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要“春秋冻”?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春捂秋冻,杂病不发”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保健谚语。很多家长都很熟悉,换季的时候给宝宝增减衣服。
如果问为什么“春捂秋”,恐怕很多人都没有仔细调查过。有些家长严格遵守这句老话,这几天给孩子感冒咳嗽。
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要科学的“捂春冻秋”,就要了解中医的理念。
秋天如何“冻”孩子
孩子脏腑不发达,应对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差,更要注意衣物的增加。
郑州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入冬前,虽然气温有所下降,但远没有冬天那么严重。秋天,白天温度不低。如果孩子白天户外活动时穿的太多,会导致内生热,出汗过多。
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应寒冷”,多做户外活动,均衡饮食,不要一味地拘泥于秋季。
在此期间,家长需要把握“适度”和“循序渐进”两个原则——适量运动,不出汗;逐渐添加衣服,注意腹部和脚部保暖。腹部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脚的保暖性能差,很多孩子即使活动也会着凉,更要注意保暖。
有一些孩子不适合秋冻。对于多汗、反复感冒、肺气虚弱的孩子,或者面黄肌瘦、脾胃虚寒的孩子,要特别注意保持体温。类似的孩子最好通过专业的中医调理身体,然后逐渐增加户外活动。
“天人合一”与“过犹不及”
到了秋季,自然界的阳气逐渐衰退并被吸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要内收。那么,适当的冷冻有助于人体的阳气得到克制,使人体逐步适应寒冷,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但中医认为,无论是帮助人体长阳,还是收敛,都需要慢慢平和的去做。如果过分追求“覆盖”或“冻结”,会产生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