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这四种“酒”怎么喝

“今人不一样,以酒为浆,肆无忌惮,一醉方休,欲竭其精,消散其真。”

——《黄帝内经》中的“古天真”

上面这句话其实是黄帝老师齐白石在给黄帝讲养生之道时引用的一句“反面教材”:现代人照常饮酒是不对的。如果能做到因人、因地、因时饮酒,不仅对身体有害,对身心也有一定的益处。让我们试着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了解一下,最适合中国人喝的酒是什么?怎么喝对身体好?

水浒传中有“水酒”的说法,也有前辈认为我们从中国酒文化看酒,要考虑这个酒是用什么酿造的。比如我们经常喝的酒,就是葡萄酿造的,葡萄是水果,是植物的“果实”;然后用“真正的”植物酿造米酒。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菜为补,五畜为益,五果为助”。建议人们最常吃的是五谷杂粮,水果放在最后。

杨慎的《临江仙子》里有一句话:长江滚滚东流:“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应该是指我们酿的“醪”剩下的“米汤”。所以古代的酒很可能和现代的“白酒”有很大的不同,酒精浓度应该很低。所以也暗合了“酒”字,可以解渴,可以当水喝。

目前,我们经常喝啤酒、白酒、红酒、黄酒等...根据《内经》养生理论,建议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酒。

我们都知道啤酒是一种来自西方的饮料,如何喝好啤酒?冰镇的味道最好。啤酒本身被称为“液体面包”,因为它的热量很高。营养丰富的食物中医上叫“阴”,冰镇的话就加“阴”。所以,经常喝啤酒的人,胃里的“阴”会更重,身体会本能地保持胃的“热”和“阳”。我们做什么呢长胖了啤酒肚就出来了。因此,啤酒似乎不适合我们喝。

“葡萄酒夜光杯”,红酒也是来自西方。西方红酒酿造的一个特点就是用葡萄果肉和葡萄本身自带的酶发酵而成。水果的果肉一般都是凉的,所以不适合中国人喝红酒。

白酒酒精浓度高,中医称之为“水中阴火”。它的“毒火”大,喝了会让很多人胃黏膜损伤,溃疡。答案很明显,这种酒也是我们不应该碰的。

我们中国的黄酒,首先是用粮食和植物种子酿造的,生命力很强,必须用酵母酿造。所以喝少量的米酒会对身体有好处,有滋补的作用。另外,有时候我们中药的煎药效果不好,用黄酒做溶剂煎药会更烈。

“青梅煮酒当英雄”告诉我们,黄酒的饮用方式需要将酒“烫”一下,以增加其温性。有些人甚至喜欢加入一些姜丝来增加驱寒的效果。如果想多喝一点,加一些酸,话梅会收敛辛辣酒的特性,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饮酒习惯。符合我们中国人脾胃的黄酒,如女儿红、绍兴酒、状元红、黄酒等。

但是,就连喝黄酒也不能像齐波说的那样像喝水一样。也会耗散人体代谢的能量。只是喝点酒,酒作为食物的精华,能温补肝胆经络,能让人感到窝囊。俗话说“酒让人胆战心惊”。再喝下去就会极度不开心,人在昏迷和睡眠中会处于“抑制”状态,也就是“醉酒”。会点燃体内储存的能量,加速精气的消散。

“醉欲入室,竭其精,消散其真”只能是“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喝酒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才能喝得开心健康。

#药房健康超级组# #代谢与营养# #健康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