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么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中国历史悠久,学派众多。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数不胜数。儒家讲兼爱,墨家讲兼爱,道家讲无为,法家讲霸道,兵家讲谋略。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都闪耀着人性的本质,这是一种流传千古的实践哲学。阅读《百家争鸣》等富含哲理的书籍,可以让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对于一个人来说,哪怕只是把儒家的精髓吃透了,对做人还是做事都大有裨益。从我看过很多遍的《论语》来看,从家庭治国到日常生活,无所不谈,非常实用。比如交友,《论语》中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教我们和老实人、老实人、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为发展做贡献。如果你和拍马屁的人交朋友,和在你面前拍你马屁的人交朋友,和在你背后抹黑你的人交朋友,你会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至理名言。小时候听老师讲过几篇《古文观止》。当时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也记不住。我只是看了它后面的文字。其实我把枣吞下去了,吃了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然后就什么都忘了。上大学的时候,有时间回去通读《古文》里的文章,就像牛吃草又嚼了一遍,觉得这本书就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功过是非深深吸引。1981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买了一套《古文》。从此,我便与这本书结缘,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共222篇,但这些文章生机勃勃,品在竹中,梅花之上。比如把性格比作:高贵,洁身自好,共练竹,孤清。胜过寒梅。从某个方面或某个事件,留下了千百年的历史轨迹,勾勒了百年王朝的盛衰,记录了许多泰莎的心声。反复通读这本书,就像步入了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崇高殿堂。如你所见,很多作品都充满了异彩和洞见,让人读了就觉得离不开,越读越觉得有意义。如果你背诵,它就像一种精神快餐,用来滋养你的心灵。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写,也传达了对胜利与失败、逆境与顺境、幸运与苦难、荣誉与屈辱、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浮与上升、做官与离任的正确态度和人生哲学。看完这本书,我获得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感悟,觉得自己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想做的事,就像他一样,让人们来评判自己的功过是非。读完整本书,可以使人警醒,振奋,高尚,坚强。另外,我也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要为物喜,不要为己悲。如果你住在寺庙的高处,你会担心你的人民;若远在江湖,必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只有几个十字架,但是字字都是打在地板上的。看完之后,每个人都会被他的境界和情怀所感染。比如石米写的《陈情表》,王波写的《王腾阁序》,魏徵写的《谏唐太宗十思》,可以说书中的哲理包罗万象,从修身养性到治国理政。这里就不赘述了。
阅读哲学书籍,学习哲学智慧是自我修养的基本功我在高中的时候,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这本教材中受到启发,我喜欢阅读哲学著作。我考上湖北大学政治系后,哲学是一门主课,学习的动力更大了。我也养成了阅读、购买和存放哲学书籍的习惯。在我看来,哲学是对智慧的研究。哲学使人目光深邃,思维严谨,胸怀宽广,见解深刻。文学以其感性生动的语言感染人,哲学以概念理性的思辨启迪人。前者注重形象思维,后者注重逻辑思维。哲学是感性与理性交融互补的“婚姻”。也可以说是文学和哲学的交汇点。哲学不仅面对丰富的外部世界,而且涉及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在不停地变化,不停地变化。难忘的哲学智慧启迪智慧。闪耀的哲学净化了人们的心灵,通过探索真善美的内涵,鞭笞着假、恶、丑。哲理名言都有激昂的感情,冷冷的思考,新的角度,优美的文字,使人在深思中获得美的快感,开悟后享受美,启迪理性,开阔视野,引发读者进行更高层次的联想。你不在乎的东西,往往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哲学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浓缩。但是开放中国之后,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怀的表达,它给读者留下了积极思考的空间。这些精辟的哲理名言,都是好词。哲学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不应该是干巴巴的口号,而应该让人在冥想中享受美,在开悟后享受美,启迪理解,开阔视野,引发读者更高层次的联想。年轻人不努力,老年人就难过。这意味着你不好好学习,要少读那些说大话的次品。如果说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第一道闪光”,那么哲学就是人类智慧更加耀眼的闪光。所以,我觉得,面对精神产品,最发人深省的是什么?当然,它不是电视剧、电影,甚至不是戏剧,而是哲学、历史、文学作品。这是思想和精神最好最方便的表达和存在形式。它们本身就是发人深省的品质。
