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的是什么来历?涉及到中国民间的麒麟文化!
惠来桂潭一带潮人的婚俗,新娘来了,男方的人也要躲开,新娘却踩到了一个土管。瓦缸是由波纹管反向叠加而成的圆筒,里面放置百合、甘草等吉祥物,寓意百年和谐、阴阳和谐。踩的时候要钻到新郎的腋下,也就是在老公的保护下比翼双飞(腋下)。海潮和风俗也曾跨过门槛下的“火烟”,俚语是这样唱的:“娘大步跨过火烟,上了厅堂。堂上铺了地毯,一起装饰,阿娘享了永春。”
另一首畲族歌曲是这样唱的:“新娘穿着礼服,插着月桂树枝,走到大厅的一边。妈妈去陪你妈去了狂怒世界,一对情侣送了一个圆日。一步一步,麒麟在此。我一到你家,王宓良子。这是一个出生的好日子,母亲的轿子会在一个好时间,她会吃很长时间。虽夫妻相随百年。”
其实婚礼只是婚姻的前奏,婚姻最大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所谓“上拜祠堂,下承后人”也是如此。围绕这个目标,婚礼往往会有很多活动要求孩子,最常用的就是“麒麟送孩子”活动,包括麒麟送孩子灯和图片。“麒麟在此”也被潮人作为祈求孩子的方式,他们在观念中祈求的依然是男孩。不过我想说的是,“麒麟来了”来自畲族,原意不是为儿子祈福。但当它被错误地、反复地使用时,它也变成了一种为孩子祈祷的习俗!
麒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吉祥动物,具有团结和平的象征意义。人们常以麒麟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称聪明的孩子为“麒麟儿”。“麒麟送子”的由来也与孔子有关。相传圣人出世时,家中有麒麟吐玉书,故民间“麒麟送图”常刻有“天上麒麟,地上状元”的对联。
但“麒麟来了”和“麒麟送子”不一样,它的语义是有麒麟或者吉祥到来。畲族的祖先盘瓠被称为祁龙,象征着勇敢和勤劳。“凤凰来了”的意思是有凤凰或者吉祥的到来。在这里干吗?畲族对此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潘阿龙放飞了一只凤凰,凤凰给了他三根羽毛,满足了他的三个愿望:衣食和妻子。祁龙和凤凰都是畲族的图腾,林峰贴纸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图腾意识。畲族人很清楚这一点,也从来不把它作为为子女祈福的事情。
潮汕还有一个“麒麟来了”的传说:罗通在横扫北方的时候,杀死了深爱他的番邦公主窦农。窦农公主葬在麒麟山脚下,唐王李世民气得不准罗统再嫁。成说情后,把一个傻丫头许配给了罗桐,让他传香火。她结婚的时候路过麒麟山。在颜的帮助下,窦农公主将鬼魂附在傻姑娘身上,使她看起来和智力都像窦农公主生前一样。换句话说,“麒麟来了”的初衷不是祈求孩子而是祈求长相,祈求有一个像窦农公主一样漂亮能干的媳妇。
我深信“麒麟来此”的习俗在流传时被误解了。但是为什么会被误解呢?是汉族移民想义气还是畲族人保密?如果是后者,是否意味着汉族和畲族之间的通婚和融合——从而形成闽南人——并没有想象中发生的那么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