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释道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儒学是在孔孟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后来的封建社会才是主流思想,特别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才使儒学成为正统学说。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是奴隶主和君主,但儒家所倡导的仁、礼、父子君臣关系等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统治者视儒家为正统。

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持久。虽然现在的理论中有许多迂腐的东西,但其中的仁义礼学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人知书回应,温文尔雅(现在看来没必要推崇儒家)和儒家没关系。

道教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一种宗教。道教视老子为创始人,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创立者。但是,道家和道教是完全不同的。道教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道家是一种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比较落后,因为它把万物的诞生归结于“道”字,认为道是万物之本,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比西方的上帝造人的信仰进步多了(不要为了基督教而打击我~)。道教也影响了中国人。可惜人是可以修德的,就是可以超脱苦难。它是进步的,但它的不作为有点得过且过。至于楼上朋友说的炼丹,那是道士的宗教行为。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它迂腐落后,但炼丹术对中国的医学和养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它形成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道教尊称创始人之一张道陵为石天,故又称“石天道”。后来分成了很多派别。道教尊老子为祖,尊称老子为“王座老先生”,其影响可见于中国古代名著和武侠,如《西游记》和《吴唐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悉达多太子,也就是释迦牟尼创立的。(我对佛教了解最少,幸好看过释迦牟尼传。)佛教是佛的教育,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是非宗教,非哲学。说佛教是宗教只是通俗的方便。其实是以般若智慧断了无明烦恼,成就了菩提。佛教在历史上传播了世界文化。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甚至巴基斯坦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佛教对亚洲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同一个例子:西游记和少林派。

至于关系,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文化是包容多样的,所有的文化都会相互影响。但都是独立的方面,所以儒家就不好说了,因为可能没有儒家,大多数人都称之为儒家。道教和佛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起源不同。充其量只能说是各自独立,相互影响。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在文学上,佛经的翻译推动了中国文学的革命,诗歌意境到文学风格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有了新气象。六朝时期,由于翻译了梵文拼音——华严字母,中国文字的反切得到了启蒙,由反切产生了四声,五言七言诗由四声改进为格律诗。中国人一直提倡多读书,多读书。俗话说“读万卷书下笔如神”“读唐诗三百首,不写诗也能吟”,因为中国是一个完全没有语法的国家,但是到了唐朝,大量的印度佛经被翻译过来,印度的语法也传入中国,比如“八音”,就是名词、代词、动词。再如《文心雕龙》,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批评巨著,但其作者刘勰(法名)生长于佛寺,晚年出家为僧,其作品受到佛教文学的极大暗示和鼓励(注15)。唐代以后,风格近乎写实流畅,但受到佛教文学的感染;隋唐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是受佛教“变文”的影响。唐宋时期的诗,如白乐天、苏东坡的诗,都是因为禅宗的《上古之赋》和寒山、皮卡写的朴素的新诗,甚至梁启超先生要说中国古诗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 是受Aśvaghoṣa.大师《赞佛》的影响,唐代的禅宗大师创造了白话文语录来阐释佛教的本质,所以有宋明理学的语录,完全是学禅的笔法。 明清小说来源于平话和准平话。小说中“诗为证”的文体,散文后以韵文结尾的形式,弹词中说唱并用,佛经中“长行”与“颂”的结合都有明显的暗示。由于佛经的翻译,中国新增了35000多种语言。

在艺术方面,魏晋时期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式。佛教建筑虽然不像现代西方国家那样实用,但它的特点是建筑的艺术布置、装饰、庄严和宏伟,这些在佛经中都有描述。再比如佛教传入的佛塔建筑,也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为中国建筑史上开辟了新的里程碑。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把造像艺术带到了中国。在此之前,中国没有雕塑艺术。唐代的佛教造像很漂亮,有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几十年前,日本人在苏州的一座寺庙里发现了唐朝的塑料墙,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大同的云冈,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塑,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艺,都有展翅高飞的潜质,栩栩如生,既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性的艺术结构。在绘画方面,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是世界闻名的。正如莫大元先生所说,“云冈石室、敦煌石室、龙门石室是中国北方三大佛教艺术展览馆”。他还说:“自汉代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的美术由贵族美术变为宗教美术,而建筑由宫塔变为寺庙宝塔,绘画、雕塑由君臣画像变为佛菩萨,工艺由器皿、服饰变为宗教佛物。这种艺术形式的延续,从后汉延续到现在...实际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见《佛教艺术在中国》)。由于保存了许多佛教石碑,为中国书法保存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手迹被佛教传遍民间。《鱼山白凡》是受佛教梵文影响的中国音乐。从敦煌石室的发现,我们知道,在冯导印刷术之前,佛教在隋唐时期就有了一种流行的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在佛教进入汉代之前,中国已经提出了邓、惠施、墨子、荀子等类似的伦理学说(著名学说),中国有完整的伦理学说,但在佛教传入后始于明的学说。从唐朝到明朝,中国使用的是一行禅师制定的历法,这是根据印度天文学制定的。

