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有多少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人口众多,特色浓郁,魅力无穷,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

第一,居住在西双版纳州的少数民族。

除汉族外,有44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州,总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这44个少数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佤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纳西族。(按人口顺序排列)

第二,西双版纳州土著少数民族的状况

我州的土著民族定义为在本州地区居住了约100年,且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的民族。据调查,我州有13个土著民族,包括傣族、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回族、佤族、壮族和景颇族。除了汉族,我们州还有12个土著民族。

(1)傣族人

西双版纳傣族总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128,415,勐海114593,勐腊53922。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讷乡、王猛乡、勐养镇、普文镇、嘎洒镇、勐龙镇、韩猛镇;勐海县王猛乡、勐宋乡、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罗达镇;勐腊县勐腊镇、尚勇镇、勐仑镇、蒙曼镇、勐班镇、孟鹏镇。其他的分散在景洪市的景哈乡和勐海县的蒙曼镇。

西双版纳的傣族主要是傣族树(汉族称之为水岱),还有戴娜(汉族称之为花腰傣)和戴亚(汉族称之为花腰傣)两个支系。

傣族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据傣族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左右,部分海外傣族先民迁入西双版纳,逐渐与原住民融合,成为傣族的主体部分。

(2)哈尼族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口186067,其中景洪市71492,勐海县61232,勐腊县53343。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集中在勐海县格浪河乡和西顶乡;景洪市景哈乡、勐龙镇;勐腊县勐润乡和关累镇。分散在一些乡(镇)和农场。

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倪好、百红、比越、布都。西双版纳哈尼族分为基维、基佐、大木、阿克、布果(角)等支系,其中基维、基佐人口较多。

哈尼族起源于古代中国西北的羌族。公元7-8世纪,哈尼族生活在红河中游,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元江、江城进入西双版纳至澜沧江东岸,再渡澜沧江,逐渐分布于泉州山区。

(3)彝族

西双版纳彝族总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勐海县7175人,勐腊县23924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景洪市向明乡、依吾乡、勐板镇、普文镇。

西双版纳的彝族人自称“拉鲁坡”(这是彝语,即宗族或人的意思),他称他们为“向塘”、“我”、“罗罗”。

彝族起源于古代中国西北的边强游牧部落,是北方羌戎氏族与南方土著长期文化融合、混合体质的融合体。清代,彝族先民“拉鲁族”支系迁至新平、景谷,后因战乱从景谷迁至西双版纳定居。

(4)拉祜族

西双版纳拉祜族总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勐海县41924人,勐腊县1844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勐嘎乡、王猛乡、蒙曼镇,部分散在勐海县西顶乡、勐宋乡、格朗河乡、布朗山乡、勐混镇、景洪市勐龙镇、勐腊县尚勇镇。

拉祜族自称拉祜族,人称“拉祜族黑”、“郭措”、“缅甸”、“木社”。解放后,统一名称为“拉祜族”。

拉祜族起源于古代羌族。公元10世纪,他们南迁到西双版纳和思茅,西双版纳的拉祜族大部分是从澜沧县迁来的。

(5)布朗族

西双版纳布朗族总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5635人,勐海30605人,勐腊213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顶乡、蒙曼镇、罗达镇,少量分散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孟鹏镇。

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汉族称“普满”,傣族称“满”。解放后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起源于古普人,是云南的一个土著民族。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分化融合,原来居住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的部分普人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6)基诺族

西双版纳基诺族总人口为20199,其中景洪19250,勐海52,勐腊897。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诺山乡和王猛乡的布元村委会,部分散在景洪市勐养镇和勐腊县勐仑镇。

基诺族人自称“基诺族”,意为叔叔的后裔或叔叔的民族。

基诺族的起源是从西北迁徙而来的边强族的一个分支。第二,根据基诺族创世史诗的传说和基诺族送魂的路线,认为基诺族的祖先发源于结卓山(今景洪市基诺族乡洛特老寨)。据傣语《吕氏》记载,元末明初,西双版纳傣族第九任呼叫器人娶基诺族女子为妻,说明当时有基诺族人居住在西双版纳。

