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健性格简介
1926年底,“讨红”斗争失败,党首于及大部分党员被捕或流散。主管全县工作的共青团总支部书记焦守健继续领导团的工作,积极倡导新文化,讲授革命歌曲,反对旧思想和封建礼教,介绍苏维埃革命的经验。到1927年底,饶阳县的男女院校和屯里、南石琴等村相继建立了团支部,全县团员发展到70多人。这些新生力量受到革命的影响和锤炼,后来大部分加入了党组织,成为饶阳县党的骨干。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焦守健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天津工作期间,他经常睡在码头上,喝稀粥,拉人力车逛大街。回到饶阳后,一件冬天换了棉,夏天单的旧衣服,穿了好几个冬春。有一次,过了滹沱河,他发现船吃水不深,水可以过去。他后悔乘船,认为浪费了三个铜币,并在一次党内生活会上就此作了自我批评。......
1935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焦守健踏着积雪在旷野中跋涉。他身材高大,魁梧强壮,黝黑的脸上留着密密麻麻的胡茬子。因为近视,当时戴眼镜很不方便。他眼睛眯着,警惕而艰难地盯着前方。在暴风雪中,他的眉毛和胡须上覆盖着白霜,他的黑灰色棉袄上沾着小泥点。他的棉鞋被雪水浸湿,变成了冰,他开始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当他接近村子时,焦守健停下来,藏在一个干草堆后面,警惕地观察了一会儿,确定周围没有可疑的迹象,然后闪身进了村子。在动荡的岁月里,人民早早地关了门,街上没有一个行人。焦守健沿着矮墙,来到一个小院,轻轻推开门。
“大哥!”“于青(焦守健化名)!”两兄弟仔细对视,激动得热泪盈眶。
“玉清,你已经五年没有我的消息了。有人说你是被国民党士兵带走的,也有人说你是被特务杀害的。真的很让人担心。告诉我,这些年你是怎么度过的?”老大守成急切地问道。
焦守健在炕沿上坐下,摘下破皮帽。“我一整天都没吃东西。如果我有吃的,我会先弄一些。有的是时间谈。”
在大哥生火烧水的时候,焦守健告诉了他这次回来的使命。两年前,中保专委会巡视员柯凡每次被捕都投敌。饶阳等冀中六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杀害,有的被迫背井离乡,少数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党组织基本瘫痪。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省委派交通警察焦守建回到冀中农村重建党组织。这两年,在白色恐怖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一个国家跑到另一个国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在任丘、大城、静海一带跑来跑去,恢复了这些地方的党组织,并逐渐开展工作。这次奉命回到家乡饶阳县,第一个来的是负责党的工作的哥哥焦守成。
“那太好了。这两年蒋介石这个狗娘养的已经疯了。我们的人杀了,跑了,跑了,胆怯地缺少了敌人。我的骨头辜负了期望。我希望你来了。”
守成高兴得拍着大腿。不守剑,比他小三岁,是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包括三哥守信,四哥守印,也是在守剑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们一直钦佩寿健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
"有多少党员还在坚持斗争?"
“焦睿,吴笛……”焦守成说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你先吃,我去找他们。”
不久,同志们陆陆续续来了,大家见到和他们一起战斗过,现在被党任命领导革命斗争的焦守健,都很高兴。他们讲述了与组织失去联系的那几天内心的焦虑和压抑,有些人忍不住哭了。
焦守健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激动地站了起来:“严冬快过去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革命开始走出低潮。是我们行动起来反击敌人的时候了!”
