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美女多?
第一篇《甘肃能否在崩溃和腐败中重生?上线后在微信朋友圈被强力转发,短时间内阅读量突破1万。对于一个严肃甚至略带伤感的政治经济评论来说,可以算是现象级的关注。之后甘肃为什么进不了500强?”天水:“黄羲故里”为什么变成了五线城市?"平凉:为什么崆峒山下的旱码头成了最绝望的城市?",阅读量迅速突破100000+,在甘肃和所写城市引起大讨论。这几天,我得到了很多尊敬的读者的认可和赞扬,也收到了一些朋友的批评和指正。文学没有第一,武术没有第二,有褒有贬,这很正常。我不在乎,但是我觉得有点害怕。
在这些文章之前,我也在微信官方账号写过一系列批评甘肃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如果加上我这几年在微博等新媒体上写的文章,以及对甘肃的批评文章,我可能会发表十几万字,而且大部分都是批评甚至恶语相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话语权。说一句可能有些自恋的话,写出来的一些文字影响了一些读者对甘肃的认知和情感。
这也正是让我害怕的地方,因为只要是评论文章,就会有一些不客观不公平的地方吗?如果因为我个人的认知局限,读者的认知偏离了真相,我会深感不安。先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
你是谁?这是有用户在后台问我的问题。我觉得潜台词是:你到底是谁,凭什么来评判甘肃?你有什么资格唱坏甘肃?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定位。作为一个甘肃人,一个自由职业者,一个少年,似乎没有什么能给我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只能简单说一下我的一些生活和工作道路。
我在大学学的是化学,但由于失误,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金融工作者,去了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工作。那时候经常在深南大道上思考一些大而不合理的问题。现在听起来不错,但是那时候没有经济和大数据。人们普遍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东西,也没想到它会有今天这样的魔力。我很喜欢那段青春时光。我先是住在深圳关外,后来搬到了福田。这期间我一直在写,主要是写财经方面的文章。在此期间,我写了大部分关于金融科技的文章。
第一次去贵州出差,我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这个曾经落后的省份,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份。想起大学时在陇南支教,看到甘肃陇南一贫如洗的家庭和绝望的眼神。我知道甘肃已经落后太多了。从那以后,我开始写批评甘肃的文章。初衷其实是为了让甘肃发展得更快。现在想想都很害怕。我是一个青少年。何德怎么能批评一个有八千年历史的省份?他怎么能批评一个有2600万人口的国家呢?
可以说,大学和工作经历与写文章和做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直到现在,只有打开微信官方账号,我才能直接迷上写作。如果你问我,我有什么资格批评甘肃?我只能说我是甘肃人,我热爱这片土地。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有一点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有一点对甘肃的热爱。这些够了吗?我不知道,我在官方号的回复里是这么说的:我不能保证批评是客观公正的,但我可以保证是合理的,我爱这片土地,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说说我在甘肃的感受吧。我从小生活在甘肃的一个小城市。还记得第一次去省会兰州的时候。我从老家坐绿皮车过来,摇摇晃晃的。一路颠簸疲惫,还是难掩内心的激动。在我当时的想象中,它是一座有读者的感伤之城,一个代表甘肃的省份,一个远离家乡的大城市,一个靠近西域的黄河之都。我会在这里学习,感觉挺特别的。
因为小时候没去过什么大城市,所以一直觉得甘肃的城市最美。直到我不断的出去,才发现甘肃很落后。现代城市的本质是聚集。通过减少空间距离,我们可以获得最大的生活便利,促进知识的流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距离。没有适当的距离,就没有隐私、尊重和美好,甚至没有诚信。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熟人社会,知道没有距离的人际关系有多难受。
但距离不是冷漠和虚无。在这里生活久了,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并不沉默。他们知道什么是值得关心的。所以,当北京人沉湎于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激情时,省会兰州人一直在黄河两岸默默游泳搞建设,他们知道,吃饭比什么都重要;当上海人还在憧憬小时代资本主义的精致生活时,甘肃人已经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城市的兴衰。他们不沉迷于任何主义和激情,只坚持自己的实用主义。
