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论
师德随笔1不知哪位学者曾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职业。“带着对这个概念的期待,我踏入了幼儿园。
然而,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真正面对一群明亮的小太阳时,心里却不停地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个“孩子的王”,如何与孩子沟通。这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吗?他们那么稚嫩,他们乳臭未干,他们在学语言,他们活跃吵闹,他们喜怒无常,但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面对现实,我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工作以来,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一直在盲目追求如何培养孩子,掌握高科技的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关于孩子道德教育和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自从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故事发生在1987 65438+十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有人问一位金奖得主,“你在哪个大学和实验室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令人惊讶的是,白发书生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你在幼儿园学了什么?”秀才回答:“把自己的一半东西给朋友;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错事敢于承认和道歉;午休时不要喧哗;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照顾孩子...从根本上说,这些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真的很感谢这位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我在强调孩子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格元素,比如耐心、包容、团结。
说实话,其实我才21岁,还在做学生时代未完成的梦,还需要父母的呵护!但是,现实告诉我,我选择了光荣而艰巨的学前教育事业,我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已经承担了没有理由推脱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那位学者给我的教导。
虽然我在大人眼里只是个孩子,但我想拥有父母的责任感;虽然我只是一个学生,但我想拥有教师的激情。我想在生活的沙漠中种下一片绿洲。在孩子的生命山上播种花草;在社会的沃土上播种希望。
我知道前方的路不会平坦,但我会沿着陡峭的山路勇敢攀登,在未来的征途中努力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对事业的不断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论师德》随笔二中有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窃窃私语,使人有雷霆万钧之感。暗室失心,眼如电。”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所谓敬畏,无非是尊重和虔诚。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塑造孩子心灵的任务,看似弱小,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步。怎么能不敬畏呢?老蹇宏等四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向我们传达: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甚至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敬畏与其说是一种态度,不如说是一种责任。
责任之一:敬畏学生。“做一辈子老师,学一辈子老师。”宇易老师的这句名言经常在我耳边回响。我们经常告诉孩子要感恩,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孩子;感恩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尊师重教;感恩学生,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名教师。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家庭和社会幸福的源泉;每一个个体都联系在一起,这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之路需要老师的呵护。有人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是医生和教师。前者关爱生命,后者关爱灵魂。一个医生的失误可能会耽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老师的失误可能会毁掉一群人的心。所以,永远保持敬畏之心,肯定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树苗;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孩子自己的尊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和引导每个孩子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白云。
责任二:敬畏课堂。《礼记》有云:“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难。如果你不够了解,那么你可以反身;知难而进,然后自强不息。所以:教与学也不错。”课堂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舞台,也是每个老师成长的舞台。舞台上每一支优美灵动的华尔兹,都需要老师们用生命去谱写。
对课堂的敬畏,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认真听课,耐心授课,认真引导,合理评价。无论“台前”还是“幕后”,都要像朝圣者一样虔诚。教师要经常反思和分析自己: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有些人,一辈子备课,不就是在践行“敬学畏学”这八个字吗?付丹丹老师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告诉我们,敬畏要从课堂开始,这是一种态度。她在课堂上持续的失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执着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从培训到自学,从不间断。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光荣使命,这是一种责任。
师德随笔三:“寂静的夜,月光照耀,每当我从你的窗前走过,亲爱的好老师……”这首歌被唱过无数遍,但在XX年的教师节,我第一次成为了这首歌词的主人公。当我走进教室,听着这首不熟悉的歌,我想……这只是一首小曲,也许不能道出当老师的全部内涵,但至少我们从中感受到了。
作为初学者,我永远忘不了第一句“良师”,也忘不了那六十四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天梯”、“春蚕”、“铺路石”,但只有今天真正走上讲台,才能理解其内涵。以努力开始,以平淡结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生的写照。早上走进校园,一声清脆的“老师早”;走进神圣的教室,我看到一双渴望雨露的眼睛和一颗期盼雨露的天真的心;课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看到活泼的身影,天真无邪的笑脸;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欣赏孩子们精彩的习题和豁达激情的日记的时候,常常会骄傲地想起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一心一意来,不带半根草”,我可以自信地说,投身教育事业,人生无悔。
伴随着XX新年的‘钟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生代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最高荣誉和神圣职责。“学为人师,尊为楷模”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掌握渊博的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21世纪的中国,不仅经济发展要上一个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人民教师,承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文明水平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作为教师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随地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而且必须先做好自己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老师自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有礼貌,教师自身举止不得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学生会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只问学生不做,不可信。诚如孔子所言,“其身正,而行无令,而身不正,虽不遵令。”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为人师表,师德才香。什么是师德?千百年来,很多研究者都想尽办法用最精致的语言去解读她。很多老师前赴后继,用最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她,也有很多充满激情的人用最美的文字赞美了她。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优秀的师德,如:“为人师表,重在胜理、行义”;“为人师表,取长补短”;“学为人师,为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等等。作为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金,一代宗师,甘于寂寞,无怨无悔。他退居幕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充满了儿童冰心和一个教育楷模宇易...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甘当天梯,展现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我们身边,这样感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去年听了《全市师德报告》,感觉自己仿佛受到了一次全新灵魂的洗礼。每一位优秀老师的报告都让我怦然心动,无论是学科带头人还是南康西藏的“老黄牛”,都震撼着我,鞭策着我。她迫使我深刻反思自己的点点滴滴,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引导这些正在寻梦的孩子,写出他们心中最美的书”,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着我用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高于母爱、友情、爱情。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性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动力,是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蕴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总会想到两句话——“如果我是孩子”和“如果是我的孩子”。这种情绪让我少了抱怨,多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尊重。俗话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的工作,父母把天真聪明的孩子交给我们去培养,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怎么能不全心全意的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把石头变成有真情的女孩,我们也一定会用一份真挚的爱感动上帝。这个神不是别人,而是我面对的所有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所以,教师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老师”,而应该是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通过教学活动精心构建学生的心智,旨在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意识。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并驾齐驱,赋予了教育全新的内涵。“育人”不能再简单理解为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今天教,明天用明天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我不可能在进入社会后把学生几十年所学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但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实践能力和创造激情。虽然我不指望培养出多少牛顿爱迪生,但也绝不能让他们埋没在我手里。为此,我愿以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真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课堂上,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摇篮。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主题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观念上彻底消除“为人师表”的思想,摒弃“高高在上”的旧观念,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索新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无微不至地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