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孩子自理能力的体验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基础和启蒙阶段量力而行。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与幼儿自身的参与、学习、锻炼有关,还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有效管理。
一,儿童自主管理的概念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支配。“儿童自我管理”是指儿童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支配外部环境的心理状态。
二、儿童自主管理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两种现状。
第一,我国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性格上的缺点,比如耐心强,坚持性差,自主意识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大多依赖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往往溺爱、纵容孩子,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
(2)自我管理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自我管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从“你怎么做”到“我怎么做”,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治”,从“自治”到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坚强的性格、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影响儿童自主管理的因素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行为结果,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午睡,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喝水,很少关注孩子的自我管理行为过程,比如孩子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不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午睡时会不会穿衣服,吃饭时能不能保持干净整洁,排队时能不能遵守秩序。因此,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长的支持,需要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效的家庭配合。
(二)教师因素
1,老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于忽视孩子自主性的提高。有些幼师以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却不知幼师的职责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2.教师缺乏管理策略的知识和积累,不利于策略的实施。幼儿教师忙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
第四,儿童自主管理的小策略
环境战略
在主题墙环境的创设中,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讨论这一期的主题内容和板块,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和老师一起布置主题墙。幼儿园自由墙的设置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立绘画的主动性。在自由涂鸦中,孩子们可以随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童谣策略
老师可以用一些童谣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心意识,比如洗手童谣:打开水龙头,用小手洗,用肥皂擦,用小手搓,用手掌搓,用手背搓,用水冲洗,一、二、三甩干;吃饭儿歌:小勺子,拿好,小饭碗,拿稳,小眼睛,看碗,吃的干净真的好;穿衣儿歌:大洞进,小洞出,两只小手开火车,一个接一个;穿裤子:孩子,穿裤子,先前后仔细看,然后让两只脚往洞里钻,一只脚往左边洞里钻,一只脚往右边洞里钻,看哪个先出来。
(3)标记和图片策略
在卫生间,可以贴一张洗手的步骤图,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手。
在地板上放一块牌子,比如在活动室,让孩子在牌子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学会调整队伍的距离,不推不挤。
让事物有一个“家”。在游戏和玩具区做好标记,提醒孩子如何正确摆放相应的物品。这样,孩子可以很快找到东西的家。
在楼梯上贴照片。比如贴上“不要在拐角处乱跑,以防碰撞”“跳来跳去真的很危险,步步为营才安全”等提示的图片。
小鞋,好整齐。在午睡室里,可以张贴整齐排列的鞋子图片和穿衣服穿裤子的步骤图,让孩子在步骤图的提示下逐渐形成自我服务能力。
对象可以这样构建。在施工区,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施工图纸的范例,让孩子在相互的咨询和讨论中进行搭建,形成自学和自我思考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