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17经络疗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吗?
如果我们能长期正确地刺激穴位,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穴位是“中药”,经络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使用人体大药库中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平衡人体阴阳。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和经络走向,将人体50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开发出一套“永心穴健身操”。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不仅能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还能起到很好的人体保健作用。
1.对极宣石穴
十玄穴位于十指指尖,左右* * *,10。它属于一个奇怪的洞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引起的昏迷急救。刺激这个穴位可以降低血压,防止头晕。
取穴方法:掌心向上,十指微屈,十指指尖十玄穴,左右***10穴。
功效: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症、惊厥等。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炎、急性肠胃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打八邪穴。
八邪穴是人体四十八奇穴之一,“八”,这里指的是数。双手手背有八个穴位,“邪”指邪气,能疏通局部气血,防止各种邪气侵入体内。
所以取名“八邪”,动作刺激位于我们手指间的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确切位置在手指的背面,手指之间1~5,每个手指的分叉处,* * *有8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恼、眼痛、头痛、落枕、咽痛、牙痛、手指麻木、蛇咬、手臂肿胀等。
3.打虎嘴(合谷)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原点,因为大肠经和肺经是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里,微信官方账号:思考部落。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连,所以穴位可以宣肺理气、祛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重要穴位。
对于出汗综合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多汗可止汗。
合谷穴其实是一个保健穴,即使平时没有什么疾病,按压它对身体也有好处。大肠经原穴。
此穴的物质由三穴的水、湿、云、气汇聚而成,性温,量大,范围广,能起到大肠经全经气血的补益作用,故为大肠经的本原穴。
选点的方法就是原点。手背上,掌骨1和2之间。
对发热、头痛、眼睛红肿、鼻衄、血深、咽喉肿痛、牙痛、耳聋、面部浮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停滞、发热、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闭经、延期分娩等症有辅助治疗功效。
合谷是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血压,安神。用拇指和腹部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物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4.打大鱼际和大鱼际
动作刺激大鱼际、太渊穴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大鱼际穴,属于太阴手的肺经,医学上称为大鱼际穴,位于人手掌的前部,从拇指根部向下至掌根,手掌伸直时明显突出。
鱼际肌丰富,手掌伸展时明显突出,占据手掌较大面积,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
1,击中鱼际
2.击打鱼际
取穴方法手掌的内外侧因一组肌肉群而形成略凸起的部分。拇指一侧叫“鱼际”,另一侧叫“鱼际”。
功效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裨益,还能缓解咽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它被称为“救命点”。
鱼际可用于儿童咳嗽、咯血、咽喉痛、发烧、扁桃体炎和营养不良的辅助治疗。
5.敲后溪穴(换手)
后溪穴是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向督脉)位于手、太阳小肠经,具有通络开窍、宁心安神的作用。
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和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腿痛,还具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益精的功效。
取穴法是将手握成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方的远端掌指关节头部红白肉处(即握手握拳,取穴在掌指关节后方横线末端)。
有助于治疗头痛、腰痛、手指和肘部疼痛以及其他疼痛综合征的功效;耳聋,眼睛发红;癫痫;疟疾。
中医艾灸非常注重后溪穴。可以直接通向督脉,督脉属于八经交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督脉以阳气为主,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方法。如果只做保健,只需要按后溪穴。一般几分钟后就可以激发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烧炉子一样温暖。
揉此穴对缓解小肠发热、腿痛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6.用手背击打穴位(换手)
是少阳手三焦经的常用穴位之一。此动作刺激中柱、水门、阳池三焦经络穴位,使颈椎、腰椎保持健康,改善脑缺血。
中柱。中间,与外侧相对,指的是这个点的内侧。朱,一小块土地还是水里的水。穴名,意为三焦经络中气血所散的脾尘积聚于此。
这个点的物质是来自液门点的潮湿空气。到达此点后,随潮湿空气散落的脾尘在此处降温,在经络穴位旁形成一小块土地,故名。
三交靖宇。余,输了。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没有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汽化上升。此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和寒降。只有少量的水气吸热上行,才能保证三焦经络气血畅通。此穴也像三焦经络中气血的输出处,所以是三焦经络的穴位。
取穴可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痛、手臂红肿等症状。
缓解和治疗头痛、红眼、耳聋、耳鸣、喉咙痛、手臂肿痛等。
7.拍打池泽穴(换臂)
赤泽属于手太阴肺经。作用刺激曲池、赤泽、曲泽等穴位,对降血压、止咳有辅助治疗作用。
知泽尺,小也。池谷。赤泽之名,指的是小泽,由下白穴浊雨在当地形成。为什么下白洞的雨在当地只形成了小泽而没有形成小泽?这是因为人体不同的经络属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区域。
肺应在秋,属西。经过漫长的夏季,土地干燥(脾的肌肉比其他经络的肌肉干燥),下白穴天空中的雨滴大部分被脾土吸收,所以小泽只能在地下形成。
取穴方法取穴点位于人体手臂的肘部。取穴时,先抬臂,臂内侧中央有一条粗筋,即筋外点(或在肘横纹,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肺气,泻火降逆。可用于辅助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8.国内劳动力拍的海少
少海穴,手少阴心经合穴。动作刺激手少阴心经的内老穴和少海穴。心痛、癔症等心脑疾病的辅助治疗;肘臂挛缩疼痛、手臂麻木、手抖;头痛、腋肋痛;青金石。
