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18分钟给一首诗,是生命的救赎。

说到诗歌,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和戴望舒的《雨巷》,那是我记忆中最喜欢的篇章。

回想起来,伴随着蒋勋老师温柔的声音,愿望涌上心头。

我还记得他问:“我们的人生那么长,你有时间留出18分钟和自己说说话吗?”

“我不知道诗歌在这个世界上起着什么作用。如果到处都是战争,如果到处都是饥荒,如果到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争斗,那首诗能拯救什么?

我一直在怀疑自己做了什么。当我们有18分钟可以和一些朋友分享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18分钟留给一首诗?告诉一个在职场上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我们每天能不能留出18分钟来做一首诗,真的是奢侈。我退了一步,诗一直在退一步。然后我想一年365天,能不能给一首诗留18分钟?我后退了一步。不知道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给一首诗留下18分钟?我想这就够了。爱是欢乐要分享,爱是苦难要分享,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得到不同的歌。"

?蒋勋

“每个人内心都是诗人,每个人都有一颗诗意的心,或张扬或隐秘的诗人之心。”诗中的诗和歌,永远是相通的。只要人有感情,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它是对世俗生活的高度提炼,出自普通人之手,普通人的心灵、灵魂、情感,激发人们心中的诗意,唱出咏志。给一切赋予意义,无论是冷漠还是涟漪,不同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去感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理解的过程。

我五岁侄子的小猫今天死了。猫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但是他每天都照顾小猫,和小猫一起玩。上学前,他会告诉妈妈替他照顾好小猫。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问猫今天乖不乖。......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的感受力有些减弱。然而,当孩子得知猫不见了的消息时,他痛哭了很久。冷静下来后,他吃不下任何食物。他选择用他的方式,自己为它画一幅画,旁边有爱,有吻。

我觉得这就是孩子的诗心。也许他不会写诗,但他有着如此敏锐的感知,以至于他立刻想画画来表达他对猫的不舍和向往。

诗歌不是把不同的词放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大部分文化中的诗歌最初不是用文字写的,而是用文字读的,用耳朵听的。

河马的史诗,希腊史诗,就是用乐器演奏和歌唱。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梵文)摩诃婆罗多和Rāmāya?《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冒险”。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有大量的传说和故事作为打断,有宗教哲学和法典性质的作品(包括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印度之魂”)。)可以这样唱个没完没了的八万句。中国的《诗经》是不识字的人唱的“关关的鸽子,在河洲”。......

诗是听觉的开始,是押韵声音的振动。无论是ong的中韵,ang的江扬之韵,都像是乐器的金属声或鼓的开篇云韵,或是忧伤I的微韵,最细微的羽音。它们传达了文字的意义,也传达了声音的质感,让人们在无奈的苍凉中感受到诗中寂静和震动的力量。

我们这辈子能不能给一首诗留下至少18分钟?在苍凉的人生中留下一份救赎。

用那个声音进去

听到月亮升起的声音,

听到布鲁姆的声音,

听到所有河流流淌的声音,

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战争中的人,大概是最奢侈的。

诗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是柴米油盐的琐事与职场的忙碌,是孤独灵魂的救赎,是喧嚣世界中难得的宁静,是疲惫时的一种温柔恬静的力量。......

让我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给自己留点时间,在声与词的流动中审视自己,用心感受自然与自己的关系,用触动心灵的声音治愈内心的烦恼,享受诗意的惬意与宁静,从容淡定。让我们继续用纯粹的爱去热爱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