往小了说,深圳的出租车司机跟你聊创新的时候,甘肃人还在因为不尊重人才而在人才流失的泥潭里挣扎;当北京的报纸给你讲G20峰会的大国政治的时候,甘肃的报纸可能还在追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当一些城市沉迷于摩天大楼的攀比竞争时,省会兰州的市民还在感叹兰州没有一个真正的CBD当其他城市的代表与各行各业的官员一起运作项目时,甘肃的代表仍在那里。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造就了甘肃省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习惯从“地理决定论”的角度思考问题。甘肃地处边疆,因丝绸之路而繁荣,这就决定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贸易和对外贸易。贸易需要和陌生人交流,尤其是和中亚西亚。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需要强烈的冒险精神,所以开拓进取。商人也讲究实际利益,所以不会盲从任何主义。务实和努力在这里受到尊重,这很正常。
时过境迁,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清朝闭关锁国,近代海上贸易兴起后,这些鲜明的地方特色似乎正在消退。今天的甘肃,无论从哪个数据来看,都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省份,但不言而喻,它正在失去一些东西,变得平庸而步步为营。别人卖地建城,它也卖。别人建汽车城,它也搞。在别人热衷于建设万达广场的时候,一点也不落下。即使别人遏制报纸评论,也不能免俗...人们一提到贵州,就会想到大数据。一提到陕西,他们就会想到IT服务。他们提到甘肃,只能想到敦煌莫高窟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而不是某个行业。
我心目中的甘肃是哪里,是世界上最富有,又无处可去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说的是否公平。我只能以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佐证。以我熟悉的互联网、服务外包、大数据三个行业为例。这几年确实看到很多朋友为了更好的发展离开甘肃。去的最多的是北京和深圳,有的去过杭州和上海。就他们的感受来说,甘肃是这些产业的沙漠。从来没有站在风口浪尖上,留下来也没有意义,根本没有发展。到了这一年,身边的几个朋友也选择了离开甘肃兰州这个充满情怀的城市,去了充满梦想的北方。
当然,我必须重申,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不能代表以上三个行业的全貌。其他行业我就更不清楚了,无法做出任何判断。以省会兰州为例。对于一个大城市来说,有人来有人走很正常。它本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其实你今天走在兰州街头,依然是人山人海,繁华似锦。不对比的话,看不出任何与“衰落”有关的迹象。真相是什么,读者自己判断。
有句老话叫“年轻人不去四川,老年人不去甘肃”,意思是四川物产丰富,美女如云。年轻人到了那里,难免玩物丧志。而甘肃则是一个蛮荒之地,等待着人们去闯难关,去创业。那是一个艰苦奋斗、催人奋进的地方,老人在那里享受不到安宁。今天,这句老话也许不再准确,但它始终寓意着开放、拼搏、进取曾经是龙源大地的灵魂。不要失去任何东西,但是.....
没有那个省,哪个城市能长盛不衰,没有那个省,哪个城市能永远站在前列。当然,甘肃可以选择不改革,不上进,做一个蓝天白云,空气无雾霾的平庸省份也不错。在一个自由迁徙的时代,人们用脚为自己的城市投票。也许最后,平庸的人会去平庸的城市,努力的人会去努力的城市。大家互相尊重,互相赞美,没有错。
但是我们真的可以躺在这里不发展吗?当然不是。在十九大上,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问题。然而,如今甘肃仍有数百万贫困人口。没有改革和发展,那么多问题怎么解决?
在中国国家发展的新一轮周期中,仍然是甘肃发展的机遇。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妄自菲薄,要充满自信。我们应该重拾自己的文化特色,鼓励创新,为复兴龙源大地而努力。
贵州努力了五年,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甘肃能够加大改革力度,彻底清除腐败毒瘤,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十年,陇原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体系就会成熟完善,从而为甘肃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长久基础。这十年,甘肃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布局优势产业,改善人民生活。只要精力不转移,头脑不清醒,甘肃就没有不发展的理由和理由。
此时此刻,我们回归家乡建设的初心是,我们对这个省所有的苛刻和不满,都是希望这个省能更好,城市建设更好,教育更好,医疗更好,房价更低,经济发展一点,更接近我们的期望。最后,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常常热泪盈眶?因为我深爱着甘肃...
改革者不惧,知者不惑。对甘肃来说,发展是最大的真理。只有发展,才能留住人才,建设更好的甘肃。
最后一句话,是给所有留在甘肃、生活在甘肃、建设这个省的人的一个信息: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里还要从头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