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结束了。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次经历的收获和贡献。那么实践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样本报告,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1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锣鼓声迎新年,扭秧歌迎新年。“鞭炮声一岁,春风送温暖进屠苏。”春节期间,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宣传调研组的成员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大年初七,成员们带着相机走上街头,调查家乡的民俗,感受人们过年的欢乐气氛。

“啪!砰!砰!”街上的鞭炮声响起了新年的喜气,震耳欲聋,喜气洋洋。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放鞭炮,鞭炮声混成一团,划破天空。再看村民自发的秧歌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演出前的排练。他们穿着红色和绿色的制服,一手拿着红色的丝绸手帕,一手拿着彩色的扇子跳舞。动作一点也不避讳业余选手。你看那个打鼓的大叔,也是兴高采烈。整个气氛充满了味道。队员们也不忘现场采访这群“舞者”。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这些动作都是业余时间练的。作为农民,他们对秧歌了解不多,就把这些动作融入到日常农活中,比如“挑棍子”、“摘棉花桃”。一次彩排后,秧歌队员开始绕全村表演,孩子们马上上台。小蛮腰鼓打得别有风味,队员们也竖起了大拇指。演出休息时,队员们向舞蹈演员们请教如何跳秧歌。长此以往,课题组成员也充当了表演者,在大街上欢快地跳舞。

"我们农民练习这些动作图是为了快乐和舒适."领导的阿姨乐呵呵地说。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对传统民俗有了深入了解,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水平的提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坚持党的领导、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高,”队长耿红林说。

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2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20XX年温暖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过我们的脸庞。XX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实施一系列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社会也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趁着这股东风,寒假期间,我对家乡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走访农民和乡镇政府,了解了农村农民的收支结构,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情况。通过调查和采访,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就一些紧急和迫切的问题走访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最后带着自己的思考来了这篇报道。

概况

我的家乡松阳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它是闽浙山区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瑰宝,拥有浙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谷平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松阳20XX年经济富裕、民风淳朴、社会安宁的社会环境。宋代状元申会更是感慨“这是唯一的桃花源,无人问津”。然而,正是这种小农经济的封闭思想,使我国在中小民营企业这一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最早主体的改革发展大潮中错失了许多机遇。与我们周围的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落后了很多。20XX年,全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我县人均GDP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占全县人口87.5%的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20XX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0元,而我县只有3209元。

我县农村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样本:平原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镇附近的村庄——城市化进程中的村庄;山村-贫困中。

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和实际调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食用菌、果蔬已成为该县产值过亿元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茶叶生产发展尤为迅速,20XX年产值达到1.45亿。浙南新建的茶叶市场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茶叶种植成为下文提到的新兴乡镇等平原乡镇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在中心镇附近,传统农产品的简单销售收入不再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许多农民也正赶上浙江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浪潮。很多农民转向了工商等行业,有的甚至开始投资农业,投身农业产业化,比如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性收入、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此外,该县还有一些山区乡镇,耕地少而贫瘠,缺乏合适的经济作物,自身产业不发达,无法满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比如湘西小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全乡耕地面积6172亩,而劳动力却多达8855人,人均耕地只有0.7亩。有2396人在乡外打工,有的村甚至输出一半以上的劳动力。

二,现状和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采访的一些农民中,有几个是典型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些* * *同性`的问题:

1,农民普遍不看好增收形势,增收的偶然性和风险太大。

茶农因为土地有限,无法扩大规模,增收渠道狭窄。而且由于行业规模小,他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太大,市场价格的涨跌都会对他们产生致命的影响。

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和农民工也因为资金、市场和政策环境对增收前景持谨慎态度。

2.教育投资已经成为普通农民家庭最大的支出。

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我县自XX年起全面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大部分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县将从20XX年起逐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过去,按照一般农民家庭的说法,大多数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如果他们上了小学或者初中,基本上可以靠家里省吃俭用维持生活,但高中就不行了。在农村,一个高中生每年需要6000元左右的学费和日常开销。一般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最多只能承担一个孩子高中的费用,很困难;如果孩子上大学,很多家庭负担不起。