哲学和宗教方面:佛教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道教是很排斥的,但是到了魏晋时期,讲佛教的人引用老庄,讲老庄的人也引用佛经。从那以后,道教经典变得越来越完整,在很多方面都是以佛教为基础的,比如地狱和阎罗的概念,道教欣然接受并使用。在佛教未来之前,中国对阎罗没有印象,到了宋代全真教的时候,这是根本。受禅宗的启发,宋元明时期出现的儒学-理学基本上是禅宗儒学。他们虽然因为偏执而抨击佛教,但却是“坐在禅床上咒禅”。禅宗只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但宋明理学家对禅宗教义只是浅尝辄止,不敢深究,生怕深究之后会失去自己的地位。朱读的佛经比较多,而朱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家,如康有为、谭嗣同、张、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都受到过佛教思想的启发,虽然他们未必信佛。最近(1964年6-8月),在夏威夷举行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上,中国方东美也强调了大乘佛教的精神和佛教要建立的宗教世界。历史学家钱穆对佛教非常推崇。哲学家唐君毅声称受到了经等人的启发。可见,佛教过去对中国的贡献如此之大,现在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其实佛教不仅对中国如此,对全人类也是如此!

在民风方面:中国最初的儒家信仰侧重于现实生活的建构,无暇研究死亡前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说:“不知生,何以知死?”?对于生与死,以及宇宙的形而上本体论来说,存在与不存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应该说“祭神如其在。”即使涉及善恶的补偿和惩罚,我也只希望是所有人的后代。所谓“积好之屋必出余庆,积不好之屋多灾”(《易经》),就是说这个概念;事实上,从现实的历史角度来看,寄希望于后代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佛教传入以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强大希望。佛教已经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都要对自己负责,好的结果是自己的,坏的后果也是自己的。你现在不举报他们,下辈子再举报。这鼓励人们积极地消除邪恶;这种观念对几千年来中国大众社会的稳定和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道教是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是老庄思想的开端。

道教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力仅次于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与儒家、佛教一起被视为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在其形成初期的称谓是不一样的。先秦诸子百家中的许多人习惯把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道”。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以各种理由自称“道”。儒家最早使用“道”这个词,把王之道和孔子的学说称为“道”。佛教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所以也叫“道”。东汉末年出现了五门道学,自称“道”,取“道以善”之意。此后,为了表示与众不同,其他流派也不再自称“道学”,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用名称。

道教现在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继承方、黄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行方法,逐渐形成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老子为龙头,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修身为仙的新宗教。

道教从一开始就把老子的《道德经》经典作为基本经典,把“道”和“德”作为基本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由“道”演变而来的。而“德”就是“道”的体现。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佛)为教主,即老子。此外,道教的最高神在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玉清元石天尊是最高神;二、上清灵宝天尊是最高神;三、空灵清道德天尊是最高神。后来演变成老子一气化三清净三位一体。

道教重生恨死,追求长生不老。它相信人的一生可以自己做主,不必听命于天。人们认为,只要人们善于培养健康,就可以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所以修炼方法有很多:炼丹、取食、呼吸、胎息、按摩、指导、房间、避谷、思考、奉符、诵经。

道家神学和道家思想未必一致,尤其是在深度上;两者的异同值得玩味。而祖先被称为老庄的道教,把《道德经|老庄》作为经典,毕竟吸收和继承了老庄思想的很多内容。此外,还受到易和阴阳家的影响。

明清以后,道教已基本停止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道教更加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实施,以前的一些道教规章制度因违反现行法律而失效。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管理中国道教内部事务。到了文化大革命,道教和中国其他宗教一样,遭遇了一场浩劫。直到文革结束,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信奉道教的人口并不普遍。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天堂和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个,一个是世俗的,一个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说得很清楚,希望世界变成一个没有灾难和战争的公平和平的世界。宗教的理想世界是“仙境”,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在仙境中过神仙般的生活。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可以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身体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锻炼而永生。成仙后,他们也可以活在凡夫俗子的世界里,做“活神仙”,活在仙境里。但要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并不容易,于是后来出现了“尸检”等方法。而且,提到的仙境,大部分都在现实中。比如,很多所谓的“洞天福地”,都是中国的一些风景名胜。

大多数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不幸或罪恶,灵魂只有死后才能得救。但道教认为,活在世上是美好的事情,死是痛苦的,所以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气功,道教里已经发展出来了。

很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道家不这么认为。有句话叫“我命在我,不在天”,出自道教的西天取经。另外,道教作为多神教,认为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