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和难点
一、学习情境分析:
我在四年级的两个班教传统文化。学生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是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都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大声朗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要求:
这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基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基本活动是读原著经典、缅怀名人、游名山大川、品艺术之乐,旨在使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让孩子们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智、增强智力兴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怀、培养民族气节。
(2)、教材结构:
这本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分别是蒙文阅读、诗歌阅读(1)、古城建筑、文学大师(1)、文学大师(2)、诗歌阅读(2)、文学大师(3)、传统工艺和陶瓷艺术,34个课时。
(3)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原创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地方特色,通过阅读、感受、熏陶、探索、交流、合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实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应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重结果轻过程。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和激励。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欣赏文化气息浓郁的山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4.欣赏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操。
第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应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层次性,更要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
5.加强学科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6.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注意学习方法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教学时间表:
每周频率和内容:
1大概了解了这学期的内容。
2《千字文》(1)
3《千字文》(2)
4《千字文》(3)
5《古诗二首》
6《古诗二首》
7《古诗二首》
8古城
9号塔
10桥
11展馆
12我会是一个小导游
13屈原
14李白
15杜甫
16苏轼
17关汉卿
18曹雪芹
19两首古诗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915字)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这套课程设计,以阅读原著经典、感悟名人、行名人过水、品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旨在让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让孩子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智、增强兴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怀、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基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套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和《艺术天堂》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美国古代文学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热爱。包括部分节选自《音律启蒙》、《增广书生》、《弟子规》、《幼儿杂诗》、《汉语改良杂词》、《千户诗》、《神童诗》、《随园诗》、《故事新编》第17课。
“艺术天堂”: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录一些格言警句给学生欣赏。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有:“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精华);“温馨点击”(通过老师之口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提出学习的依据,明确学习的要求);“广角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措施
1,要认真备课,做到教材准备,教法准备,学生准备。全面收集教材,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经典。
2.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孩子的个人生活经历,为他们学习中国文化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3.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塑造其诚实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4.教学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参与、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获得知识和技能。
5.努力做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以活动反馈机制为中心、通过活动串起学生表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三: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837字)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将学生创新能力拓展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对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爱学习、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道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和艺术天堂两个单元,共十八课。当你畅游这套教材时,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经典驿站”,你会感受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先贤关于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原则,你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一篇都是历代文人留下的精华。在“艺术天堂”里,你会欣赏到流传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中国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阅读和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的意思。
3.学习完这些经典文章,你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聆听古代先贤的谆谆教诲,学以致用。
四,教学中的难点
国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背诵起来轻松有节奏,提倡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第二个重点是,在教学中,有大量的道德教育(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热爱兄弟等。),注重育人,以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学;这些蒙古学的经典都是古代汉语。与白话文相比,古代汉语的生僻字和多音字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被突破,将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
1,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时老师讲解,有时学生讲故事,有时看书,讲歇后语比赛。
2.重视游戏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用“对话、接龙、寻宝、小老师”等游戏。
3.关注整体和个体差异。小组、小组、个人陈述交错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四: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721字)
一、学习情境的分析
目前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一些同学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背诵《论语》等有了初步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灌输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正直的、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包括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名人画廊、风景名胜、艺术天堂。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是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原创经典,从而受益于永恒之美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热爱。它分为三个部分:三紫晶,游学琼林和山海经。
“名人画廊”部分主要是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和孔融四个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景点美景”:一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景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学生初步具备批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天堂”部分带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章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歌”两部分。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个重点部分:经典驿站和名人画廊。这学期我们重点讲两个部分:“景点”和“艺术天堂”。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有:“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精华);“温馨点击”(通过老师之口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广角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原创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地方特色,通过阅读、感受、熏陶、探索、交流、合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实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初步具备批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领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服人,最终目的是培养诚实、坚韧、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另外,在道德修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诚信,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调,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羞耻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要做任何有害的事情。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中的难点
1,实现和传承传统文化。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应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层次性,更要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
5.加强学科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6.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及物动词教学进度
每周,教学内容:
1圣紫晶(节选1)
2《圣紫晶》(节选2)
3圣紫晶(节选3)
4《百家姓》(节选)
5国庆节假期
6《牛郎织女》
7《孟姜女》
8《梁祝》
9《白蛇传》
10农历
11二十四节气
12生肖
13“题菊”
14《乘贪泉》
15“夏日绝句”
16《武术》
17蹴鞠
下围棋和象棋
19-21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