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体内湿气重。四肢总是无力怎么办?试试这六个穴位艾灸,不会错的。
大家好,这是道和灸。我是道和。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除”,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湿气。水分过多对人体不是好事。夏天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时候。可能有人会疑惑,夏天的阳光这么大吗?为什么湿度最大?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夏天气温高,但是夏天雨水也很多。另外,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本应该是出汗的季节,但是因为空调的使用,汗液无法挥发,堆积在体内,导致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从而抵御疾病和邪气的能力较差,这就极有可能导致体内湿邪积聚,造成阳气不足。而且夏天,人们不仅贪图空调,还爱冷饮、凉菜和一杯冰啤酒,由内而外的清凉。殊不知,为了贪图这份“清凉”,湿邪已经深埋体内,成为健康的一大隐患。祛湿是我国传统艾灸的强项。如果要用艾灸进行调理,需要艾灸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1.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下约4指宽。关元穴艾灸采用温和灸。施灸者需要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施灸者能感受到施灸部位的温暖,以感觉舒适为佳。艾灸关元穴温和,每日1次,每次10至15分钟。艾灸关元穴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2.命门穴命门穴与第二腰椎下的肚脐相对,其气肾相通,是生命之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艾灸命门穴也是温和灸。具体艾灸方法,可以参考以上。夏季可艾灸1 ~ 2次,每周1次,每次艾灸约15分钟。艾灸命门穴对治疗五毒七伤、虚寒腰痛等多种虚寒疾病有较好的疗效。3.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身体中心线上,肚脐上方约6横指宽。艾灸是温和灸,艾灸方法不多提。艾灸艾灸艾灸一般为1 ~ 2次,每次艾灸持续10 ~ 15分钟,直至皮肤变红。艾灸中脘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治疗胃痛非常有效。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凹陷处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一个。灸足三里穴还是温和灸,具体灸法不提。灸足三里穴一般为1 ~ 2次,每天1次,每次灸20分钟左右。艾灸足三里穴仍能起到安神、通络、活血、调理皮肤的作用。5.风龙穴风龙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外侧踝尖上方八寸,穴外一寸,两指距胫骨前缘的位置。穴位一般比周围敏感,在丰隆穴会有轻微的痛感。且不说具体的艾灸方法,丰隆穴艾灸一般是一天1次。每次艾灸约15分钟,能有效健脾祛湿。6.解膝穴解膝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水平线的中央凹陷处,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更不用说具体的艾灸方法了。一般一天灸解溪穴1次,每次5 ~ 15分钟。艾灸揭西穴对治疗下肢水肿非常有效。除了用上面的艾灸方法消除体内湿气,你知道自己体内湿气太重了吗?你要记住,当你头发油油的,脸油光发亮的,嘴巴黏黏的,睡觉流口水的,口气不好的,身上有臭味的,身体虚弱的,经常觉得累,精力不集中的,脸色苍白的,红润的脸颊没有了,睡觉打呼噜的,痰多的,咳嗽的,累的,懒得说话的,没有精力的。这意味着你的身体应该被抽干。好了,今天道和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这里是道和灸。我是道和。我会每天分享艾灸常识。明天见。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