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养生有什么关系?
人体的气血来源于脾胃微妙的水谷。气血充足,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紧实,皮肤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身体不易得病,面色红润,身体旺盛,自然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脾胃运化失常,气血来源不足,就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皮肤毛发枯槁无光泽,易受外邪侵袭,体内易发生疾病,面色憔悴,头发松散,体形萎缩等多种疾病。
津液也是来自脾胃的水、谷、津液。津液和调理原理能在体表铺开,滋养皮肤和毛发,滋养眼耳口鼻,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活动,充盈骨髓,流入关节,使髓骨充盈,强健,关节自由。还能生血,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运化异常,就会破坏津液的代谢平衡,导致津液产生不足,或者循环障碍,津液停滞,或者津液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人的长寿和健康。
由于这个原因,中医经常强调脾胃的调理和滋补。古代有医家提出“补肾不如健脾”。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或中老年人,提倡用“益气”或“补中年”的方法来强化后天机能。
所谓“益气”是针对“脾胃气虚”,是衰老过程中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各种生理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因此,补气是通过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抗衰老的重要途径。
所谓“补中”也是针对中焦不足的有效措施,脾胃功能下降是导致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历来重视后天“脾胃”的功能,补中则增强脾胃的功能,在抗衰老方面意义重大。只要能维持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就能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很多人天生先天不足,为什么能长寿?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和后天的养生来补充。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明末清初,曹廷栋活到90多岁,被世人称为养生学家,尽管他“患的是小儿痨”,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养生的艺术没有什么高深的:“住、睡、吃都是小事。”特别是在他的《老而不变的话》中,有100个药粥处方,“粥能使人受益,尤其是老年人。老人可争粥,享寿。”这种粥的滋补经验是滋补脾胃的妙方。如《医学六书》药性总义所言:“糯米粥为温补胃气之奇品,粳米粥为育育神丸。”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粥饭是滋补脾胃的至尊食品,“活得有情趣”被誉为“粥饭是天下第一补人之物”。
张(1672~1755),著名军务大臣,卒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享年84岁。说来也怪,张先天不足。十几岁的时候体质很差,很脆弱。他经常生病,遭受灾难。他通常不能说话和行动,走了500米后他感到筋疲力尽。他的父亲张颖是清朝的一名大学生,是礼部的高级官员。他经常担心这个小生命,认为他会在成年前死去。但张出生后十分注重养生,以弥补先天不足。一方面,他用养生、戒肾保健和饮食保健。虽然他家从山珍海味到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也不乏人参滋补品,但他却不屑一顾,注重保存脾胃,保存后天之本。
谭,浙江湖州人,近代著名画家。曾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江南书画大家”。95岁后仍有书画佳作。他也是先天不足。他的父母患有肺病和咯血,比他小两岁的弟弟也死于肺病,所以人们认为他不会活到30岁。先天不足,后天如何养生?谭老说:“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少吃,第二,多运动,第三,睡眠充足,第四,晚饭吃粥。陆放翁把吃粥当作长寿的秘诀,我也每天晚上吃粥。”其实,第一点“少吃”和第四点“喝粥”也是保存脾胃的最佳方法。这些就是后天滋补,健脾胃,养生延年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