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不好,“罪魁祸首”是脾虚!中医送你几个咽炎秘方。

咳嗽,可能跟肺有关,也可能跟一个很常见的脾胃问题有关。寒性瓜果,或者大鱼大肉,都可能加重病情。

比如一个刘阿姨,从2001开始就经常咳嗽,在呼吸科治疗过,但是没有效果。直到消化科用了脾胃法治疗,才终于止住了咳嗽。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五脏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脏腑有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肺不能表达苏和肺气上升,从而导致咳嗽。

冬季是咽炎的高发期。有朋友给我们留言:“我慢性咽炎2年多了。冬天我经常生病。我试过吃药,喝过凉茶,但是用处不大!”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吗?"

我发现很多慢性咽炎患者,和上面给我们留言的朋友一样,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喉咙误认为是火,喝了很多凉茶“降火”,不仅治不好咽炎,还伤了脾胃,容易肠胃不适,咽干疼痛的症状也反复发作。

要知道,慢性咽炎虽然在咽喉,但其实和脾虚有关。凉茶多为寒凉之物,容易坏胃伤脾。长期使用会使体质寒凉,脾虚症状加重,咽炎更难!

有人会有疑问:咽炎怎么会和脾虚有关?

早在几千年前,先人就在《黄帝内经》中指出:“咽喉干燥,病在脾。”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论脾胃》中也提出:“脾胃虚弱,因饮食劳损不当;主口津液不好,所以口干,喉干。”

“咽”与“脾”的关系非常密切:咽是饮食的通路,其正常的摄食功能有赖于脾气的健康运动;脾为后天之本,其化生、水谷精微、水向上运,滋养咽喉。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脾脏健康的丧失会导致咽部营养的丧失,这是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

患咽炎的人一般感觉喉咙干、痒、痛,经常咳嗽痰多,总有灼热感。这都是因为脾的功能减弱,清运津液的能力降低。没有足够的能量将津液输送到咽喉,自然会出现咽干、疼痛的问题。

补脾胃,远离咽炎。

在中医里,咽喉和鼻子属于肺系统,而在五行中,肺属金,脾属土,土与金的关系是土生金,即脾生肺金。

翻译成现代语言,“脾生肺金”这句话的意思是脾胃功能强,可以使肺系统功能强。所以,想要远离咽炎的困扰,健脾益胃是关键。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百病皆因脾胃内伤”之说,指的是脾胃功能受损后,其他疾病也会相继发生,如本文提到的“慢性咽炎”。判断一个人是否脾虚,可以看看这些地方:

看鼻子:鼻子的部位主脾。如果鼻头发红,脾胃有热证;如果鼻子呈淡白色,里面有不自然的绿光,说明脾胃虚弱。

看嘴唇:脾胃不好的人会嘴唇发白,没有血色,容易干裂脱皮,睡觉还会流口水。

看脸色:一个人的脸色暗沉发黄,可能是因为脾虚。这是因为脾气血津液不足,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看精神:脾虚导致精神疲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或饭后胀气、四肢无温、气短、怕冷、肥胖等,人容易健忘、心慌、反应迟钝。

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全部出现,但只要有1项,就是在提醒你:好好保养自己的脾胃!养好自己的脾胃,身体少受点苦!

脾虚怎么补?吃药和食补都是方法,但是脾胃虚弱会造成湿气内阻,所以吃进去的中药和食物很难吸收,所以吃药和食补可能不起作用或者被削弱。

养脾,需要找到正确的养生秘方。其实中医有很多养脾护脾的名方,今天只介绍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在这里,推荐大家好好看看这门课——《中医养生:脾益终身》。

本课程由我们的老中医教授,有丰富的中医穴位保健经验,值得信赖。他能为您的担忧和疑惑提供科学详尽的解答,也能为脾虚的防治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点击下方免费试听课程↓↓↓

脾虚一次清!

常见疑惑+误区+脾虚预防措施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对脾虚引起的慢性咽炎效果比较好的穴位。我们这次选的穴位是神阙、足三里、赵海、天突和任莹。

神阙穴,位于肚脐,是腹部的核心,具有温补元气、和胃理肠的作用。

足三里是滋养脾胃、调理气血的大穴。古人说艾灸揉这个穴位,往往比吃老母鸡有更好的滋补效果。

赵海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为什么要在这里艾灸?因其具有滋肾清热、调理三焦的作用,可缓解引起咽喉肿痛的热证,同时艾灸天突穴、任莹穴可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

天突穴和任莹穴是历代调节咽喉肿痛的有效穴位,可以疏通咽喉部的经络,改善咽喉部的微循环,清咽、消肿、止痛,艾灸对调节慢性咽炎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