劳宫穴之所以命名为劳宫穴,是因为“手无缚鸡之力,穴在掌中”。劳宫穴分内外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行穴”。五行属火,火是木子。所以服用劳宫穴治疗,可以清心热,泻肝火。
因此,可以治疗因肝阳上亢、内风、心向上挠引起的中风或心身疾病。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有效。劳宫穴具有养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息风凉血的功效。
取穴方法
少海穴:肘前区,肘横纹平,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手掌中,第二、三掌骨偏向第三掌骨时,握拳时,在中指尖处。我说当我握紧拳头的时候,我在我无名手指的指尖。
功效
少海:辅助治疗心痛、癔症等心脑疾病;肘臂挛缩疼痛、手臂麻木、手抖;头痛、腋肋痛;淋巴结核
劳宫穴:劳宫穴能清心热,泻肝火。因此,由肝阳上亢、内风、心向上挠引起的中风或心身障碍可作为辅助治疗。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非常有效。劳宫穴具有养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息风凉血的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有清心降火、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的辅助治疗。
劳宫还可以缓解手汗症。汗是心的津液,但手掌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属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火,另一个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属于心经和心包经,心包经的症状其实就是心经的症状。心脏有两条经脉。
9.揉按中府穴的云门(换肩)。
第九动刺激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对肺部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具有肺癌的诊疗功能。
取穴法位于胸锁骨下窝凹陷处,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胸闷、烦躁、胸痛、虚劳盆腔痛、伤寒肢热、窒息、疝气、突发心脏病、腹痛、胁痛、肩痛、肢冷、脉数。
10.点击路肩井点(更换路肩)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穴位之一。刺激肩井穴,经常拍打,不仅能降低血压,对心肺疾病和便秘也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正面直对乳房。
疗效对缓解肩背痛、上肢麻痹、强颈痛等肩颈部及上肢疾病症状起到良好的作用。
11.敲击风池穴和百会穴。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刺激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沿胆经运化至头部各部,向外取阳维脉。胆经中的气血在此处吸热后会转化为阳热之气。
取穴方法颈部,枕骨下,与头额后大筋两侧耳垂平行,与风府穴平齐。
壮阳益气功效。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痛、落枕、失眠和宿醉。
轻拍百会穴:此动作刺激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眠、降血压、治头痛的作用。
取穴法后发际线居中7寸,此时耳尖直上,头顶居中。
复苏、返老还童和停滞的功效。辅助治疗头痛、头晕、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滞、久泻、痢疾。
12.摩擦并轻拍腹部
刺激我们腹部的保健重点,如神阙、气海、关元,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取穴与功效神阙,人体穴位名称,位于肚脐中部,属于任脉穴位。可用于治疗腹痛、慢性腹泻、脱肛、痢疾、水肿和虚脱。无针,宜灸。
气海在小腹。肚脐1.5寸的时候。辅助治疗虚脱、晕厥、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有很强的效果。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主要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擦拭胆经
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的胆经,包括头维、会厌、率谷、颅悬、田冲、眼窗、嬴政、承岭、浮白、交孙等穴位,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偏头痛。
取穴方法从外眦(童子有穴)开始,上至头角(厌颌穴),下至耳后(终骨穴),再上返,经额至眉(柏杨穴),再返至风池穴。
缓解和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部疾病、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经络部位疾病和病症的功效。
14.轻拍肾俞穴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穴位之一,刺激我们下背部的肾俞穴、三焦俞穴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姑息治疗,可以强肾固本。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人体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缓解和治疗疾病,如腰痛、肾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和乏力。
15.山谷中的脚跟踢
肾经的兴穴,“然”,意为燃烧;“谷”是指这个点位于足内踝前的骨间,本质上这个位置特别深。
这个洞穴的名字意味着在人体的深谷里有一团火在燃烧。
所以,邢穴属火,肾经属水,顾然穴用于清化降浊,平衡水火,治疗阴虚火旺。
顾然穴有非常好的消火作用,特别是对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就是靠这种内热来维持生命的。如果用中药来消火,会适得其反,所以可以用顾然穴来熄虚火。刺激足少阴肾经顾然穴,具有排除肾毒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内踝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下方。
功效辅助疗法:1月经不调,带下,阴僵;②遗精、阳痿、排尿困难;3咯血、咽痛;4解渴;5有脐风的孩子,嘴张不开;6 .下肢弛缓麻痹,充满跗骨疼痛。
16.轻叩委中穴
此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古代有“腰背可从中论治”的说法,意思是一切腰背疾病都可以从中论治;此穴有舒筋通络、祛瘀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取穴方法卫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即膝内侧正中。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胃痛、颈痛、腰疼或疲劳、臀部疼痛和膝盖疼痛。
17.拍腿胆经
用力敲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因为大腿肌肉和脂肪很厚,所以要用力敲,以每秒两次左右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迫使胆汁分泌,提高人体吸收能力,为人体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物质。
按摩和拍打可以放松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排除垃圾,体内的浮肿和毒素自然被清除,按摩和拍打的部位就会减肥。
取穴方法下肢胆经的巡行路线是沿大腿和下肢外侧中线至小拇指和第二趾之间。
有一个标志很容易找到,就是沿着裤子中间到膝盖侧面的线,主要有四个穴位:环跳、石丰、中渡、膝盖阳关。
功效:循经取穴可用于侧头、眼、耳、喉疾病、精神疾病、发热等循经部位的病证的辅助治疗。
整套健身操可以刺激我们体内的50多个穴位,照顾多个器官,集健身和养生于一体,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适合老年朋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