3.因病返贫现象普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强。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我们县已经实施一年了。一般来说,要求在县乡级以上医院就医,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一定比例,才可以凭有效单据报销。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一般的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买一些常用药,不愿意去医院。医保对他们没用。真正去医院看病的农民,一般都是花一两千元,按照规定只能拿到一两百的保险待遇,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由于我县财政实力有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限。第一,安全性小。第二,人是由钱决定的。农村低保率高达50%,值得政府相关部门重视。

4.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事业发展滞后。在调查中,70%以上的农民认为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很麻烦或很麻烦。事实上,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通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考虑到农户贷款额度小、集中和还款难度大,根本不向个体农户提供贷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贷”的局面,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落后,对农民没有有效的贷款机制,对农民也是“贷款难”,虽然近两年国家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当农民资金短缺时,大多数农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或“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由于“借钱难”,农民家庭产业化发展不起来,致富之路变得曲折,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家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3。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旨在改善我省农民生活环境的“千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都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由于寒假时间有限,且我县是传统农业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73.5%,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几年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所以我把深入了解调研的方向定为我县第一类农村平原村的上述农业产业化, 并走访了我县茶叶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代表新兴乡,采访了相关政府工作人员。

新兴乡茶叶产业化经营现状

新兴乡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筛选种植,形成了优势鲜明的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是茶叶。茶叶基地万余亩,产值4亿元,高效茶园每亩产值过万元。全乡90%以上的农民从事茶产业,其中约10%的农民创办了茶叶加工企业,手工作坊式加工户遍地开花。该乡茶青市场20XX年已达6900吨,成交额41.4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之一。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大型企业普遍重视品牌建设,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在这方面,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连续几年投入百万打造品牌。松阳银厚系列绿茶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标准多次修订,并开始申报省级和地方农业标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20XX年,运作还是比较松散的。通过茶产业的经营,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较传统农业有了较大提高,达到438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主要问题

1)土地问题

全乡万亩茶叶基地中,除了一些企业主开发的农业基地,大部分都是农民自主开发“亩产三分”连接起来的“拼布衣”。农户分散经营不仅给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普及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人工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往往占一亩绿茶产值的四分之一,而机械采茶可以提高药效4-5倍。而且分散经营使大部分农户能够独立完成产、供、销,无法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导致行业风险高。而专业合作组织大多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尚未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关系。价格高的时候农民自己卖,价格低的时候企业不愿意按约定的价格收购,这往往是一个矛盾。这些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问题

目前,该乡茶叶加工企业由于基地有限,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供销和农工商联系薄弱,无法扩大规模。其他手工作坊卫生条件差,管理松散,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甚至抹黑松阳的茶叶品牌。由于规模的限制,该乡的茶叶加工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很多农民种茶主要是为了鲜销,结果加工环节的暴利都给了外地的茶叶加工业。而且大部分加工企业局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延伸产业链。此外,该乡销售队伍数量少、素质弱,农产品出口多依靠外商。这本身也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一环,既能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土地稀缺的农民分散经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品牌问题

仅仅依靠政府打造品牌是不够的。品牌需要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销售,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县虽有银猴系列品牌,市场领先,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和实力达不到要求,缺乏强大的农民茶叶营销团队,使我们的品牌无法很好地引领全县茶产业,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项对策和建议

除了利用有限的财政力量加大对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引导,为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提供指导和规范,提高农业产业合作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一方面鼓励农民转向二三产业,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不足,另一方面引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投资本县第一产业或提供服务,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加快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减少农村人口来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这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两大法宝。

比如,可以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农民走出去,开设农产品专卖店,借助茶道文化、茶博会、农博会等媒体,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发展品牌,提升本县农产品的营销力。政府也可以和企业联手,建立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价格和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和分析,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农民尽量加入行业合作组织,借鉴金华、温州等周边地区的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完善,促进农业基地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和农业的合作经营,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只有通过转化加工,才能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并且通过加工业和后续的宣传销售行业,也可以吸纳一部分转移的劳动力,这些行业的成长可以增强我们的品牌实力,真正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实现整个行业的高效率。

农业产业化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科技兴农”和“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帮助下,在全县茶叶总产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可以深度开发茶叶产品,利用生物技术提取茶叶中的独特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还要及时调整茶叶种植计划,实施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推广机械化采摘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四个总结

调查的意义在于过程!调查的第一天,父亲对我说。

的确,农村的问题很复杂,我所了解的也只是一点皮毛,调查的结果对农村问题本身毫无意义,但调查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社会体验,是一种人生的发展!

