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四个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形神兼备。

动静结合调护脾肾

顺应自然

人体为什么要适应四季的变化?春生、长夏、秋收、冬储是自然界一年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身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平稳健康地度过四季。

春夏季节,顺应阳气上升的趋势,晚卧早起,多做户外运动,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漫步,舒展身体,使阳气更加充沛。

秋冬季节,气候转凉,大气活跃,殷琦汇聚。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晚起,避免杀寒寒之气,使阴精藏于内,防止杨琪外泄。

形神兼备

身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身体完整,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精神通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

养心:主要指滋养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五官九窍、精、气、血、津液。

精神调节:主要指调节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活动与惰性的关联

只有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才能保持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人体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要提倡“健身不精于动”的原则,强调“保持安静是第一要照顾的”的原则。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气的畅通,调和气血,通达经络,调和九窍,补益,提高抵御疾病和病原体的能力。

安静:主要指精神上保持安静,也包括身体活动相对安静的状态。淡定才能淡定,淡定才能淡定,才能藏而不废。

调理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府,藏于五脏之精,元气阴精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肾中精气和阴阳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如果肾气充足,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寿命短。

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必须通过脾的吸收和运化为气血,滋养全身,维持脏腑、经络等器官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