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与养生的区别

修养是养生的起点

我早年做工程师的经历,让我习惯了从一个人体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待人体。我学到的身体知识越多,就越惊叹于人体设计的完美。但在研究中医人体的情绪反应时,我发现这部分的设计与生理上的完美设计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仿佛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分。

“怒伤肝”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常识,肝损伤会让你更难受更生气,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都懂的常识。但这样的生理变化会让身体进入恶性循环,肝脏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差。看周围很多老人,脾气总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差,越来越倔,最后还有肝脏相关的疾病。

这种情绪反应的设计和生理的设计完全相反。身体上有了伤口,身体会自动修复伤口。但是,身体故意在感情伤口上撒盐是很不寻常的。

除了“怒伤肝”会引起肝脏问题,“思伤脾”也是很多抑郁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样,思考伤脾,更容易让人思考。抑郁症患者总是不停往死胡同里钻。“伤心肺”,肺气虚弱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流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最终死于肺结核。此外,还有“喜忧参半”、“怕伤肾”等,没有愤怒那么常见。大多数人对这些反应并不熟悉,这些情绪反应也有类似的恶性循环性质。

完美的情感设计要让愤怒伤肝。肝脏受了伤,脾气会好一些,不那么容易发脾气,肝脏就有机会自我修复。“思伤脾。”脾受伤了,就不再那么容易走进死胡同了。“伤心肺”,肺受伤,人应该更快乐。如果我们能这样设计,这个世界上的病人会少很多。也就是说,在情感中加入类似生理自愈能力的功能,会使人体更加完美。

我相信一个强大的神可以设计出完美的身体结构,也应该有能力在情感上做出同样完美的设计。但是为什么要把情感设计成这样一个破坏性的结构呢?让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陷阱,陷入无尽的痛苦。这种对情绪的破坏性设计,不仅容易让情绪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还会带来很多疾病的结果,让完美的生理设计白白浪费。

在研究人体的设计时,我一直抱着一个基本的观念——“人体的设计必须是完美的”。面对人类情感的破坏性设计,我猜想这与生命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不是设计师的错,应该是故意这样设计的。这个设计揭示了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当一个人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他的情绪会越来越差,相应器官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有些人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时,会及时清醒过来,改正习惯,就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有点像电子游戏里的“过关”。有些人能过,有些人不能。

原来这种破坏性的设计是一种测试,测试大家是否能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有的人生病了就抱怨,心情越来越差。自然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陷阱,无法自拔。有的人认为疾病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行为肯定有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去除病因,自然有机会逃离悲惨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养生必须从这里开始。没有好的心态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样的性格就会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说,病是修身养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只有生病了,才知道自己的性格还有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和佛教徒所说的因果报应很像,都是自己造成的。就算佛祖愿意,也没办法帮你改变业力。只有改变自己,业障才会改变,恶业才会消失。没有一个医生能真正帮助患者摆脱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要患者自己去改变,才有机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