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截至2009年底,西盟县共有苔藓植物1种,蕨类植物16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380种。2013年,粮食和豆类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粮食总产量41万公斤,比2012年增长2.2%。秋冬农业开发7.3万亩,比2012年增长24.8%,完成特色健康蔬菜基地建设100亩,标准化淡水鱼养殖项目建设100亩。西盟县生猪存栏量为55167头,比2012头增长11.6%。屠宰45992头,比2012增加5.5%。大牲畜17548头,下降4.2%;出栏5584头,比2012增长9.7%。鸡蛋产量311吨,比2012增加91.3%;肉类总产量3947吨,比2012增长6%。西盟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44555万元,比2012增长7.4%。
2013年,成立冬瓜猪养殖协会4家,引进冬瓜猪加工企业1家,完成标准化养猪场(小区)建设项目3个。锡盟荞麦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1.552万公斤,比2012年增产4.6%。西盟县橡胶面积24万亩,已割8.4万亩,产量730万斤。建设四个标准茶叶初加工厂,实现茶叶产量2373吨。累计种植咖啡1.5万亩,产量450吨。新植甘蔗1.01.0000亩,种植核桃1.27万亩,造林3.49万亩。截至2007年,西盟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1所,中小学生和幼儿15411人,其中完全中学1人,初级中学(新增中学)6所,普通中学460人。职业中学1,初中823人,高中162人。有58所小学(37所完全小学,10所小学,11所小学),319个教学班,9252名学生。幼儿园4所(教育部门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所),幼儿园及学前班幼儿517人;有1所教师培训学校,负责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西盟县初中适龄青少年毛入学率为93.57%,辍学率为2.68%,初中三年完成率为73.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9%,辍学率0.9%,小学六年完成率98.55%;3-6岁幼儿入园(班)率26%。
西盟县有教职工1252人,其中专任教师1015人,代课教师和临时工100人,地面工99人,其他38人。
西盟县中小学、幼儿园114271平方米,生均7.41平方米;危房面积21516平方米,危房率18.83%。2010上半年,西盟县完成了西盟县9家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软件升级,国债项目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建设工程于5月12日通过县级验收。西盟县新农合补偿91320人,支出基金349.96万元,占今年筹资的988%。占本年可用资金(10951.25万元)的31.96%。
2010上半年,西盟县新农合住院(含正常分娩)2153例,住院总费用386.22万元,住院补偿费用241.53万元(占基金总支出的69.02%),平均住院减免费用165438+。其中,免住院正常分娩212人,免住院正常分娩总费用15.32万元,免住院正常分娩8.48万元(占基金总支出的2.42%)。门诊免891.67人次,门诊总费用266.45万元,门诊费用1.0842万元(占基金总支出的30.98%),平均门诊费用1.21.6元/人次。2013年,宋岳乡整乡推进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实施8个村70个村民小组省级重点村项目,投资10.5万元。完成扶贫建房,搬迁370户。实施了8个财政扶贫奖的全村推广项目,投资892.37万元。完成上海对口帮扶的产业项目和整村建设任务,完成投资879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000万元,贴息654.38+0.5万元。
2013年,西盟县新增城镇从业人员328人,再就业50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出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抚恤金1390万元,各项救助金81023万元2065.438+03。佛殿新米节
佛殿新米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这一天之前,每个村的每一户都要留下一碗新米吃,由村里的领导收集起来送到锡盟佛殿。八月十五日,佛室鸣三声,佛拜月念经一夜。
牺牲一匹大石马
每年的3月15日,拉祜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敲锣打鼓,手持供品站立,吹芦笙到巴马,以此为机会祭拜大石头和马。
