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离别》经典语录

“分手”是日本杂务管理顾问山下英子提出的一种生活安排概念。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分手的经典语录,供大家阅读。

第一条:拆散经典语录1。老子《道德经》说:“学而不进,失也失,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关于学习,要日益勤奋,多学多听;至于修道,要逐渐去除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能够看清自然。——苏静《知日分手》

2.人在与自己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感受不到魅力。我发现它很吸引人,因为我感兴趣。这就是建筑的突破!——苏静《知日分手》

3.了解其他事情,让人更了解自己。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接触过每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让自己的价值观越来越清晰。——苏静《知日分手》

4.通向自由的50条离别之路告诉我们的不是数字和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的选择范围内,更加谨慎地选择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它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清爽,还有时间的富余。没有比手更灵巧的工具了。——苏静《知日分手》

5.便当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时刻表达着制作人的心声:“我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在外注意安全,平安回家”。——苏静《知日分手》

6、生产者的意图会体现在产品上,用户会意识到这个意图,从而用具体行动回报生产者。——苏静《知日分手》

7.再贵再稀有的东西,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判断的人才足够强大。人如果能放下执念,就能更自信。——山下英子《挣脱》

8.这些东西在生活环境中放了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没有腐烂,因为不是新鲜的食物。但是功能上,他们已经腐烂了。身处这样的环境,几乎等同于待在临时垃圾房。主语是“我”还是“客体”?请养成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的习惯。——山下英子《挣脱》

9.离别告诉我们的不是数字和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的选择范围内,更加谨慎地选择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它带来的不仅是清爽的空间,还有充裕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说,空间和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和重要的资产。——苏静《知日分手》

10,尽量用高于自我形象的东西...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就要有意识地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是使用奖金法的过程...因为日常使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当你每天都不觉得随便用不舒服的时候,你的潜意识自我形象就会得到提升。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深入思考了物与人的关系。比如上面那一段,很有启发。.....认为“这个东西会坏,说明我最好不用”而贬低自己。——山下英子《挣脱》

11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像俗话说的“逆风而行”,始终怀着一颗尽管风浪很大,我们也会尽力前行的心。——苏静《知日分手》

12,联系瑜伽的“破线,放弃线,离开线”的哲学,把这种放弃自己执念的理念提炼为“破线”,运用到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思维等各个方面。——苏静《知日分手》

13,这是让物品成为主角的状态...物品本来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但大多数人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以物为主语。这是把主角的座位让给客体,把焦点放在客体上的状态...存放这些东西只是在做垃圾分类。——山下英子《挣脱》

14,“放弃的背后,恰恰是寻找正能量。”——苏静《知日分手》

15.如果你能随便将就一件事,别人也会随便对待你。——山下英子《挣脱》

16.以离别为例。首先出现的是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想法,其实是你父母的想法,或者是你身边其他人的想法。这样通过对象来确定自己真正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然后才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逐渐开始肯定和相信自己...只要你在看得见的世界里行动,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甚至更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看清身边的事,做出选择。——山下英子《挣脱》

17,新的排序技术不仅要解决外貌问题,还要灌输新的人和物的价值观。——苏静《知日分手》

18,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脱离这个作为“相”的身体上的自动系统,彻底脱离,做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你就会成为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自己。在这个阶段,人们自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凌乱。保持居住和生活的舒适性已经成为理所当然和自动化的事情。必要的东西会在必要的时候得到,而不是毫无疑问和乐观。——山下英子《挣脱》

19,人类最大的罪恶就是不快乐,让人们快乐是让一切变好的前提。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波动,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你应该把不快乐的人拉入自己快乐的引力圈。——山下英子《挣脱》

20.想要幸福,我们首先需要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步骤有三个:打破、停止消极思维模式;放弃,顺从你的心,放弃你所拥有的;离开,释放“越多越好”的思想——山下英子的《分手》。

21,我经常在日本的设计或艺术中看到很多“留白”,图片或文字,因为有形无形的留白,更有呼吸和想象的美感。——苏静《知日分手》

22、断绝,砍掉不必要的东西。放弃,放弃多余的浪费。摆脱,摆脱对事物的执念。放下你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山下英子《挣脱》

23、行为上的分手首先要学会“放弃”,即扔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放弃的秘诀就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所以1,在考虑该不该留下物品时,思考的主体是“我”,而不是物品。2.把和事物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现在对我最需要的朋友。更高的层次是只选择真正必要的和自己喜欢的阶段。扫地:分为清扫、整理,以及扫、擦、刷。——山下英子《挣脱》

