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东论文

2001获江苏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在《SCI》杂志上发表了25篇中国论文,86篇论文被引用。在国内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致力于中医研究

孔令东教授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致力于中医研究已有20多年了。他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经典方剂为基础,不断探索中医药现代科研方法,通过整合多种现代药物研究方法,搭建了更加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开展了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对中医进行了系统的筛选和挖掘,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中医研究模式。众所周知,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受限于科研方法和技术。总的来说,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化、知识化程度还比较低,中医药的科学性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孔令东教授认为,当前,只有加快中医药理论和方剂功效的科学阐述,才能树立其国际声誉,只有依靠科研成果,才能在国际上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关注中医抗抑郁

近年来,孔令东教授主要致力于中药抗抑郁和抗痛风的研究。抑郁症越来越普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各年龄段人群丧失生活能力的第二大原因。西医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医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经典方剂,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研究意义重大。他的课题组以抗抑郁为切入点,对治疗情志病的经典方剂半夏厚朴汤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抑郁是半夏厚朴汤证主要表现的新观点。从整体、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半夏厚朴汤抗抑郁成分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改善机体系统功能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依据。研究揭示了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可能是介导半夏厚朴汤改善抑郁行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基础,即早期基因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靶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半夏厚朴汤的药理作用开辟了新的视野。此外,对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如配伍与抗抑郁药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半夏厚朴汤的新方剂。本研究探索了复方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启示意义。在药物筛选方面,以“补肾以心”为理论基础,在大规模筛选的基础上,确认了温肾助阳药物及其中药成分在HPA轴上的抗抑郁作用机制,为探索减少CRF通路上神经传递的抑郁症新药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

中药抗痛风研究

在抗痛风中药研究方面,针对痛风复杂的病因病机,其研究组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国际通行的奥嗪酸致高尿酸血症痛风动物模型,以及其他抗痛风研究技术平台,研究清热燥湿代表方剂黄白、二妙丸的抗痛风作用,为临床用药和清热燥湿的治则提供科学依据。并发现了其他抗痛风成分和中药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