(7)瑶族

西双版纳瑶族总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2683人,勐腊15944人,勐海5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瑶曲乡、勐板镇、依吾乡、关累镇、蒙曼镇、向明乡、尚勇镇、勐腊镇和王猛乡姚佳村委会。勐海县没有瑶族自然村。

瑶族人自称“酉门”、“勉”、“吉利门”、“布奴”、“拉贾”。他称之为“八排瑶”、“郭珊瑶”、“盘古瑶”、“屋顶瑶”、“靛瑶”、“花瑶”。西双版纳的瑶族有两个支系,统称为瑶族。

瑶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人”或“无锡人”。明末清初,瑶族先民由湘桂迁至云南,文婧山、屏边、思茅、江城进入西双版纳。

(8)苗族

西双版纳苗族总人口11037,其中景洪市2161,勐海县351,勐腊县8525。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苗寨,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口。苗寨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其中有两个是土著苗寨,分别是尚勇镇磨憨村委会那龙村和墨龙村委会老陶村,共有110户703人。

那龙村和老陶寨的苗族自称白苗,女人都穿裤子。据56岁的罗阿生和寨中37岁的村民小组长吴贵才介绍,他们听说,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从贵州经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迁到勐腊,在伊吾、勐班居住一段时间后,又迁到了尚勇边境。后来一部分苗族人迁到老挝,一部分逐渐迁到现在的遗址。

(9)回族

西双版纳回族总人口为3911,其中景洪1617,勐海1817,勐腊477。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和勐海县勐海镇、勐遮镇,部分分散在各乡镇机关、厂矿、农场,其中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村。

回族是回族的简称。西双版纳的回族可分为回族和傣族。回、傣语称为“帕思”;回族傣语称为“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或傣族中的回族。

西双版纳回族的起源主要是明清时期进入西双版纳经商并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大理回族商人的回族后裔,其次是1950以后在内地支援边疆建设的回族工人及其后裔。勐海县的回族主要从滇西迁入,其余回族主要来自红河州的沙甸和玉溪的通海、峨山。

(10)佤族

西双版纳佤族人口3112,其中景洪996人,勐海1647人,勐腊469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口。勐海县有8个佤族村寨,分别是勐遮镇满嫂村委会佤族村寨(30里)、满弄村委会佤族1队、2队和新村寨、勐混镇满嫂村委会满会村寨、西顶乡牛道村委会老、中、新村寨,共219个。

佤族自称“佤”。据勐遮镇曼嫂村委会瓦寨44岁的闫恨介绍,祖上是从澜沧、西盟迁来的。勐混镇曼会村委会72岁的达翁说,佤族是在勐养班两兄弟的带领下来到勐海的。他们曾在离现在住址1公里的山上建起“永红”大寨,人口150户。寨子里因为瘟疫,人们分散到各处,然后集中修建寨子。西定乡暖岛三个寨子里的佤族来自不同的源头。据寨中66岁的老人魏成忠介绍,他的爷爷奶奶来自泰国,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也来了。当时来了三家。65岁的陈说,他爷爷那一代人都是从澜沧来的、逃的。两位老人都说,老一辈人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野生动物,所以在杨曼长大的博雅把佤族的祖先送到这里来守山,建村的地方还有一个长满滑苔的池塘,所以傣族人称佤族村为“厚岛”。魏承忠也明确表示,佤族在这里已经288年了,经书上有记载。

(11)壮族

西双版纳壮族人口2130,其中景洪752,勐海437,勐腊941。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壮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口。勐腊县有三个壮族寨子,分别是勐班镇满延村委会满邦村、勐班村委会李曼村、瑶曲乡沙仁村委会沙仁村,共有162户,802人。

勐腊县三个寨子里的壮族人自称“养”或“傣养”,他称他们为“沙人”。在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后,我属于壮族。

据满里寨60岁的波扬嘎和满邦村70岁的波玉祥老人说,200多年前壮族人从广西文景山、红河、元阳下江城,一个进入老挝的乌德县,一个迁到了勐养。后来由于战乱,老挝的一些壮族人迁到勐腊建立了满里寨,随后勐腊养育的壮族人也迁到了满里寨。三年后,满帮寨与满力寨分离,满帮寨两巴牙后西双版纳解放。满邦斋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曼邦村分裂大约60年后,沙仁村从李曼村分裂出来。

