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位名人简介。

宋璞:著名的女性哲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是当代文坛的常青树。20世纪50年代中期,她以短篇小说《红豆》吸引了文学界的注意。文革后,她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了《一根弦上的梦》、《陆璐》、《我是谁》、《三生石》等重要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她开始写一部四卷本的小说《野葫芦导论》。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完成了《杜南》和《东藏》两卷,目前正在写《西游记》的第三卷。和那一代人一样,当代中国的沧桑深深镌刻在宗璞的人生经历中。她曾写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热情地燃烧青春,在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无休止的运动中过早地变灰。”当代历史的影响也出现在宗璞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然而,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宗璞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在历史潮流留下的烙印上,相反,她一直以一个“本色”作家的身份吸引着当代文坛的目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呈现,优雅严谨的文笔,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执着关注,使宗璞的作品具有当代作家中少有的一贯品格,也成为她“诚”“雅”风格的最佳注脚。

/美学/左家坊谭/200508/943.html

莫顿·亨特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早年在空军服役,当过空军飞行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飞往德国执行侦察任务。

1945 65438+10月,英国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一名机长飞行员,莫顿·亨特(morton hunt)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和防护设施的蚊子双引擎飞机进入德国领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在机舱里被炮弹击中,鲜血四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在跑道上滑行,告诉自己,现在,就差起飞和飞行了。当他上升到25000米的高度时,他告诉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引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苏万岛,这并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停地告诉自己,在下面,只要飞过荷兰,就不难,然后,飞过德国,就不用多想了。此外,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援。

就这样,一路跋涉,船长终于完成了任务。他接受盟军颁奖时说,我成为孤胆英雄,是因为小时候一次经历的启发。一步一步来,你最终会到达目的地。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文章的作家。他在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录在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辑的《如果我们原谅上帝》中。此外,包含启发心灵的成长故事的《心灵鸡汤之成长历程》一书,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沈复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卒年不详。字三白,是常州人(今江苏苏州)。诗歌、绘画和散文作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他生活的文字记录。据《浮生六记》记载,他出身于幕僚家庭,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一度以卖画为生。与他的妻子陈云,他们非常亲热。由于家庭变故,夫妻二人在外地生活多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妻子去世后,他去了四川当副官。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册,每册都有一个小题目,依次是闺阁、闲情、愁苦、浪迹游记、中山历法、养生之道。据考证,后两卷是伪作,字不如前。

流沙河

流沙河简介

作家简介: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潭,四川成都人。65438-0948,高中开始发表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他成为一名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乡村夜曲》。1957 1参与创办诗歌杂志《群星》,发表散文诗《草木》,引起诗歌文学界的关注。但后者很快遭到公开批评,被视为“站在被淘汰阶级的立场上”,“对人民的挑战”。结果被打成右派,送回原来工作的地方。他在70年代末重返文坛时,仍以诗歌为主,叙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后来又收集了《流沙河》(1982)、《告别故乡》(1983)、《流浪》(1983)。

张晓风

张晓风简介:张晓风,出生于1941,祖籍江苏铜山,祖籍浙江金华。八岁后,他去了台湾,毕业于台湾省东吴大学,在那里和其他地方任教,现在是台湾省阳明医学院的教授。她笃信宗教,热爱写作。小说、散文、戏剧三四十种,重印一次,翻译成各种文字。60年代中期散文成名,1977作品入选台湾省十大散文作家作品选。余光中曾称其文笔“刚柔并济”,列为“第三代著名散文家”有人称之为“笔如骄阳之热,霜雪无邪,文有寒梅之香,言如敲冰”受到高度评价。

张晓风的散文:

第一场雪,走下红地毯后,孤独与亲情,爱情篇,只因青春,怀恋春天的往事,衣服鞋子篇

周素珊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关于她的文章《第一次真好》。

不是名人,信息很少。

周国平

周对说:“现代生活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灵魂。”

