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孩子般的心态为老人养生

导语:很多时候,有些人会用老小孩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比较幸福的老人。孩子的心理是最简单的。人老了也要这样,简单就是幸福。老年人

很多时候,有些人会用老小孩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比较幸福的老人。孩子的心理是最简单的。人老了也要这样,简单就是幸福。

如何对老人保健有一个孩子般的态度?

人们常说“老小是老小”,意思是“老人像孩子”。经过深思熟虑,这句话蕴含着哲理。人老了,不为名利所累,心情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回到“少年不知愁”的心境。这有助于保持你的头脑年轻,延长你的寿命。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老小孩”呢?

放下身份,做个小观众。

人生如戏,每个人工作几十年后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退役意味着从台上的演员变成台下的观众。一定要快速走出原来的环境和感受,从内心完全回归平凡,做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找到自己在观众中的位置,做一个小观众。

与时俱进,做个好学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享受晚年的快乐时光很重要,就是虚心好学,做好小学生。有事业心,经常读书看报。这样天天用脑,既能开阔人的心胸,提高人的智力,增加人的精神,延缓人的身心衰老,又能使人的思想不落伍。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时尚的生活享受。老年人最好学习电脑,享受网上阅读、聊天、购物等时尚的生活方式,这样老年人才不会觉得被时代抛弃,活得自信。

多和孩子交朋友。

老人经常和孩子玩得开心,会从孩子的神态举止中重温自己的童年,心里感到极大的安慰。很多名人都有这方面的实践。每当马克思工作累了,他就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跪在地上让他们骑马,享受童心的快乐。宋代大诗人陆游深谙童心:“一个老人挂七十岁,其实像个孩子”,“花前笑自己童心未泯,和一群孩子玩耍”,“九十岁老人还是个孩子,一条毛巾到处都是”。所以他活到85岁,留下了9000多首诗。

古人养生讲究“玩”,认为“玩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之一……”老年人只要把玩与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就可以成为“老小孩”、“老顽童”,快乐地“玩”,“玩”出幸福指数,忘却烦恼,从中找到精神寄托,获得无穷乐趣。

老人没生病的时候也生病了。

疑病症是一种以疑病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因预期担心或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承受痛苦和焦虑,他们到处寻求帮助,如多次盲目就医。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疑病症患者多为老年人。要摆脱疑病症患者,除了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外,疑病症患者还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建立良好的应对策略。

1.培养正确的疾病观和人生观,把精力和精神集中在与“疾病”无关的事情上,逐渐中断固有思维习惯的干扰,调整自己的心理。

2.相信医生的检查、解释、建议和结论,相信现代医学对躯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很好的医疗设备。

3.学会思考,问自己为什么总是不同意别人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过度焦虑和严重的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4.有疑病症倾向或疑病症患者,要少读医学方面的书,减少“坐对位置”。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医生。

5.通过自我暗示来调节。自我暗示可以是:“我的健康状况其实很好,这已经被所有的检查化验结果所证实,医生也说我没有病。现在我应该坚信这一点。以前觉得这里疼那里疼,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都是因为自己太敏感了。以后不会再想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近三成老人经常抑郁。

经常抑郁影响老人健康。

调查数据显示,28%的老年人存在明显的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专家指出,目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症状有三种:一是退休后,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常常回首往事,多愁善感,产生忧郁心态。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出现抑郁、悲伤、头晕等症状。二是与孩子不和谐或与他人缺乏交流,情感疏离,产生自卑和孤独感,急躁易怒。第三种是敏感,多疑,对人有敌意,不轻易相信别人。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60岁以后的女性身上。因此,一旦患上心理疾病,就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为什么老人这么多疑?

人到老年,往往会出现视力不清、听力差、记忆力差、行动不便等一系列生理机能下降的现象。有些老年人,在看不清、听不清、记不住的时候,爱反复提问。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有时会主观臆断别人在背后议论他,甚至故意讽刺、讽刺、欺负、排斥、忽视、陷害他。个别老年人还会觉得别人在算计他,想偷他的财物,很可疑。

所以有些老人经常爱把钱和存款之类的东西塞在西藏,等记不清了,后来找不到了,就以为被偷了。也有少数老人经常对邻居、儿子、媳妇、儿媳的一言一行斤斤计较,甚至发展成猜忌。轻者老年时会变得古怪,重者会患上以猜疑为特征的“老年妄想症”。

心理健康也要补钙。

解决当前老年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尽力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其次,子女和晚辈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工作再忙,子女也要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加强与老人的沟通,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和烦恼,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此外,老人自身也要端正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关心自己,多安慰自己,尽量保持心理平衡。同时,我们应该培养一些爱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再婚的老人要学会遗忘。

年过六旬的吴女士几年前去世了。去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某局退休干部“王局长”,不久就结婚了。但是不到一年就离婚了。据吴女士的老朋友说,原因是吴女士总说“和孩子爸爸比……”

据媒体报道,再婚老人的离婚率达到60%。原因之一是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追前妻的感情。

大多数老年人因为失去配偶而再婚。这些老人即使再婚,也难免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缅怀前辈。这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太怀旧了,尤其是和对方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不能克制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会使矛盾升级。如果你不注意,就会导致婚姻的结束。

老人再婚要学会忘记,不要比较。再美好的过去都已经成为过去,提起过去只会伤害现实。再婚老人不要总拿家人和老婆比较。人在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往往会做出不同的比较。我们要多关注现任妻子的优点,不要把现任妻子的缺点和前任妻子的优点相提并论,也不要在产生矛盾的时候把现任家庭的缺点和过去家庭的幸福相提并论。否则对刚建立的家庭非常不利。再婚老人要明白,往事不再来,对于新家庭来说,只有双方都尽力缩短心理距离,才能营造出幸福和谐的氛围。

学会倾听

一个老人,在公园拉二胡,走调了。玩完后,他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可以听完了。”

我吓了一跳。其实我是站着看风景的,根本没在意他的二胡声。

老人很幽默:“我在家练的,孙子孙女老婆儿子都说很丑,把我轰出去了。”

我不想扫他的兴,就言不由衷地说:“是的,我看得出来是《二泉映月》。"

见到这位老人,我欣喜若狂。

现在做一个倾听者都难,你要得到一个倾听者更难。生活在繁忙的城市,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头脑中盘点。你有多少忠实听众?

每个人都很忙。忙得顾不上听别人说话,只有累。

有一个年轻的志愿者,喜欢和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她经常给他们买一些文具。有一天,志愿者工会让她去敬老院和老人说说话,她欣然同意。

她中午去的,直到晚上才回来。她说她要疯了。因为四个小时,她一直在听一个老人讲他的“光荣历史”,讲他的儿子儿媳,讲单位哪个领导对不起他...她没有机会插嘴,只好一直坐在那里听,头皮发麻,打着哈欠。但老人一点也不在乎。他不停地说,说,说。

说到日落。老人心满意足,疲惫不堪。他说要睡午觉,晚上想吃碗热米粥。

大家听了都笑了。

这位年轻的志愿者第二天接到了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电话。说老人想感谢她。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她能完成他的故事。

香港有个志愿者叫苏金梅。虽然她有一条残疾的腿,但她帮助了许多人。她说有时候慈善不在于给钱,而在于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倾听,去倾听那些孤独、受困、压抑的人的声音,也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慈善。

虽然,在这个浮华的社会,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真的很难。

结论:和孩子交朋友!做一个豁达的老人。(文章原载于《保健导报》,第2012.06期,作者为钟炳才、杨、宋韵、刘莎,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