做法:将红薯切成小块,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小米一起煮粥。粥稠后加入葱花和各种调叶水。

这种粥最适合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人群。热量低,营养丰富,味道相当不错。

莲子粥

配料:莲子、粳米、鸡汤、葱花、各种调味品。

做法:先将莲子浸泡在水中,捞出莲子,然后放入清水中煮沸后捞出。然后倒一锅鸡汤,加入莲子和粳米煮成粥。粥做好之后,加入葱花等调料。

莲子有安神养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春季健忘多梦,心烦失眠者。

红枣糯米粥

材料:红枣5g,糯米100g,山药半个,薏米10g,马蹄10,糖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粥里加糖搅拌均匀。

这种粥有补气血、健脾和胃的功效,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没有营养、食欲差的人,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玉米粉红薯粥

材料:10克玉米粉,10克红薯,10克粳米。

做法:先用冷水将玉米粉打成糊状,水烧开后加入红薯。注意不断搅拌和锁底,否则容易造成粘锅。煮粥的时候建议用文火,这样煮出来的粥更好吃。

玉米粉红薯粥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粥的热量相对较低,特别适合节假日后食欲不振、便秘的人食用。

韭菜粳米粥

材料:粳米100克,韭菜50克。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放入水中煮沸,再放入韭菜煮至烂烂,再放入调味品调味。

春天最好吃韭菜,韭菜有暖胃、助阳、生发的作用。此粥还有温肾助阳、益气补肾的功效,但阴虚或生疮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