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为什么要关300家店?
海底捞为什么要关300家店?仅2019一年,海底捞就新开餐厅308家,门店总数达768家。面对不断下滑的成交率,海底捞选择关闭部分门店。海底捞为什么要关300家店?
海底捞为何关闭300家门店1 165438+10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决定在12 31之前,逐步关闭300家客流量相对较低、经营业绩不理想的海底捞门店。
同时,海底捞还发布了“啄木鸟”计划,旨在整改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
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第一次开启如此大规模的关店潮。根据海底捞此前的财报,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拥有1597家全球门店。以此计算,关店数量约占其总门店数的18.8%。
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发出《致关心海底捞的朋友们》一封信,说明了公司部分门店业绩未达预期的主要原因。
包括一些新开门店的选址不合理,内部组织架构的改变,让各级管理者“看不懂,累坏了”,优秀店长的缺乏,对“利益挂钩”的KPI指标的过分相信,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都成为海底捞需要放缓脚步的原因。
但是,关300家店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
财报显示,仅2019年,海底捞就新开餐厅308家,门店总数768家,周转率稳定在每天4.8次。到2021,海底捞门店达到1597家,布局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转移,但周转率已经下降到每天3次。
面对不断下滑的成交率,海底捞选择关闭部分门店。
在关闭标准上,海底捞表示会综合考虑门店所在的外部商圈成熟度、客流量、门店周边密度、单店财务指标等因素。“平均周转率没有达到4次/天,原则上不会大规模新开分店。”
在收缩门店的同时,海底捞还将进行一系列内部结构调整。包括加强部分职能部门和恢复区域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
海底捞将这一断臂求生之举称为“啄木鸟计划”。“啄木鸟的特长是善于发现树皮下的害虫,而且顽强。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谈到这个计划时这样说道。
现在很多海底捞店早已失去了大排长龙的繁华景象。这一切可能都要归功于当初的扩张策略。
海底捞为什么要关300家店?海底捞所在的行业风起云涌。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99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4年火锅餐饮市场规模将达到6413亿元。
前景看似很光明,但实际上火锅行业的集中度很低。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火锅市场集中度仅为5.5%,海底捞等巨头仅占据2.2%的市场份额,必然是一个火爆的市场。
“火锅餐饮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所以火锅品类已经极度细分,几乎每个单品都有一个主副品牌。”餐饮行业观察家、筷子思维创始人苏鹏告诉AI财经社,火锅是中餐最大的品类,这个品类的赛道足够广,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成熟容易复制,业态上不需要厨师,标准化程度高,所以大家都聚集在火锅。
从产品上看,和海底捞一样,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依靠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扳回一局,补上了今年新推出的蟹粉黄花鱼锅,用异域食材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渔王依靠健康健康的粤菜火锅和进口菜的细分品类,收获了不少粉丝。
老对手巴努明确强调产品主义,减少SKU,淘汰大而全的菜品,主打毛肚,甚至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几家商场直接在海底捞旁边开店。巴努创始人杜也透露,以海底捞为主的高消费群体也是巴努希望覆盖的对象。
新兴对手也在崛起,开始比拼创意。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于2020年8月入驻火锅行业最大的细分品类川渝火锅,推出“重庆火锅工厂”,强调茶位、纸巾、调料不收费。2020年9月,盒马还注册了“盒马火锅”商标,进军火锅市场,主打酸萝卜老鸭、春羊肉、羊排、羊尾巴锅底等创意锅底。
除了火锅店,零售火锅也来了。比如该品牌开了7000多家店推广“在家吃火锅”,称其价格比餐厅低40%-60%,比超市低30%-40%,并获得招银国际、天途资本的资本押注。
很多品牌选择从细分赛道切入,注重差异化经营,海底捞还是那个海底捞。在今年6月与投资者的交流会上,有投资者问张勇,海底捞的服务不错,但味道一般。如何考虑口味?
张勇的回答是,“餐饮业和火箭是有区别的。火箭有标准,餐饮行业没有标准。只是有些企业强调口味,而我们不重视。看报告,我们的营销费用为零。”言下之意,海底捞只是没有花钱推广产品而已。
今年6月5438+10月,战略定位专家许对媒体表示,一个火锅品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高端价值。如果只有高端的价格,但是服务、管理、菜品、餐饮、标准化等等跟不上,最后只能走向没落。
目前海底捞的价格体系在同类品牌中还是偏高的。公司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人均消费已增至116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已达到116元。但2021《火锅市场生存报告》指出,在整个火锅品类中,只有33%的火锅品牌人均消费80-100元,46%的火锅店人均消费50-80元。
在这一点上,张勇曾经在2018清醒地发现,“如果客户说海钓不好吃,其实可能是价格太贵了。”2020年3月,疫情后停工两个月的海底捞提高了食材价格。一位北京食客发现,献血的一半从16元涨到23元,一半薯片13元,算一个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个人;米饭7元一碗。
从商业角度看,疫情期间成本上升,海底捞涨价看似合理,但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事件曝光后,海底捞不得不延续一贯作风,立即道歉,称涨价是管理层的错误决定,将价格恢复到停业前的水平。
海底捞今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门店人均客单价已从去年同期的112.8元降至107.3元。
从业务来看,在平均周转率低于4次/天的情况下决定调整收缩门店、停止大规模开设新店的同时,提价渠道相对较窄。相对于同行的产品方向,海底捞菜品相对较少,在细分领域仍然没有不可替代的地方。现在,我们还是更多的依靠服务和情怀前行。
但对于一些食客来说,海底捞依然是缺乏特色的选择,但不会出错。
10月5日晚111点,熟悉的生日祝福歌在北京东五环的海底捞门店响起。像往常一样,店员们挥舞着灯光招牌,微笑着帮顾客庆祝生日。
饭桌上,年轻的食客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但至少,今晚会毫无差错地度过。
海底捞为什么要关300家店3年多前,海底捞带着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把海底捞带上了神坛。
从此以后,人们会更加关注海底捞。只要海底捞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服务,都会被网友用镜头记录下来。
比如前段时间,海底捞的一些员工居然在餐厅帮孩子做作业。这种服务恐怕是家长想要的。毕竟辅导作业是个大问题。更离谱的是餐厅服务员来coach,真的很意外,于是上了热搜。
但是,请不要放弃一切。火锅店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食物本身。菜不好吃,服务好,恐怕也无济于事。
可惜海底捞在食物本身的味道上并没有给人太多的惊喜。很多网友表示和其他火锅店没什么区别,味道只能说中规中矩。
对于许多社交恐惧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不想被过度服务,他们更喜欢吃比同龄人更好的食物,仅此而已。
这就是火锅店的难处。区分产品真的很难。毕竟都是生品。真正让他们与众不同的是餐厅里的小吃、甜点和调料。
有熟悉海底捞的消费者表示,海底捞的调料种类没有以前丰富了,很多免费食材都取消了。
留给海底捞发挥的空间真的不多了,可惜海底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另外,在海底捞店铺少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吃海底捞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个性。但是,在海底捞遍地开花的时候,海底捞已经变成了一家普通的餐厅,之前的优势已经没有了。更残酷的是,海底捞的店铺之间也会存在竞争关系,导致翻台率持续下降。
据了解,2019年海底捞平均周转率为4.8次/天。2020年疫情影响降至3.5次/天,2021年换手率降至3次/天。
没有周转率的海底捞就像没有空气的鱼,只有死路一条。
在中国餐饮行业,不要迷信神话,任何品牌都会遇到瓶颈,如何突围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