修养需要看一些真正能影响人生的励志书籍。古今中外,有多少人选择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正因为如此,有多少作者写出了一本又一本对人的修养和生活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书,我称之为励志书。这样的书里充满了哲学家睿智的语言和精彩的思想,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幸福。比较有名的有中国的菜根谭,梦魇阴影,小窗,夜话围炉等。国外如培根的《论人生》,* *收到58篇短文,讨论的问题包括哲学、伦理道德、为官秘诀、生活之道、治家之道、艺术与自然的欣赏等。,充分表现了英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既严谨又富有想象力。该书见解独到,文笔优美,语句简练,意趣隽永,格言警句精妙。400多年来,它被多次重印,并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2000年,它还被美国公众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它与蒙田的散文、帕斯卡尔的思想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哲学散文的三大经典,能震撼人的心灵,激发人活下去的意志。上世纪60年代看过一本书《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书中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后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或者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坚强的意志支撑着我。书中写道:“只有意志和信念的坚韧不拔,才能引领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穿通它,摧毁它。挫折和成功是人生的两面。如果你善于认识挫折,善于与挫折相交,成功就会在你面前闪现希望的火花。”我们要明白,消除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注入快乐,比切除肿瘤和脓肿更重要。它像一盏明灯,永远照亮前进的道路。想要快乐,就要培养快乐的心理,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多么深刻的哲学思想!读完之后,很容易不自觉地被哲学的语言所感动,被哲学的精辟分析所折服。近年来,这类励志书籍越来越多,比如畅销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细节决定成败》(100-1 = 0的故事)等等。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现在很多人,甚至是十多岁的孩子,都开始看如何致富,如何化妆的书,真的让人很担心。我觉得青少年应该读一些励志的书,这些书对人的一生的价值远远大于赚钱和美容。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扬光大。
在修养方面,我也喜欢看名人的书。家书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并没有因为时代的风雨而褪色,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其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从影响中国千余年的严家训、朱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左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两地家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傅雷和沈从文的书信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云:“三个月的战火过后,一条家信抵得上一吨黄金。”真的很生动。读名人写的书,常常会被书中蕴含的殷切关怀、希望和爱所感动和打动,让人读着读着就觉得形影不离,越读越觉得有意义。看了一多在美国学生的来信,我明显感受到了其他国家落后国家公民所遭受的歧视和屈辱。我一直以为鲁迅先生是一个面容严肃的硬汉战士。看了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发现鲁迅先生也有温柔可亲的一面。在很多人眼里,柳亚子先生是个诗人,他的家书会充满诗意的浪漫。其实并不是。比如,他给儿子刘无忌写了一封信:“我周三发了四封,周四一封一封,周五周六一张明信片。你收到了吗?”觉得太纠结了,是不是有点烦?如果你讨厌它,你不妨写信告诉我。我还是收到你的信,然后再寄一封信,好吗?这些天冷吗?天气热吗?食物快吃完了吗?有人来过吗?你好吗作业不难吗?希望你能告诉我。“一个慈爱的父亲的无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近代翻译家傅雷从1954到1966写给他的长子薄琮的书信。自1985第一版至今,该书已重印5次,发行数量超过1万册。至今畅销势头不减。出版社之所以再版,是因为这封家书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篇饱含父爱的呕心沥血的教导文章。看了这些家书,我觉得一个人在社会上可能是这个“长”,那个“家”,但在家里,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孩子面前是父亲。柳亚子和傅雷就是这样的真人。我明白命运是如何将崇敬和钦佩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让家人幸福,我忍受了多年的艰辛,从未后悔过。退休后,我饶有兴致地阅读曾国藩的书信,惊讶地发现,这位执政一段时间、大出风头的钦差大臣,竟能发出“做官只是偶然,留在家中才是长久之计”的感慨。“我觉得这位古人所倡导的读书境界,对今天的读书人很有启发。曾国藩家书多处讲读书。自然有些内容很功利,但是读书的一些本质,比如读书重在获得读书的兴趣,改变气质,培养气质,豁达...比如读书,要有志向,要有知识,要有毅力,这一点从他一生的读书经历中就能看出来。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善于思考。所有这些家书,都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和洞见,不仅滋润了一个家庭的成长,也为后人留下了“白色的丰碑”。因此,我喜欢看家书和收集信件。我的邮件收藏中有几箱真正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