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为什么把“五谷为养”放在第一位?

五谷指的是小米、大米、高粱、小麦、豆类等种子,是中国最常见的主食。《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补,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补”,意思是五谷对人体的营养最全面。

以前经常说一个人脸难看,就“菜全了”。这种人的皮肤看起来非常暗黄,甚至是绿色的,没有光泽。因为当时食物匮乏,所以很多人用“瓜果蔬菜”代替食物。虽然现在不缺食物,但很多人认为食物只是热量的补充。难道肉、蛋、奶等美味食物也不能提供热量吗?然后用肉和蔬菜代替食物,但不吃食物其实是中医的大忌。

谈到饮食养生,《黄帝内经》把“五谷为补”放在首位,因为五谷入脾经,脾是“后天之本”。脾之所以被提到这么高的位置,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脾气是中国人或者黄种人的薄弱环节。所以粥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它软糯细腻,更方便身体不强的中国人吸收营养。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疾病是最容易从脾胃这个薄弱环节打开缺口的。

中医的脾是主要的肌肉,脾气饱满的人会有弹性的肌肉和丰满的肌肉。相反,脾气暴躁的人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短时间内肌肉的突然减少,直接伤害了主管肌肉的脾气。也就是说,如果脾虚到了极致,这种“后天基础”的损伤,就等于体内的“审计局”停止了工作,疏于职守,导致他对细菌缺乏识别和抵抗能力,就会导致败血症成为感染的潜在可能。

靠不吃食物减肥的人,其实是在人为制造脾虚。虽然不一定会导致“败血症”,但脾虚迟早会成为现实。首先表现在皮肤上就是面色不好,没有光泽。皮肤可以通过化妆品粉饰变得细腻,但是健康的光泽是改变不了的,所以人会显得僵硬,死板,没有生气。可见,想要获得真实生动的肌肤,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所谓颜色,就是可以通过化妆品表现出来的健康光泽。气色由脾气决定,食物是脾气最好的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