只找到他的这句话,他不是名人,所以只有这么多信息。

居里,m。

居里,m .(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居里,1867 ~ 1934)m·居里是法国波兰人,原名玛丽·罗多夫斯卡,世称居里夫人。1867 165438+10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他的父亲是中学数学和物理老师。她从小热爱学习,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她中学毕业拿了金牌,却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为了资助二姐去法国学医,玛丽去华沙和偏远地区当家教。二姐毕业后,1891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开始深造。学习上的困难使玛丽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上的所有困难。1893和1894,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物理和数学的证书考试,获得了物理和数学硕士学位。她在1893获得了600卢布的波兰奖学金,但几年后她用自己的工资还了。这显示了她刚毅的性格。1894年,为了解决研究钢的特性的困难,她遇到了p .居里。1895年7月26日,他们成为了一对著名的科学搭档。

1897年,为了拿到博士学位,她选择了不久前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作为研究课题。她用居里兄弟发明的灵敏的应时静电计测量放射性引起的电离强度,系统地研究了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1898和G.C.N .施密特(1856 ~ 1949)中,她发现“钉子”也有放射性。

在测量铀铁混合物和各种天然矿石时,她观察到一些铀铁混合物的辐射强度远大于铀铁含量的发射强度。她推测这些矿石中一定有一些未知的高放射性元素,并设计了放射化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来寻找。她的丈夫p·居里立即意识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并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在实验室里,居里夫妇用化学方法和放射性方法在数吨沥青铀矿中寻找这种微量的未知元素。他们的工作进展很快。1898年7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比纯铀的放射性强几百倍。居里夫妇将其命名为“Ti’(钋),以纪念玛丽的祖国波兰。

他们认为补充剂的放射性不够强,继续寻找钡化合物。通过部分结晶,同年,65438+2月,居里夫妇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镭,其放射性比纯铀高900多倍。然而,有人问:“没有原子量,就没有镭!”居里夫妇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尝试分离镭。这项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他们没钱买大量含镭的沥青铀矿,只好改用只需要付运费的沥青铀矿渣。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学校借给他们的木棚里工作。这个木棚下面是泥,有通风的玻璃屋顶,房间里烟雾弥漫,夏天难忍,冬天刺骨。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当时并不知道放射性的危害),也没有助手的情况下,两位研究人员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还是技术人员、实验人员和“水泥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不佳,而搅拌溶剂和原始加热方式带来的繁重体力劳动都依赖于居里夫人。这项研究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行了四年。他们使炉渣熔化、沉淀和结晶。经过上万次的提炼,他们终于从1902吨沥青铀矿渣中提取出0.12g氯化镭。初步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5,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证明了镭的存在!1903 m居里以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由她开创的放射性化学分离分析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 m .居里夫人去世后,接替她的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书《放射性》出版了。同年,她成功提取了纯镭。正是因为这些杰出的贡献,她以1911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镭研究所在巴黎成立,物理系由她领导。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她和女儿居里夫人一起使用x光为受伤的士兵提供战地医疗服务。战后,她立即恢复了镭研究所的工作,该研究所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研究中心。1921美国总统W.O .哈丁代表美国女性赠送M。居里夫人1克镭,她当选为国际联盟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1922她因在放射性物质化学及其医学应用方面的贡献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 .居里因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于1934年7月4日在萨拉斯沃附近逝世,享年67岁。

正是由于居里夫人的无私奉献、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巨大的成就,她受到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尊重。在她的一生中,她获得了来自7个国家的24个奖项和奖章,并获得了来自25个国家的科学团体的荣誉称号。一个人一生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是很罕见的,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依然每天工作15小时,直到去世。虽然她获得了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但她的生活仍然非常节俭。她常年穿着黑色西装,被辐射烧伤的手都缠着绷带。她把奖金分发给科学团体、实验室和贫困学生,她从未申请过专利。她说:“这些成就属于全人类而不是我。”她的事迹鼓舞和教育了千千成千上万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