24.“他生活得如此精致,你不能只给他一些粗糙的东西”——山下英子的分手。

25、想要很多东西;需要的东西很少。——苏静《知日分手》

26.舍不得丢是一种状态,舍不得的另一种状态是舍不得用。好东西藏在柜子里,是因为舍不得用。山下英子认为,如果你舍不得用好的东西而把它收起来,那你自己也只能勉强用差的。这样,你的品味永远提高不了,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允许自己用劣质物品,在有好东西的时候对待物品和送礼的人,其实是一种浪费和亏待。——苏静《知日分手》

27.看不见的储物空间只占看得见的储物空间的70%,只有50%的储物空间给别人看,也只有1%——山下英子的《挣脱》

28.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学会采取像帆船一样曲折前进的心态和方法。这样,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不会被打败。——苏静《知日分手》

29.不会扔东西的三种人:1、逃避主义——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于过去——怀念过去的快乐日子3、担忧未来——致力于投资未来的焦虑因素。现在的定义因人而异。扔不掉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所以,你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完全实现了。垃圾分三种:1,不用的东西——用念咒束缚人的泥巴,还在用的东西——一堆烂泥,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着强大气场的垃圾代表着良心的聚集——山下英子的决裂。

30.脱离=未清理的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第二,现在脱离的结果是,只有对我来说合适的、必要的、真正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同时要不定期更新,不断更换。分离带来的改变机制:要得到“这种东西与现在的我是相称的,是现在的我的必需品”的判断,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筛选项目的训练,可以逐渐了解自己,更清晰地判断自己准确的自我形象。——山下英子《挣脱》

31,断=切断想要进入家中的不想要的东西=放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布=摆脱对事物的执念,身处舒适安逸空间的主角是你自己,而不是事物。这是一种以“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对事物进行选择的技术。思维方式是“我要用,所以有必要”。

32.切断=切断你想进入你家的不必要的东西。放弃=放弃房子里到处都是的垃圾。离开=摆脱对事物的执念,置身于舒适的空间。——山下英子《挣脱》

33.分离衍生出很多副产品,“选择性”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分手是一个不断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选择所依据的尺度会根据不同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但是尺度要尽量简单,所以分类也要尽量少。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供选择的选项太多,也就是避免决策原则。如果要从二三十样东西中选择,光是了解情况大概就应接不暇了。——山下英子《挣脱》

34.从加性生活转变为减性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思想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思想的改变。可以说分手是一种冥想。——山下英子《挣脱》

35.分手的主角不是对象,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选择一件物品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用,而在于我想不想用,这一点必须刻在脑子里。——山下英子《挣脱》

36.我们不就是为了追求那些让人感到“心碎”的人和事,让生活充满快乐吗?《惊心动魄的生活的排序魔法》作者讲过排序两部曲,第一部是“判断东西该不该扔掉”,其重要的排序理念是:排序时,你选择的不是“要扔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的东西”,剩下的都在选择后抛弃,这样空间马上就被刷新了!二是“确定每一项的定位”。——苏静《知日分手》

第二章:脱离经典语录1。脱离不需要的东西。放弃,放弃多余的浪费。摆脱,摆脱对事物的执念。放下你现在不需要的东西。

再贵再稀有的东西,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判断的人才足够强大。人如果能放下执念,就能更自信。

从加性生活转变为减性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思想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思想的改变。可以说分手是一种冥想。

4.不可见的存储空间只有70%满,可见的存储空间只有50%,其他的存储空间只有1%。

5.这是物品成为主角的状态...物品本来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但大多数人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以物为主语。这是把主角的座位让给客体,把焦点放在客体上的状态...存放这些东西只是在做垃圾分类。

6.如果你能随便将就一件事,别人也会随便对待你。

他活得那么精致,不能只给他粗糙的东西。

8.专心致志,完美无缺。

9.让人犹豫的东西真的不需要。

10.把你不想要的东西给需要的人。

11.70%不可见,50%可见,10%存储空间给别人看。

12.自力更生,自由(量)和自由(是否方便选择)

13.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14.享受与货物的相遇,在缘分用尽的时候放下。

15.离开东西前想想“我要用,而不是我会不会用”。

16.人类最大的罪恶是不快乐,让人们快乐是让一切变好的前提。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波动,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你应该把不快乐的人拉入自己快乐的引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