目前中国人口6543.8+0.3亿,其中农民9亿。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也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我坚信,在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推进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虽然曲折,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我的家乡苍山县现在是中国著名的金针菇之乡。继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规模。现在,我的家乡有十几个金针菇基地,种植面积已经占到总面积的20%以上。而且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五个大棚,能种八万斤金针菇。我趁着寒假的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详细了解一下前线金针菇的生产等情况。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

首先,金针菇的学名,俗称平菇、平菇、香菇等。,属于金针菇属金针菇。金针菇是一种秋、冬、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它以其光滑的盖子,清脆的手柄,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味道而闻名。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以及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很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7.4%,常吃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杏鲍菇,可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抵抗力。经常吃金针菇还能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真菌食品原本有一个纯绿色的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饮食和营养饮食,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金针菇也是网络和健康类节目推荐的。目前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工后的金针菇很大一部分销往国外。市场非常紧俏,各地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非常广阔。

还了解了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均价在每斤2.3元左右,每亩投入3万斤原料,一年可采摘三四次。第一茬产量在24000公斤左右,仅第一茬净利润就有1,000元,保守换算成利润,未来产量为3万元。经济效益很高,其养殖周期如下。由于各种优势,金针菇的种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象,我家乡的金针菇基地会不断扩大,生意会一直红火下去。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温室,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搭建、铺设、消毒等等。然后是包装。所谓包装,就是把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这是最忙也是最耗体力的工作,因为经常要一次把8000多斤的物资装在每个小袋子里。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请村民帮忙,然后付钱给他们。正是因为工作复杂繁忙,往往几个家庭合作完成打包程序。

包装完成后,需要对这些小包装进行灭菌,需要将其建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然后用大锅炉进行高温灭菌。烧一盆料需要48小时左右,需要1500斤木炭。之后就是至关重要的疫苗接种环节。就是把菌种接种在无菌包里,要求严格无菌。是在专门的接种箱里完成的,需要消毒,一般是用烟熏。这是我整个暑假都在重复的繁琐环节。

在工作过程中,我运用统计学和分析学的理论对种植金针菇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估算。以下以一亩田大棚为例,综合分析我的家乡苍山县的种植和实际情况:

培养时间。金针菇是一种低温真菌,最适温度为8至10摄氏度,从当年8月至次年3月。平菇是一种高温真菌。根据品种特点,可以安排好留茬,小麦前栽培平菇,秋后栽培金针菇,可以实现双赢,双效益。蘑菇的生产时间在前年左右,农闲时,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返乡,没有占用其他劳动时间。

搭建棚子的成本只在第一年产生,以后会大大降低。这样算下来,一年净赚2万多元。金针菇栽培工艺简单易学,用工少,时间跨度短。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兴趣,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耐心去继续体验这个劳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金针菇的种植并没有亏本,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这只是一个赚多赚少的问题。产量和质量与个人管理水平有关。我开始对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到无比自豪,我也愿意将我的经历延续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在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实习了一周,在那里我学到了金针菇的几种加工方法:

1,初级加工

2.盐化

(1)预煮:将5% ~ 10%盐水在铝锅中煮沸,倒入金针菇,煮5 ~ 7分钟,捞出沥干。

3.坎宁

将优质金针菇在开水中浸泡几分钟,捞出,脱色,然后放入生理盐水中,制成罐头,高压灭菌制成罐头。工艺流程如下:采集、挑选、杀青、冷却、分装、加液、出料、气帽灭菌(123 ~ 130℃,30分钟~ 90分钟)、冷却保温(38℃)、成品检验。

4、塑料薄膜真空包装

5.把…弄干

在这个寒假,我帮家里人打包接种,然后去了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了解了几种金针菇的加工方法。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农技和常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为家乡的金针菇产业,为乡亲们的勤劳和智慧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