每年腊月十五是佛殿的开光仪式。佛印一般都是佛祖的宝贝,谁也看不见。开光那天,佛陀拿出大印,放在祭坛上给大家看。参加开幕式的佛教徒、基督教徒和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统一放假一天。
向佛寺捐款,向佛祈福消灾
每年正月初九是佛节。这一天,各村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西盟佛殿拜佛,所有来此的人都要带礼物作为祭品来拜佛。祭祀结束后,在佛堂的庭院广场上跳舞,娱乐佛祖。活动持续了三天,第三天他们就回家了。
封锁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锡盟的佛家印节。在这一天,村庄会放一天假来唱歌、跳舞、娱乐和通关。第二天,我们聚集在锡盟佛室拜佛。拜佛结束后,佛陀把佛印放好,然后分一些五谷和糯米给信众,佛室出资杀猪、磨豆腐、煮饭招待信众。观音节结束了。拉祜族-巴哈节
巴哈,即拉祜族的中秋节,也叫中秋节。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拉祜族山寨里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喊声: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这时,一轮清朗的满月在人们期待已久的呼唤中缓缓爬上了山顶。人们带着新米、干巴、烟叶、鲜果、甘蔗等祭品来到佛寺进行集体拜月活动。在佛室里,八木挂着一块白布,上面画着月亮的图画,下面有一个大祭坛和一个蜡烛和蜡台。祭月的人在祭坛上供奉祭品,点上香烛,烧纸钱,跪拜月亮图,听佛祖诵经祈福。
拉祜族人
集体祭月活动结束后,开始家家户户祭月。人们拿起屋外高丘上摆满祭品的桌子,在老人的带领下对着月亮三鞠躬,把新米和铜壶酒洒向天空。人们围着桌子,吹着芦笙,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年轻人常在东方玩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月亮。临走时,每人拿一个梨,象征着收获和幸福永不分离。
中秋节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拉祜族刚进入农耕时期,早期种下的粮食沉甸甸的,金黄金黄一片。眼看丰收在望,没想到晚上就被野兽吃光了。人们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第二年,有人把麦穗挂在屋外,大声呼唤月神保佑。月亮亮如白昼,野兽不敢再出来了。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五,拉祜族都会举行拜月节,拜月节一直流传下来。
岗位分工
“四岗里”是流传在佤族中的一个古老传说。四岗里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四岗里的意思是从山洞里走出来,具体的地理位置是在巴加代,一个靠近缅甸岩城的地方,对面是西盟县宋岳乡的楠溪江。“李刚”这个历史传说的梗概是,人在远离苦难的时候,走不出封闭的悬崖洞穴。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这就是四刚的大致意思。具体来说就是又多又长。总之,“四岗里”的传说是人类历史的源头。过去,佤族每年都要去巴嘎代的四岗里祭牛。纪念“司岗里”。
藤锁桥
藤索桥是西盟佤族和拉祜族在河流和河道上修建的桥梁。以前是以粗壮的藤蔓为索引,竹木树枝为围栏,中间几根上等的木头搭建而成。锡盟的南康河、西固河、南溪河、南卡河上都有这样的桥。
木古坊
佤族人称木鼓为“乌鸦”,是佤族的神器。木鼓是中国56个民族中特有的一种鼓,是母系社会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是佤族山寨的守护神。瓦寨每逢木鼓节、新火祭、新水祭、新米节等宗教节日,都有敲木鼓、唱歌、跳舞、娱乐的习俗。在佤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它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器,是万能的魏帅神的化身,是佤族村舍的保护神。木鼓的作用:一是用于祭祀,祈求山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二是用来报警的。当山寨出现火灾或外族入侵等紧急情况时,木鼓鸣响,以召唤村民应急,保护山寨利益。第三种是歌舞娱乐。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木鼓室,有的月氏每个姓氏都有一个木鼓室。因此,一些村庄有多个木鼓屋。
过去佤族猎人用人头祭祀木鼓,木鼓房旁有大量人头堆。1958之后,国家禁止猎人用头颅祭祀木鼓,取而代之的是牲畜和动物的头颅。
佤族民居
佤族的房子是竹木结构、草屋顶的“杆篱笆”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柴火或者养畜禽。佤族民居因居住区域或支系不同,房屋装饰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