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素惠翻译的《浮生六记》

杨银川在苏州一个冷摊上买的《浮生六记》手稿(也可能是钞版),应该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之前。王韬《浮生六记后记》说“年少尝后记”,又叫“顾后记未逾一年,我哀”。王韬的妻子杨(杨银川的妹妹)死于道光三十年,所以杨银川对这本书的访问一定是在29年前。这本书不完整。虽然有六个完整的条目,但文本中只剩下前四个条目。没过多久,王韬在关雎柔的《剪事如斋史超》中找到了《常州沈三白》,共分六首绝句,抄下来寄给了杨银川。六首绝句分为六个副题,其中一个是独一无二的。第五篇说:“瀛海曾乘汉朝之机远行,中山风俗录于黄华。春云偶尔住在疤房,半夜听涛声泡茶。”第六个说:“当白雪和黄蕾说它们是否存在的时候,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并不都是空虚的。从此养生,不求素书。”所以杨银川在《浮生六记序》中说:“桃园王君寄阳湖关氏所作《浮生六记》六绝句,始知中山历已亡,盖去过琉球。”至于《养生》这本书,自然是养生心得,两本书具体内容不详。

据《清代毗陵名人列传》和《江苏文志·常州卷》记载,关雎柔生于常州阳湖县,本名舒泉、智胜。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在河南固始县做官。道光十五年迁福建兴化府,道光二十八年卒,享年六十岁。著有《斩物如斋》一卷、《湘西斋词草》一卷、《容英与董词》一卷。《浮生六记》刊印的序跋,都把“关彝如”印成了“关彝萼”,应该改正。关一龙与沈复有过接触,所以能够通读《浮生六记》的全部手稿,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通读过全部手稿的人。可能是沈抚访如皋期间,关的《湘西斋辞草》中有两句诗,一首是《高阳台》,题目是“日出花到如皋,苏禄香池亭雨来桃花福”;一首《念奴娇》,题为《寒食节来自如皋,田波也来自广东李璇》等等。关雎柔在如皋的时候,要看沈复和沈复的所作所为,所以有六首绝句,这个推论是道光两年前作出的。如果说养生之书是沈复回到苏州后写的,他们是在如皋相遇的。沈抄《浮生六记》全本时,送给关,或者说关在苏州访沈府时要看全本,有六首绝句。

杨银川买了《浮生六记》的前四章后,在朋友间传阅。他在《浮生六记》的序言中说:“叶、蔡、顾、孙等武林人士,皆迷其书。”所以我有了出版这本书的想法。但直到光绪三年(1877)他将《浮生六记》编成《都吾庵丛朝》,自己作序,请王韬题写后记,并在《浮生六记》出版后的光绪四年(1878)将的六首绝句和潘的题词放在书前,才受到读者的喜爱。光绪三十二年,东吴大学士总编辑黄默思再版《燕来红丛报》。1915年,王文坤印了《说》,还收了《浮生六记》,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俞平伯的点本学校,由北京双峰社1924出版,公园社出版,后由上海明凯书店出版。是当时最精炼的版本,风靡一时,反复转载。

当《浮生六记》正在流行的时候,那两个遗失的章节却意外地出现了。1935年,上海世界书店出版的美化文学名著系列中印刷了“完整版”,后两项记载令人印象深刻,只有“养生”被命名为“养生”。书前面是赵恒的《浮生六记》,介绍了“祖本”的由来:

“同乡王俊青先生是一位研究过去的绅士,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他在前清光绪末年出版《香艳丛书》时,收入了《浮生六记》。在过去的30年里,他每天都在寻找一份丢失的手稿。最近在吴中做土丘营,无意中在冷摊上给他弄到一本《浮生六记》。翻看其内容,竟然从头到尾都很完整,甚至连失传已久的五六卷都赫然在内,让他喜欢上了!现在我们的书是以他的钞本为蓝本的,所以其他的书都少了这五六册,但我们的书有,可以夸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