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煮半个多小时。为什么自热米饭需要15分钟?
自热米饭只需要倒水放入加热袋15分钟。
为什么这么神奇?
01从小卖部到口粮,前世谁吃米快。
像许多方便食品一样,自热米饭最初是作为军用食品出现的。
早在二战前就已经有了大米罐头,二战时主要供应军队,产量很大。
▲大米罐头今天还在卖。
但是煮好的米饭放久了就会出现“回生”的问题,罐头米饭也不例外,所以吃起来就没那么惬意了。当然现在好多了。
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率先生产出脱水大米,蒸熟的大米可以通过加入热水回收。
这项发明也被带到了二战的战场上。而今天我们吃的自热米饭,基本都是在脱水大米的基础上改良的。
二战后,平时不吃大米的美国人没有动力继续研究,日本人却开始了接下来的“大米革命”。
▲毕竟对于东亚人来说,大米是传统主食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女性和单身人口的就业率提高,快速解决一顿饭成为日本社会的迫切需求。
所以在这个时期,日本发明和改进了很多快餐菜肴,比如方便面,比如咖喱块。
方便米饭的研发显然要困难得多。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才出现蒸煮袋大米、无菌包装大米和冷冻/冷藏大米。
▲软罐头的包装很常见,比如咖喱。
蒸煮袋饭,也叫软罐头饭,是将煮好的米饭放入一个可以用水加热的袋子里,吃完后再加热。
中国人民解放军口粮中的自热米,其实就是一种软罐头米。因为真空,米饭被挤成一团,影响口感。也叫“粽子饭”。不过近几年口味有了很大的提升。
无菌包装大米类似于软罐头大米,但它是在无菌室中制作和包装的。
冷冻/冷藏米饭是把做好的饭菜快速冷冻/冷藏,吃的时候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好了。最有代表性的是便利店的午餐。
自热饭里的米不是真正的原米。
这半年来,线上线下爆红的自热大米,其实是二战前诞生的脱水大米的进化版。
自热大米可以很快煮熟,因为工厂在你拿到大米之前已经对它进行了大量的加工。
首先,生米需要经过淘洗、浸泡、糊化(即蒸煮),有些工序还会将大米粉碎后“糊化”。
煮好后,米饭要晾干。不管是热风干燥还是冷冻干燥,目的都是将新鲜大米快速脱水,使水分降到10%以下。
由于其含水量低,可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
与此同时,大米中淀粉的分子构型也在发生质的变化,由不易吸水的“β态”变为易吸水的“α态”,因此也被称为“α米”。这就是为什么方便米饭可以“恢复”吸水性的原因。
▲图/野外的余光
有些工序会在“α米”的基础上扩大,复原后的米口感会更好。
说到恢复,现在我们都习惯了饭盒里的加热包。倒水盖上盖子,15分钟。
但是在一个加热包成本和安全性都不如现在的时代,用热水恢复脱水大米真的很有必要。
▲任天堂生产的方便米饭。
1961年,在电饭煲发明之前,任天堂(没错,就是玩游戏的任天堂)发明了开水3分钟就可以马上吃的方便米饭,就像方便面一样。
可惜当时脱水大米的制造技术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水量和温度控制的这么精确。洗好的米大部分变成了一碗粥,日本人吃不惯,失败了。
直到本世纪初,还有方便米厂家在公司里举办泡饭大赛,比较谁对水量和时间的控制最好。那时候的自热方便米饭其实还不完全方便。
加工出来的自热大米营养健康吗?
处理过的脱水米加热起来真的方便很多。但与普通大米相比,会发现自热大米的口感和香气都有所下降。
先说味道。吃过自热米饭的人都知道,它没有普通米饭的那种弹性,米饭又小又软。
为了还原米饭的原味,很多厂家不仅会改进工艺,还会添加魔芋等辅料来改善口感,增加弹性。
除了口感,还有营养的流失。
大米本身的营养比较单一。提前浸泡加热后,营养进一步打折,尤其是易溶于水、耐热的B族维生素会损失很多。
而且经过α处理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消化速度更快,升糖效果更明显,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应该忽视的是自热米饭中的配菜。经过深加工,它们的营养损失也不小。一般来说都是重口味的蔬菜,油盐容易超标。
所以自热米饭可以作为一种临时应急食品,如果长期食用,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查阅了很多论文和资料。
80年代有论文介绍日本方便米饭。到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有论文预测方便米饭会超过方便面。
然而,直到最近两年,方便米饭因为自热米饭而获得了一些动力。因为与便利店的冷藏盒饭相比,自热米饭可以常温保存,也可以通过快递长途运输。
有人说,中国会不会像日本一样,很多人都吃方便米饭?我觉得短时间内不会。
自热米饭失去了很多味道;冷库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者,中国的人力成本没有那么高,路边的餐馆往往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
至于未来,也许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当很多餐厅不得不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时候,方便米饭就不得不成为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