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刘玉振人体生物节律的具体情况吗?
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有这个生物钟规律:体力每23天有一个起伏周期;情感有28天的起伏周期;智力有33天的起伏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像时钟一样来回。从出生日期来看,估计每个节律的1/4的时期为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高潮区”。高峰日之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达到l/2周期的那一天称为“下降临界日”,之后进入低潮期。达到3/4周期的一天为低谷日,前后2-3天为“低潮期”。低谷日之后开始上涨,到达整个周期的终点,称为“上涨的关键日”,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两个关键日前后的1-2天称为关键危机期。掌握这三种节奏的运行周期,可以预测某一天自己的体力、情绪、智力可能出现的趋势,合理安排自己的各种活动,在高潮中抓住黄金时间工作、学习、创新。当你处于低潮或关键时期时,你应该注意外出和做事,尤其是在“双关键的日子”。
唐伯承《人体生物学的三个节奏》
众所周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生物钟。早在古代,人们就一直在探索:为什么葵花盘总是跟着太阳走?为什么牵牛花只在凌晨四点开花?为什么招潮蟹会在涨潮的时候准时来到沙滩?为什么女性28天左右来一次月经?.....太阳系由于恒星的遥远运动,使地球呈现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年节律产生地球绕太阳转的春夏秋冬;月节律是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造成的农历新月;昼夜节律形成地球自转一周的昼夜。人生活在宇宙中,必然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大自然给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带来了各种周期性的影响,比如四季、月亮、昼夜。宇宙恒星的运动,它的引力、磁力、电、辐射,甚至来自遥远空间的脉冲力,都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生物。许多人类的周期是基于月亮的盈亏周期。比如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左右,人的情感节律周期正好是28天,智力节律周期是33天,但生理节律周期只有23天,三者的平均周期还是28天,和月亮的盈亏周期差不多,充分说明了月亮和人的密切关系。
早在上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沃博达(Herman swoboda)就发现,生活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即使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中,生命活动依然在变化,每天都不一样。1900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读的论文中提出了生理节律和情绪节律理论。无独有偶,德国医生威廉·弗里斯。(后来的德国科学院院长)在临床经验中发现,人体对疾病的抵抗是有一定规律的。哮喘的发病呈现周期性变化,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在不同时期呈现23天或28天的变化周期。这种周期性反应与生物节律理论相吻合。人类生物节律的发现不是偶然的。智力节奏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和特切尔和斯沃博达一样是奥地利人。他是工程学博士。他的职业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并不稳定,学习中常常会有“好日子”或“坏日子”。在收集了大量学生的考试成绩、日期和生日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周期为33天的智力节律现象。
根据人类的生物节律,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直到生命的终结。他的身体、情感、智力节律分别为23天;28天;33天的周期处于临界、高潮、临界、低潮、再临界、高潮、临界、低潮的过程,就像一条正弦曲线。每个人人生的三条节奏曲线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日期表现出不同的点。两个人对比的时候会发现,因为出生日期的不同,他们均值曲线的振动幅度也不一样。目标时钟
没有闹钟为什么每天不按时醒来?为什么蜘蛛总是在半夜鸡叫的时候结网?为什么深秋大雁成群南飞,春天燕子归来?合欢的叶子为什么总是迎着朝阳绽放?为什么女人的月经周期跟月亮刚好差不多?生物的生命过程是复杂而奇妙的,生物的节律总是在演奏着一首迷人的“节奏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乃至植物的生命随昼夜和四季交替的周期性运动,揭示了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古代医学把天地看成是一个大宇宙,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小宇宙,也就是说大小宇宙是紧密相连的。健康人的大部分活动都表现出一种昼夜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的自转形成的24小时周期相适应,说明昼夜节律是由外界环境(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同步的。如体温、脉搏、血压、耗氧量和激素分泌水平,都有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称为“生物钟”。周期节律称为24±4小时的“日钟”,29.53±5天的“月钟”,12二月的“年钟”。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揭示,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都有一个“持久的”、“自动上弦的”、“自我调节的”生物钟。
生物钟像时钟一样靠周期性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律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认为其周期性振荡节律是内源性的或在不同器官中独立进行的。生物钟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使生物适应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对生存和繁殖有重要意义的迁移、觅食、交配、生育等,甚至可以提前做出安排。比如早上起床前糖皮质激素就已经上升了,所以要提前做好白天活动的准备。而生物的适应性是有限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跟随外部周期性。偏差过大时,外界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使生理振荡变得越轨游离,干扰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节律位置的紊乱,破坏了有序的配合,会引起一些疾病。
