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简介及详细信息
倪瓒从小由大哥抚养,生活极其安逸无忧。倪兆魁邀请同乡“真人”王仁甫为他当导师。在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下,倪瓒养成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的不寻常的人生态度,自称“懒(懒)瓒”,又名“倪玉”,常年沉浸在诗画之中,与儒家的入世理想大相径庭,于是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官。房事干净,毛巾一天洗几次,房前屋后的树也经常洗擦。家里有几千本书,都是手写的。
少年的倪瓒,家境殷实,生活宽裕,却没有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惯,抱着自己的学习和修养不放。家中有三层藏书楼,清逸阁,藏经、史、书、集、佛经、道书千余卷。倪瓒每天在楼上读书写诗。除了认真研读经典,他还涉猎佛教和道教书籍。清廷馆内还有清代著名的书法绘画,如《三国志》钟繇的《四季表》,宋代米芾的《海岳庙图》。倪瓒每天早晚把玩这些名作,尤其是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姚远图、郝静的秋山图,潜心临摹和模仿它们的神韵气质。同时他也经常出去观光,看到有价值的风景和东西就随便画。他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仔细写生,经常带着全图回来。一方面,倪瓒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承,博采各家之长,刻苦钻研,为他后来的绘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倪瓒《老柳不知雪灾》泰文出版五年(1328),大哥倪兆魁突然去世。接着,邵妈妈和老师相继去世,倪瓒很难过。他曾经靠大哥享有的特权,后来倾家荡产。倪瓒成了普通的儒生,家庭经济日益困难。怀着悲凉的心情,他自己写诗,详细描述了自己当时痛苦的环境。
从元历三年(1330)到十一年(1351)这二十年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倪瓒交游广泛,朋友多为僧人、道士、诗人、画家。他的诗大多也是和这样的人一起唱的。他最好的朋友张博昱是一位著名的道士,倪瓒为他精心绘制了竹石图。黄是他所推崇的另一位著名画家,也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的著名人物。他比他大32岁,因为他的道学很深。黄曾花65,438+00年为倪瓒绘《江山胜览图》长卷二十余尺,是黄淡绛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卷轴的标题是郑智五子(65,438+0348);倪瓒当时48岁。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遁世的性格,这也反映在他的绘画中,作品表现出一种苍凉、淳朴、幽静、疏朗的意向。
从元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间,倪瓒漫游太湖。行踪不定,游遍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以诗画自娱。这一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时期。他仔细观察太湖美景,了解其特点,对其进行浓缩、提炼和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和新的笔墨技法,从而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作品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笔法奇特,画法简单,特写一脉土坡,旁边种着三五棵树,一两座茅草屋,中间留白以示湖波晴空之美,远处隐隐有山。画面宁静安详,境界深远。这种风格前所未有。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1354)、《渔村秋吉图》(1355)、《怪石罗图》(1360)、《舒婷遥岑图》(65438+)。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二十五),妻子姜病逝,对倪瓒打击很大。大儿子死得早,二儿子不孝。他在生活中越感到孤独,就越抑郁,不知所措。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叫倪瓒去北京办事,他不肯去。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八日),写下《体言真武》一诗,说的是不甘为官。他在题画诗和书上只写了甲子年,没有写洪武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暂住在江阴长泾邹氏家中。中秋之夜,他感染了脾疾,于是到齐友之名医夏颧家求医,中途在住下。倪瓒病重,于农历十一月十一日(65438+14年2月)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葬在Xi、江阴,后来又葬在无锡芙蓉山脚下的祖坟里。周南写了一篇墓志铭。
倪瓒擅长画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他运用了一种典型的技法——山水画中的折带。他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董源、郝静、管同、李成发展了它,他们的画朴实无华,有一种天真恬静的风格。作品多画环太湖山川,构图平淡,景物简单,多为疏林坡地和浅水。用笔把中心改成侧翼,把山石画成之字形。笔干墨疏,意境苍凉空灵。风格素雅,简单而复杂,小而大,孤外而有内涵。他还擅长画墨竹,画风“飘逸”,瘦骨嶙峋,充满活力。这幅画里有许多诗。因为他的简洁,所以他的画多年来一直造假,但要模仿他们压抑冷漠的气质并不容易。倪瓒的画论中,主张抒发主观感受,认为绘画要表现作者的“逸胸”,不求形似(“所谓仆役画家,只忌粗笔,不求形似,只谈自娱”)。画史上把他与黄、真武、王蒙并称。到了明清时期,董其昌等人对他推崇备至,往往把他放在其他三人之上。何明·梁军说,“云林的官方命令是,不能有灰尘。”王冕《送杨一夫游云林》说,倪瓒“满屋牙签日书,彩笔满地烟画”。