(12)景颇族

西双版纳景颇族140人,其中景洪44人,勐海90人,勐腊6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景颇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一个景颇寨子,即勐翁村委会的景颇寨子。景颇村是一个多民族的寨子,58户268人,其中景颇族9户,景颇族16户,汉族26户,拉祜族5户,哈尼族2户,景颇族约90人。

景颇人自称“在娃”。据景颇寨66岁的何三妹介绍,景颇人于上世纪初从德宏龙川经澜沧迁居勐海。那时候,我来这里是因为听说这里土地肥沃。现在可能快一百年了。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女人保留自己的衣服,房子是中国的平房或楼房。

景颇族信仰原始宗教。以前寨子里、家里有什么事,就要杀鸡祭祀,要莫巴念经。现在这些仪式已经不再进行了。景颇族现在庆祝的节日包括春节、火把节和清明节。

第三,西双版纳跨境少数民族情况

我州与老挝、缅甸接壤的边境城镇有15个,边境线长966.3公里。跨境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同一民族,靠近边界两侧,居住地直接相连,分隔在不同国家。我国有八个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苗族和壮族。其中,傣族和哈尼族与老挝和缅甸接壤,彝族、瑶族、苗族和壮族与老挝接壤,拉祜族和布朗族与缅甸接壤。

四、西双版纳已被确定属于Mami、葛坤、阿克、补偿、排教民族。

①属于布朗族的Mami人和葛坤人

1,Mami人

Mami人习惯称自己为“Mami人”,但经过1958民族工作组的民族识别,他们属于布朗族。mami人主要居住在景洪市云景洪街道办事处曼古龙村的Mami村、小米米村、大米米村、江头村、Mami村委会,共有219户,904人。Mami人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Wa 'deong分支。Mami人与傣族人有着相同的住房、服装、宗教信仰和节日。由于长期与傣族人民接触,成人和儿童都能说流利的傣语。

2.葛坤人

葛坤人自称“部落虎”。相传在迁徙过程中,大部分人渡过澜沧江到了泰国,也有少数人延迟等待螃蟹煮熟,所以傣族人称之为“葛坤”,意为“留下的人”。后来,这个“突然”的人也自称为“葛坤”。葛坤人分布在勐养镇葛坤村委会那会帕、那班、满帮塘等7个村民小组,共338户,1.65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葛坤人属于布朗族。葛坤人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语支。他们的房子是干栏式的,他们有自己的服装,信奉原始宗教。

葛坤人过去庆祝龙烈节和龙恩节。端午节是铁打节,在阳历二月举行。在节日期间,牛被杀,篝火被烧,祖先被崇拜。

(2)哈尼族的阿克、补偿器、排角。

1,阿克人

阿克人分布在景洪市勐海县的景洪镇、韩猛镇、勐龙镇、布朗山乡和勐腊县的勐仑镇,共有21个村,约6000人。阿克人自称“郭克”,阿克是汉人对他们的称呼。阿克人的房屋是杆柱式的,语言和哈尼族语相近,可以和哈尼族人交流。男装与哈尼族相似,女装则大相径庭。女性穿有袖无领短上衣,袖口和衣服下端缝上花辫。自制蓝布长裙下(勐拉也穿长裤),上半部分用红白绿条纹编织,小腿用花纹打底裤包裹。阿克人在65438年二月庆祝卧陀节(巴巴节),二月庆祝耶烈节(汤圆节),有上新房的习俗,信仰原始宗教。第四次人口普查后,我州阿克人被确定为哈尼族。

2.赔偿

被补偿人口分布在曼帕村、布果村、曼龙代村委会曼会村和孟鹏镇温泉村委会南泥组,共181户883人,其中曼帕村74户373人,布果村58户267人,曼会村15户665438+。赔罪的人自称“龙璧”,赔罪是傣族人对龙璧的称呼。被补偿的人家房子都是杆柱式的,女人穿傣族的衣服。信佛传到南方,有个佛寺,男生进寺当和尚。补没字的人,学会用傣语写佛经,男人也纹身,像傣族人一样庆祝泼水节、闭幕式、开幕式。这个人的名字叫颜XX。女方叫于XX,婚后男方叫博XX,女方叫米XX。1990后,我们州的人被确定为哈尼族。

