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原石花最常见的三个错误
误区一:盲目追逐个头大小
作为一种生长在贫瘠环境中的多肉植物,生石花体积小,生长相对缓慢,显然不能满足很多爱好者的需求。一块巨大而丰满的石头,能引起粉丝的兴趣,从内心深处生出终身的成就感。但不得不说,在评价石头外观的诸多因素中,花纹、颜色、株型的重要性远在大小之上,因为前者更能反映个体的遗传谱系,而大小完全可以通过调节湿度和肥力来增加,并不能真实反映单个石头的品质或生长年龄,蜕皮一次后真相就会大白。这样的结石既是观赏性的(水肿体质和浅色皮肤颜色和纹理),又是健康的。
对于这种可怜的植物来说,督促它们长大并不难,但要恢复它们正常的样子,却是一个艰辛而又小心翼翼的过程。在笔者的朋友群里,有一个师傅买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拿到手后发现状态不对。结果他差不多一年没浇水了。只有经过精心的呵护,他才保住了这块石头,恢复了它应有的花纹和色泽,但他也付出了蜕皮后脑袋缩小近一半的代价。当你对石头的年代和品种的物理特征完全不熟悉的时候,一味的追往往是徒劳的。脂肪和水分过多的结石,往往会吃得太饱,中间的嘴和即将翻出的嘴唇一样宽。
神话2:作为沙漠植物饲养
因为生石花来自非洲,有些人一提到非洲就联想到撒哈拉(沙漠),所以认为石头的习性和美洲沙漠的仙人掌一样。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的理解。石头的原产地在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部非洲西海岸干旱多雨的戈壁地区,也有一部分像荀子一样来自南非东北部的沙土草原地区。它们大多生长在砾岩石中,并伴有其他多肉植物或低矮灌木,海拔遍布峡谷、山脉和山峰,所以即使在常年少雨的地区,也经常有洋流带来的雾和露,周围石头和植物组成的遮蔽处是石头藏身的绝佳场所,绝不像赤道附近的拉美沙漠那样炎热。所以一般来说,石头的耐热性和耐旱指数要比仙人掌等沙漠植物低很多。如果需要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常年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缺水,结果多半是悲剧。没有干燥的石头,只有淹死的石头。这句流行语只是为了强调,千万不要什么都信。
仙人掌对干燥、强光、高温的耐受性高于石头。国产龙王丸一年四季都可以晒太阳,偶尔浇水,但石头在春夏秋三季要避免强烈阳光暴晒。
误区三:完全复制产地环境
经常听到一些石材爱好者在谈到自己的石材种植方法时自豪地说:我是在模拟原始环境!这就是岩石在南非的生存方式!诚然,模拟原产地的土壤成分、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有利于石头的生长,但不顾利弊盲目模仿,甚至吸收借鉴原产地极端环境的弊端也是不可取的。似乎有人一直在忽略一个问题:那种环境下,原生石头的存活率比我们家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是繁殖期还是成年生长期,石头在那种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存活率极低,否则那些一个豆荚上百颗种子的石头品种也不会进化这么多年,而且方圆只有十几、几十平米的原生地。
在极端高温、干燥和贫瘠的条件下生长的石头不是最健康或处于最佳状态的。就像非洲动物一样,他们渴望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比如野外的金丝猴,因为冬天食物短缺,要忍受很长时间的饥饿。我们是否也应该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让它们在冬天挨饿?只有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生长的舒适环境,石头才能大量繁殖,保证优良的健康和外观,焕发出最美的光彩。毕竟观赏植物的观赏性是第一位的,折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坚韧是没有意义的。
原产地恶劣的环境会让石头更贴近自然风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土色调,在土壤中只露出一部分枯叶的缓慢生长萎缩的叶子,都是正常状态。如果家里这样养,观赏价值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