倪瓒,倪瓒作品,是元代影响后世最大的画家。他那种朴实无华的山水画风格,受到了明清两代大师的追捧,如董其昌、石涛等都把他引为鼻祖。石涛的书法绘画从精神到风格都是以倪瓒为基础的。倪瓒也是一位以复古为旗帜,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和张宇、杨伟霆一样,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是否收藏他的画来分雅俗。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在明清画坛影响很大,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的画作有:江岸山景、竹树野石图、小山图、六士图、水竹居图、松亭图、狮子林图、西林禅房图、幽溪寒松图、邱琳山彩图、春雨新月图、小山竹树图等。有水竹居图、膝容斋图、鱼村秋吉图、玉山林谷图、游宋图、家书图、奇石丛图、竹枝图、西山仙堂、霜林乱石等。
书法倪瓒擅长楷书。作为一个杰出的野韵人,他的书法是一个禅宗大师,他周游世界。他以冰天雪地的神韵,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简约、质朴、干爽、轻盈的风格。许:“君书由李传入,却在钟繇《荐季直表》中重生,古而迷人,密而疏。”倪瓒真的做到了“隐居”和“逃避”两不误。他的书苍劲细腻,但也优雅朴实。难怪后人称他为“倪高适”。文徵明和董其昌都高度赞扬了他的书法。文徵明评价说:“倪先生人格高尚,儒雅有晋宋之气。”董其昌评价说:“老天真,饭傻(即米菲)。”倪瓒的书法与葛寿铁学相比,风格完全不同,难免招致非议。比如,项木在写作时指责倪瓒刻薄寒酸。就算到了老彭的年纪,最后也不会有好的。“但是
曾于1352年为倪瓒画像的现代书法家李瑞卿说:“倪瓒书寒苍凉,不失晋人之气势,林中有弊,如诗中陶渊明,却非肉食者所解。”倪瓒的传世作品有《邮票三张》、《月初舟楫》、《客堂诗帖》、《致陈诗卷》、《随率作诗》、《与作诗》、《两简慎言》、《杂诗帖》等。
诗妮赞生活在战乱的环境中,想要逃离现实,放弃田园工业,过着流浪的生活。“夜风照人独留,河雨鹤相依”是他一生的写照。但是,他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在《致顾仲英》一诗中说:“民生甚苦,远行千里。”尤其是在郑铮十五年(1355),他因为不交官租而被下狱。在《素服》诗中,他说:“苛者为虎,而慈悲为怀。”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而倪瓒往往对现实持否定态度。他有一首散曲《归鬼灵》说:“天地之间无英雄,无英雄。”他不是隐士,也不是官员,在江湖上游荡,别人不认识他,他也不想被人知道。倪瓒的诗自然飘逸,清丽飘逸,不雕琢,他的散文也是如此。著有《清亭集》(15)。
清代徐章《倪瓒画像》轶事: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有洁癖。他的厕所是空中楼阁,用香木做的格子,下面用土填,中间铺着白色的鹅毛。“下去的话鹅毛会盖住,不会有腥臭味。”洁癖对性问题比较谨慎。这个人整洁又孤独,不仅惹怒了敌人,还失去了朋友。作为报复,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版本。一说生前患痢疾,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
倪瓒和苏州的石雕一样,倪瓒和他的文房四宝一样,有两个佣人随时负责管理和擦洗。院子里的梧桐树也是要命的,每天早晚都要用水冲洗。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并在家里过夜。怕朋友弄脏,连夜去拜访了三四次。突然听到朋友咳嗽,所以担心了一晚上。天亮时,他命令仆人找出他的朋友随地吐痰的地方。仆人找遍了每个角落,没有发现痰的痕迹。怕被骂,只好找了一片有点脏迹的叶子寄给他,说是在这里。他斜瞄了一眼,然后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让仆人送到三里外扔掉。
“吴王”张士诚的哥哥张士信,有一次派人拿了一幅画绢请他作画,给了他很多钱。倪瓒大怒,说:“倪瓒不能当王门画师!”并撕丝退钱。没想到有一天在太湖划船的时候,遇到了张士信,被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就无语了。事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闹了就俗了。”倪瓒曾写过一首诗来形容他的感受:“他白眼看不起俗物,说话清楚又犹犹豫豫是英国人,又阔又足。”
因为太爱干净,所以很少接近女人。但有一次,他突然看中了一个叫赵的歌手,于是带她回别墅过夜。但我怕她不干净,就叫她先洗好澡,然后上床,从头到尾摸她的脚,边摸边闻。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干净,就让她再洗一遍,再摸一遍,再闻一遍,但还是担心,又洗了一遍。洗着洗着,已经天亮了,只好干了。后来他因为某种原因进了监狱,但在吃饭的时候,他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么高。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将他锁在马桶旁,苦苦哀求才被释放。
倪瓒有一个秘密亭子,任何人不得入内。还有一匹白马,好好照顾它。有一次母亲生病,他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了一匹白马来接他。那天下雨,倪瓒是个孝子,只好答应。雨中的白马弄得一塌糊涂。到了倪家,葛仙翁要求去参观馆。倪瓒只好同意。葛仙翁在秘阁里乱翻,随地吐痰。倪瓒再也不会进秘阁了。
倪本人就是一个古怪的人。邹先生住在邹家的时候,有一个女婿叫金玄伯,这天来看他。倪瓒听说金玄伯是秀才,连鞋都没穿就出来见了。但是当我看到他言语粗鲁,外表粗鲁,我就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金玄伯又羞又怒,没见邹老师就走了。邹老师出来后,很责怪他。倪瓒道:“金玄伯相貌可憎,言语无味。我骂了他!”
