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由来?为什么要吃菜花煮鸡蛋?
起源和变化
“三月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纪念傅西施。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造人出土繁衍后代。在豫东地区,伏羲被尊为“祖先之祖”,太昊陵古庙建在淮阳(伏羲的都城)。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举行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都聚集在陵区祭祖。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京支竹诗,描写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生,蟠桃宫焚香;沿河风微起,红尘遍地。”传说西王母原本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吃长生不老药,一个是吃桃——蟠桃,可以延年益寿。传说中的嫦娥在偷了丈夫后羿的仙丹后飞到了月宫。此后,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说中,西王母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古代将三月初三视为“上思”,汉代定为节日。“今天是月初三,官民都在东流水上(干干净净)。叫做“洗除污垢(病)”(《后汉书·礼记》)。后来又增加了水宴和郊游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为后世所沿袭,从而成为汉族人在水边饮酒、郊外春游的节日。
2.故事是这样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通过吃鸡蛋来悼念祖先,希望能得到一些灵气。
3.故事讲的是壮族三月三歌市青年男女的交际习俗:摸蛋。鸡蛋是把煮熟的鸡蛋染成各种颜色来传达感情的东西。小伙子在歌市拿着一个鸡蛋去摸姑娘手里的鸡蛋;如果女生不愿意,拿着鸡蛋不要碰。如果很急,就让男生摸吧。鸡蛋裂开后,他们吃鸡蛋,鸡蛋播下了爱的种子。
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人们说吃这种鸡蛋可以祛病强身,特别是可以清脑明目,避免头痛。
5.民间有句谚语“春天里,三月三,土菜是灵丹妙药”,也有“春天吃荠菜是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一道佳肴,更是一剂灵丹妙药。在中药中,其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蔬菜中的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止血、利尿、明目的功效。
6.三月三日,有一个干枣山”。在当地,人们在新年蒸馒头时,要蒸一个“枣山”——面食制品的一种——高一尺,底宽七八寸,底窄。从腊月的晚上开始,就供奉在正房头的祭坛上,重要的是三月初三才吃。其实有的人一到二月就吃,有的正月内就吃“枣山”。
「枣山」供应神仙的方式是什么?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三月三日是王太后的生日,那天王太后在天上举行“蟠桃宴”,“枣山”就是献给王太后的。枣又叫“枣”,与“枣子”谐音。可见,供奉“枣山”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还有一种说法是“枣山”是献给土地神的,祈求丰收也是有道理的。这个说法可以通过把“枣山”做成粮堆来佐证。
7.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歌会”或“三月歌会”,是壮族的传统歌会。壮族每年有几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八月十五日,其中三月三日最为隆重。
8.农历三月初三:黎族意为“福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