3.排角落的人

排教人居住在勐腊县勐板镇勐板村委会满岗村,41户,175人。排脚人自称“排脚”,意为“舒服”。排脚是汉族人对出脚的称呼。因为排教人的头饰是用黑布弯成喇叭形的,所以叫“排教”,现在也叫排教人。排教人没有文字,信奉原始宗教。每年从5438年6月到10月,举行寨门和新密节。过去采用的是父子联合制。排脚人有自己的民族名字,也有汉族名字和傣族名字。一个排长一般有三个名字或者两个名字。目前,我们州的排脚人被归类为哈尼族。

动词 (verb的缩写)西双版纳州的未识别民族

我州未确定的民族有克木族、老品族、巴家族,人口4236人。

①柯木人

克木人是我州未确定的民族之一,自称克木人、克米人,因来源不同分为克木鲁人、克木楼人、克木角人。克木人集中在景洪市和勐腊县,两县共有18个寨子,2897人。

景洪市克木人分布在景洪镇曼麦村委会曼罗金、曼香坂、曼回龙,嘎洒镇曼达村委会曼波南嘎1、2、3队,总人口689人。景洪市克木人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系瓦德昂分支。他们的房子是干栏式的,衣服和房子都和傣族人一样。他们信仰佛教,使用傣语,有佛教寺庙。男孩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出家,大人小孩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傣语。

勐腊县有12个克木寨子,分别是勐腊镇南梁村委会曼岗村、孟鹏镇仲满村委会、蒙曼镇蒙曼村委会曼暖园、蒙曼镇曼赛村委会曼崩所、尚勇镇上岗村委会南溪、王四龙、曼庄村委会东阳、南前,勐板镇将落入村委会克米村。

勐腊县的克木人分为克木人和克米人。柯木,西双版纳人,历史悠久。他曾在勐腊尚勇广发(天峰山)一带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开采的井盐畅销东南亚。被傣族征服后,有的被傣族统治,有的移居老挝。克米只有南千和克米两个寨子,大约在1939年从老挝迁来。据说克木和克米本是兄弟,却因为狩猎分配不均而反目成仇。

勐腊县的克木人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蒙克梅尔-高棉语族的瓦德扬支。克米能听懂克木的语言,克木却听不懂克木的语言。克木人的房子都是干栏式建筑,女人穿傣族的衣服,男人穿汉族的衣服。

克木人信仰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不信仰佛教。主要节日有丰收节、新米节、花朝节。可米节包括新米节、红花节和“堕落龙牧节”。

(2)老产品

老品是我州未确定民族之一,居住在勐海县勐遮镇满洪村委会老品村。全村52户233人。

老产品人自称“老产品”,也叫“卡”。老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如吃饭用“唐扎”,房子用“雍”,能说一口流利的傣语。

老品仁家是中式平房。信仰原始宗教,有寺庙,没有偶像。每年全村都会举行祭祀山神的活动。

(3)八甲人

巴甲人是我州未确定的民族之一。巴甲人居住在勐海县勐阿镇孟康村委会上下,包括乃统、满道,那井村委会2组、6组、7组、8组,河间村委会6组、7组、8组。其中少部分分散在政府机关,总人口为1106。

巴甲人自称“巴甲”。八甲人有自己的语言,接近傣语,可以和傣族人交流。

八甲人的住房是中式平房。过去,他们有自己的衣服。女人们裹着小圆面包,穿着双排扣连衣裙,背后系着围裙。这个男人穿着一件双排扣大衣,头上有一个结。现在,妇女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装,但他们只在过年过节或婚礼时穿。平时都穿汉服,男的都换了汉服。

巴甲人信仰原始宗教,有一座小庙,逢年过节会在庙里杀鸡祭祖。巴甲人死后下葬,正常死亡的葬在公共墓地。八甲人姓彭、道、李、罗、马。巴甲人过火把节、春节、七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