倪瓒喜欢喝茶,特意做了“清泉白石茶”,吸引了赵行书,倪就用这些好茶招待他。赵认为这茶不怎么样。倪气愤地说:“我把儿子当孙子,所以不知道这个产品的味道。真的很俗。”所以我和他分手了。
选集中的诗歌和绝句
松陵四桥前,风急时要储一瓢。
敲火煮茶歌,翻雪在汹涌的浪潮中停下来。
北里
南北交流很少,谁也没有找到野夫的家。
布谷鸟叫栽桑,茶在人言烟中烤。
倪瓒《清亭全集》卷十二池水芳草萋萋,井床露绿花。
练衣服,挂石头,做个安静的梦,睡觉,唱歌,直到太阳落山。
烟雨中过石湖三首
烟雨山前有石湖,铺一片秋影玉。
不需要多切松江水,就可以染出来作画。
姑苏城外有一短长桥,烟雨空,潮晚。
载酒曾是一种享受,醉卧月上吹笛。
愁醒不过来,秃了顶,沧江上浪轻鸥。
鸥爱与年老无关,一片轻叶总忧。
职称郑锁南兰
秋风不止,南方的苍凉已经消失。
唯有南心不改,泪墨写离骚。
偏僻的村庄/村落
徘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村庄,感觉很遥远。秋雨竹路蓝,夕荷明。
点鼠能拱,池中鹅能鹤。你在抑郁症中度过了多少年?
葡萄酒
石壁上,松木间放酒。水远云白,孤鹤晴天归。
虚亭映苔竹,可谈此趣。坐久了,春鸟声关了。
张明善桂林曲双雕
秦汉墓中草阔,代代沉浮,却似月影。山人堆书,当窗松月桂树满。
门深不必妒,白云可悦。事情到现在都不好说。天地间没有英雄,也没有豪杰。
粤调小陶虹
芦庄的风景萧条,可以叹一口气,笑一笑。天涯若比邻,谁知,游玉桥。* * *玉树当时被调,穷商女,不知亡国之事,吹到子鸾萧。
一江秋水淡而寒,水影亮如练。眼底有几排鹅,又是雪又是晴。青苹果和虎杖不一样。吴歌划着水,伴随着悲伤的声音,白鸥睡着了。
五湖烟水未归,天地盖庙。新的酒吧就在附近,主要奖励就是客人。百年间,人间起起落落,青山几处,渔舟一叶,可以谈天说地,可以避尘。
黄种人·袁玉娥
别问前朝的伤心往事,我回越王台了。鹧鸪鸟叫,东风吹到初绿凋零,太阳花开。我惆怅地独自去看天空,群山依旧,故国不在,到处都是长满青苔的树,一片荒凉。头上的明月,柔和明亮,依旧照耀着前朝,但它从何而来?
惊回梦中,渔翁唱南津。画云,塘春草,无限销魂。老家应在,梧桐遮井,柳藏门。闲老,孤棚听雨,灯火江村。
人们评价倪瓒的画开创了一代水墨山水画风,与黄、真武、王蒙并称“元四大家”。画风简约,风格天真恬静,以淡然取胜。他的作品大多画太湖周边的山川,构图取平原风光。他擅长画枯树和竹石茅屋,景物极其简单。他的画大多是用干笔打磨,笔墨极其简单。所谓“有意无意,若轻若疏”,形成一派苍凉萧条。在元代四大流派中,倪瓒在文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何明·梁军说,“云林的官方命令是,不能有灰尘。”明代江南人以是否收藏他的画来分雅俗。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产生了数百年的影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和倪瓒一样,清高孤傲,迂腐不羁,不落俗套,一生未曾为官。明代编纂的《云林遗事》中说,有一次他留客,夜里听到咳嗽声,第二天早上奉命仔细搜索痰迹。仆人找不到,假设他吐在窗外的梧桐叶上,就叫他赶紧剪掉,放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倪瓒还有一个传说:“吴王”张士诚的哥哥张士信,曾经派人请他用画绢作画,并给了他很多钱。倪瓒大怒,撕毁丝绸退钱。没想到有一天在太湖划船的时候,遇到了张,被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就无语了。事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闹了就俗了。”倪瓒曾写过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白眼看人俗物,口齿清楚向时代低头,富贵好足,思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