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女德”败坏了传统文化?

解决挥之不去的“女德”

一个叫女德的鬼魂在中国的土地上游荡。

以前有个女德教母叫丁璇的老师开了个道场,扬言“女孩子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然后就有抚顺女人德班,宣扬“女人点外卖不洗碗要垫底”“女人要垫底”。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抚顺女子德班的视频走红。视频中充斥着“女人不要还手,骂就骂,接受就接受,坚决不离婚”“女强人没有好下场”等精彩言论,将女性德班和传统文化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对此,不少网友认为“学校在培养女奴。”

好在3日上午,抚顺教育局官方微博回应了此事,称抚顺市第一时间针对“女德班”成立了多部门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束后,责令停止办学,尽快遣散所有学生,并迅速开展全市排查,坚决杜绝相关情况的再次发生。

富顺女德班的事情似乎暂时结束了,但这只是台前的热门话题,还有很多人隐居发财。类似于女德班,网上随便一搜,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延伸到陕西、广东、海南,到处都是鲜花。

女德这个东西不值一驳,也驳不倒。不言而喻,占了先机的自然流产。社会上出现这样的现象肯定是不对的,但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是可以流行的。

为什么?穿上外套和背心。我说的不是女德,是传统文化;我不是看风水,而是看传统文化。我练的不是气功,是传统文化;我从事的不是京剧比基尼,而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以你的名义做了多少罪恶。

山里人不学习。

有一次聚餐,主人请了一个道士坐在道叔旁边。他不到五十岁时看起来很谦虚。据说他曾经隐居在山东的一座山上10年,最近他下山去拯救世界了。

席间,道长的崇拜者很多。他们说自己学的是道家文化,擅长养生。生病的康复了,没生病的好了。我抱着请教的态度,问常如何评价道教名著《七绝》。道士假装没听见,场面尴尬了几秒钟,于是大家推杯换盏,换了个方式。嗯,只能理解为道士只看病,不看书。

这种人在古代被称为方士,很多都是被秦始皇和汉武帝杀死的。如今,他们都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一直为古人所诟病。班固曾指出,“然而,如果你致力于事务,你会从诡诈和迂腐的文章中学到更多,这不是圣王教导的原因。”子曰:‘我求隐居,不想做奇事,后人有话说。’"

丁璇、王林、颜芳、张悟本都是以传统为幌子的现代魔术师。有的人因为无知,看不透;有些人靠人的无知为自己挣钱,这是无耻的。两者结合有负面作用,却让传统文化倒退了。

传统文化失势。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有几个重灾区:养生、思想、风水、命理等等。

今天说到健康,这一块是最乱的。今天我只是从99走到下一个,我可以很轻松的投身到医疗事业中。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分为四类:取食、行气、导行、宅中,是古代四大养生术。其中,取食就是吃。在安徽阜阳双谷堆出土的汉简《万物》中,把吃的东西分为病与善、眼力与攀登、潜水与游泳等。,和所谓的民间食水有很多相似之处。行气就是呼吸和呼吸,类似和尚打坐;指导是屈、伸、俯仰,华佗的五禽戏最有名,类似广播体操第九套;房间里就不用说了。

本来眉清目秀,现在“养生”的概念很宽泛。它不仅包括古代的气与导,还包括易理,数学技法的加入,医儒佛道的融合,武术的攻与幻,甚至还有国外的同行,比如印度的瑜伽,甚至还有现代科学概念和术语的吸收,比如“场”、“能量”、“分子结构”,越来越神秘。

三十六计中有一招叫浑水摸鱼,就是今天的养生专家玩的。反正人家不爱看书,我就掺和进去。真假就好糊弄多了。

老酒鬼的快乐不在于酒,而在于别的事情

近年来,打着传统文化、气功养生、特殊功能旗号行走江湖的骗子、女神层出不穷。他们可以隔空取物,复活断蛇,或者赤手空拳拧钢勺连接宇宙磁场,一代人很多,媒体也陆续送走了他们。

那么,这些伪传统怎么实现呢?那些看似杂耍技艺,遮遮掩掩的传说,如果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是不会相信的,但是怎么会有那么多权贵、商人、名人跑在大师手下呢?我们中学学物理化学是白学了吗?

许多人为了喂奶而亲吻婴儿。媒体曝光的这些魔术师,大多来自基层,却因为掌握了一些“魔术”,可以跑到权贵门下当“门客”,坐等金马门,从而使自己“凌驾于某人之上”,或者看起来像某人。而达官贵人可以通过这些门客认识更多的达官贵人,或者以门客的魔力为媒介结交更高层次的人。这比餐桌上吃喝的“技术含量”高多了。客观上也助长了这些术士的“含金量”,让他们更有人脉,更有信仰,赚钱更肆无忌惮,讲课开课,等等。

这些招数其实都是古人留下来的。炼丹师李少翁唤回汉武帝宠妃的魂魄,道士罗为唐玄宗访月宫捉鬼降龙。李和罗都曾一度依赖于此。

社会上的各种术士都很清楚,和有权势的人交朋友是做生意、延伸名声、扩大交际、赚大钱的必由之路,但这个过程也成为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假公济私、道德败坏的沃土。

那些追求“传统文化”的人,尤其是公众人物,要么傻,要么蠢,要么别有用心。对此,我们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