近10年来,生物学研究越来越明确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1972中,研究人员证明了下丘脑前方的视交叉上核充当了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器。临床上观察到,包括视交叉上核在内的人类脑肿瘤的破坏,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的崩溃。灵长类动物大脑中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尚未确定。
为什么一般学生都能考上名牌大学,而尖子生却不在孙山?为什么一向举止文明的年轻人会突然和别人吵架?原来,人体有生物钟,智力、情感和生理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这三种“时钟”有明显的起伏,在各自的运行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关键期。如果人体的三种节奏运行到高潮,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和理解力强,是学习、工作和锻炼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怀孕生的孩子一定是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增加学习和锻炼,往往事半功倍。学生在节奏高潮时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作家容易表现出“灵感”,运动员在这个时期容易打破记录。
反之,三节律运行在关键或低潮期时,会表现为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注意力分散。这个时候很容易发生车祸和医疗事故,考试也很难出成绩。老年人的发病往往处于情绪时钟的低潮期,很多疾病的死亡时间恰好在智力、体力、情绪三个节律的双临界日和三临界日。知道自己三个节奏的关键日和低潮,可以及早做好心理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战胜困难,安全度过关键日和低潮。
如何计算你的智力、情绪、生理时钟的高潮、低潮、关键期?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算法:
(1)先计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日期到计算日期的总天数。公式:t=(365.25×年)X .其中“T”代表总天数,“X”代表年数以外的天数。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出生于6月5日,1935,1987,1987,计算这一天的生物节律,t=(365.25×52)-259=18734(天)。
(2)再次计算“余数”,将之前计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分别是智力、情绪、身体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一定要手工计算,不能用电脑。18734/33 = 567 ...23(智能时钟余数)18734/28 = 669...2(情绪时钟余数)18734/23 = 814...12.
(3)求余数后,如果只需要知道计算日是什么周期(高潮期、低潮期、关键期),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控制法”,也叫半周期法:33/2 = 16.5...(智能时钟的半周期数)28/2 = 18。如果大于半周数,则运行在低潮期;如果接近半周或全周的数,余数为零,则为关键期。知道自己“智力、情感、体力”三个节奏的运行周期,可以在高潮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低潮期及早做好准备,以防意外。
上例中,情报时钟的余数:23 > 16.5为低潮期;情感时钟余数:2 < 14.0为高潮;物理时钟的余数是12 > 11.5,数字接近半个周期,是临界周期。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水平线”上的波动当人体的三节律处于关键期或低潮期时,人确实会感到精神下降、情绪不稳定、身体疲劳,但人是理性的、负责任的。我们知道我们的关键期和低潮期,没有必要害怕它,更不用说用生物钟的低潮或关键期作为借口。为了降低事故率,对双节奏、三节奏的关键日驾驶员,应换人做其他工作,或提醒其谨慎驾驶,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关键日的不适。当然,高潮期的司机粗心大意,以为乱开车就不会出事,这是绝对错误的。
生物钟老化机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节律振幅下降。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如神经组织萎缩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心肌萎缩,心功能下降,如醛固酮、睾酮、黄体生成素昼夜节律振幅明显降低或在老年人中消失。当生物钟处于高潮期时,还能抵消这些功能的下降,但当处于低潮期或关键期时,就有发生病变和死亡的危险。
(2)生物节律的稳态被严重破坏。夜班工人夜间体温和血压比白天高,睡眠昼夜颠倒,日积月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节律。
(3)同步因素(生活习惯、光周期规律进餐)的作用减弱。由于退休,长期的生活习惯不适应变化,户外晒太阳的时间减少,干扰了情绪节奏。身体的衰老与同步因子的减弱有关。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只有顺应其变化,及时调整,才能保持健康。天地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冷,还有春、长夏、秋收、冬储的天地大经。圣贤长寿的秘诀是根据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运行规律,适应阴阳盛衰,采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使自己健康长寿。历代长寿老人都过着起居饮食有规律的生活。虽然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但长寿者通过保持乐观和正确处理矛盾,可以保持生活节奏中同步因子的动态平衡,对延缓衰老有着不可估量的返老还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