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的五大原则及相关方法
第二,移动的形式就像一个生命活动的房子。它包含着精、气、神,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身体也是人抵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皮肤、血液、骨骼、内脏都有抵御外邪的功能。所以保健防病一定要注意体型的调整。《吕氏春秋》曰:“流水不腐,亲戚不咬,动也。齐也是如此。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郁。”它解释了动态形状的原因,以防止精气停滞。运动还能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气血化生。对长寿老人的纵向研究表明,大多数坚持适度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在90岁以后都能独立生活。
第三,调正气就是保持身体充满正气,保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充盈全身,运行不息,促进和刺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盛衰和正常运行决定了人体的强弱和寿命。如果日常生活违反了四季的变化,就会造成气的消散或气运行的障碍;过度劳累、纵欲可导致气虚;长时间躺着、长时间坐着等过度行为,往往会引起气滞;饮食不当也会伤气;情绪障碍最容易气郁。另外,滥服补药,往往会在无形中损伤正气。
第四,护阴精,指的是肾精,也包括其他脏腑的精。中医把精视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5.这里的守神是指精神思维活动。保持健康应该保持精神和思维活动的安静。一般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精神思维活动经常受到干扰,难以安静。用神不当,长期过度或突然剧烈的情绪活动超过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就会消耗精气,造成气血运行紊乱,阴阳失调,脏腑受损。所以,从养生防病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时刻保持精神的宁静,把它藏在内心。这样精、气、形才能调理好。精神上的感受要始终愉悦愉悦,避免急躁、担忧、悲伤、惊讶、愤怒等不良情绪。经常冥想、听音乐、书画等艺术活动,可以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所以,保持精神的静默,并不是消极的不动,逃避世界,而是提倡合理使用精神,这对身体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