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出自《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由多人撰写,从东汉到隋唐时期继续修订补充。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建立影响深远。
该书由《苏文》和《灵枢》两部著作组成,奠定了中医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养生、运气等理论。其基本素材来源于我国古代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这本书为理解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是国内影响较大的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学始祖。
姓名来源:
《韩曙文艺志·季芳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房间》四种中医典籍,其中《黄帝内经》被收入《医经》。
所谓“医经”,就是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医学理论的著作。因其重要而被称为“京”。古人把有一定规律、一般都要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朴素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之为《内经》,并不是像吴坤《苏文注》和王九大《内经合》所说的“五阴一阳称之为内经”。
张介宾的《论语》说“内者为处世之道”,但这只是相对于“外”而言的。这和《汉书》《汉书》《春秋》《春秋》《庄子内篇》《韩非子内藏》《外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黄帝外经》和、白的经典已经散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