大家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今后如何开展斗争。最后决定,先把已经分开的党员联系起来,边工作边发展力量。不久,东、、等在外地避难的同志闻讯赶回。党组织很快恢复了,大家都有了主心骨,工作热情也更高了。
一天,焦守健来到一个叫于的农民家里。这个人曾经加入过* * *生产党,做过一些积极的工作。后来在白色恐怖下,对革命失去信心,脱离党组织,给敌人写了“悔过书”,但他没有背叛同志。他还听说焦守健已经回到饶阳。顿时,他又惊又愧,低头良久,说不出话来。焦守健严厉批评了他的叛教行为,然后说:“你没有背叛你的战友,这说明你还有一点良心。希望你能回去革命,党会公平对待每一个对她有贡献的人。”
这位姓余的农民伸出颤抖的手,紧紧地抓住焦守健:“好兄弟,只要党不嫌弃我这个罪人,我以后就饶我一命做点私事。虽然我没有党的关系,但我希望党给我硬任务。”之后,他还动员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重新转身走上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阳县工委正式成立,焦守健任第一任县委书记。为了扩大党的组织,除了在全县70名党员中积极做好发展贫农和雇农的工作外,焦守健还为男教师和女教师举办了两期教师训练班,招收爱国知识青年,一方面培养教师,另一方面发展进步青年入党。焦守健经常亲自讲课,传授革命理论,讲述抗日战争的情况,鼓励大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教师班结束后,他打算将其中的党员分配到党的基础薄弱的村庄,并秘密发展党组织。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到1937年底,全县34个村建立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592人,4个区党委相继成立。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成立抗日联络委员会,以他为主任,民主选举抗日县长,改革旧政府。成立了农民、工人、妇女、青年和教师抗日救国会,创办了人民之声,成立了几十个业余剧团,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纲领。饶阳县抗日斗争蓬勃开展,一度陷入困境的革命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为了迎击日军,焦守健带领部队和群众,日夜奋战,利用原有的老城墙修筑工事。县城和村庄由半人多深、五尺宽的交通壕沟相连,壕沟两边相隔不远有碉堡,既能打仗,又能躲着走;动员村庄制造大量各种地雷和土炮。它也帮助普通人挖地道,埋食物,清理田地。由于抗日工作做得好,饶阳县委被冀中区誉为抗日模范县,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冀中抗敌报还专门介绍了他们的事迹。冀中党委医院、兵工厂、书店等单位先后适应饶阳地区,真正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大后方。
滹沱河水奔流而过,复兴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1941的春天来了。
焦守健坐在沙滩上一块凸起的石头上,沐浴着早春的阳光,思绪如湍急的河水,久久难以平静。他再次展开那张印在普通羊毛纸上的表格,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登记表(注:党的七大酝酿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1945。)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啊,我要到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见到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焦守健这次当选为党的第七次代表,感到既突然又高兴。
此时此刻,焦守健久久凝视着滚滚东流的河水,感慨良多。千百年来,滹沱河川流不息。无论世事沧桑,都不曾改变对大海的向往。它在世间无所求,却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生灵。每一个革命者也应该具备这种朴素、无私、顽强的品格,为* * *事业而奋斗。
不久,日伪军开始了春季“扫荡”。焦守健来到沧县前军庄。
这一天,焦守健作为中央党委书记兼十八旅政委,召集青、沧、焦、献县干部联席会议,研究如何一致行动,粉碎敌人的“扫荡”。已近黄昏,会议接近尾声。突然,村子北边传来几声清晰的枪声。得知敌情,焦守健立即中断会议,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这时有人进来报告说,在村子的北面和东面发现了敌人。焦守健正要安排转移,村子的西面和南面传来密集的枪声。“我们被四面包围。”他很快判断出敌人的情况。从枪炮声来看,敌人至少在几个县集中兵力,有备而来。他果断命令18旅充当掩护,全体同志向路西突围。他没有立即撤退,冷静地清理并烧毁文件,然后带着警卫突围。
在村子外面,敌人已经突破了防线,一边搜索一边往里压,似乎无法脱身。警卫员说“政委隐藏得好”,赶紧冲过去迎敌。打完一梭子子弹后,他们掉转车头向北跑,吸引了敌人。
焦守健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往西插。跑了一会儿,几个身影出现在他面前。焦守健近视,以为是自己人。直到听到“李稷·鲁谷”的声音,他才知道自己遇到了魔鬼。这时,敌人也发现了他。
焦守健迅速躲进南方的一片小树林里。突然,他发现一个人躺在地上。他一看,原来是刘光坑,地委巡视员,是个房客。他赶紧把小刘扶起来,包扎好伤口,一起撤退。这时,一个敌人追了过来。焦守健叫小刘快走,他在后面拦住敌人,撤退了。他打倒了几个日军,扔了一颗手榴弹过去,趁着硝烟还在,往南跑。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只来得及喊一声“小刘,我们走”,就重重地摔了下去,永远睡在了冀中的黑土地上。焦守健29岁的人生,像一颗耀眼的金星,在漆黑的天空上划出一道金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