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1.1小学体育先进理念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过分重视智育而忽视身心健康,会适得其反。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各类小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接受了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前的小学体育,但在改革思想的推动下,我国的小学体育一定会转变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人才奠定基础。健康的身心是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小学体育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1.2小学多元化体育教学方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当前小学体育工作的重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体育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应强调对学生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多元化的小学体育教育要求师生和谐共处,为学生营造和谐快乐的体育氛围,保证学生在运动中享受运动,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形成有利影响。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保留了体育课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增加了体质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要求青少年在体育课中掌握更多的体质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以促进身体健康。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一些相关游戏,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健身的兴趣,既能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又能帮助青少年养成体育健身习惯,为其长期的身体健康打下思想基础。
1.3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如果真的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仅仅依靠每周两次体育课是不可行的。体育课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相关的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未必能让学生长期坚持。但是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需要他们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因此,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使之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教育部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开始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努力保证青少年每天能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运动,以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意识到运动对调节自身情绪的重要作用;二是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设置竞赛项目。比赛重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体育的精神,让青少年在对体育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进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1.4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是衡量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定量手段。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也会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50m跑、立定跳远等。大多数小学体育课只从速度和距离上衡量和考核学生的身体素质标准,而缺乏对其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的考核指标。然而,青少年正处于敏感协调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必然会在教育中忽视对青少年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小学体育也在逐步创新教学评价标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指标的倾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1.5合理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调查表明,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相对落后,不符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体育应结合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健康发展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此外,小学体育还应重视对抗性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不应因这些运动对抗性强的特点而开展,如户外拓展运动。在课程设置上,要避免传统体育课的单一,注重体育课与学校校园文化的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体育课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运动技能指导,记录不同学生在体育课上经常选择的运动项目。通过多次总结分析,制定适合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1.6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首先,坚持以学生兴趣的形成为目标点,以课程的结构为逻辑起点,以课程评价为基本出发点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是保证青少年体质健康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小学体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此,优化小学体育评价方法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也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以教学模式为实践创新点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随着体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各个学校也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情感、范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不同的小学体育课程中,为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出路。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安排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和课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让青少年在运动中获得乐趣,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逐渐形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最后,小学体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实践经验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但是,这个过程相对复杂。小学体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对这一过程进行监控和监督,及时改进整个过程中的不足。在这一科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使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2结论
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与小学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必须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观,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使小学体育成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小学体育和课外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