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优秀父母做的三件事里,优秀父母总是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确切地说,他们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教育孩子没有家长想的那么复杂。做好这三件事,父母成为优秀的父母,孩子成为优秀的孩子,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一个现代人首先要有独立的精神和能力。独立性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立足社会、发挥潜能的基础。与现代社会对孩子独立的要求相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较弱。据数据分析,中国家庭中,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他们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长大。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心理脆弱,独立性差,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四年级小学生不会剥蛋壳。大学生开学,是“全家总动员”。有些大学生甚至把洗不掉的衣服寄回家,离家去读书,领着父母去陪读...每次看到这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我就下定决心:我再也不会宠坏我的孩子了。因为在过度保护下长大的孩子越来越依赖。我们的孩子天生缺乏独立性吗?不会,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缺少“独立基因”。只要给他们环境,给他们条件,给教育者合理的引导,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独立的家庭。让孩子独立行动是大势所趋。孩子一旦能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隐藏在身体里的各种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独立性强的孩子发展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差,这是社会的需要造成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我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首要场所。记得看过一篇短文说,飞蛾破茧而出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于是,一个善良的人为它切开茧壳。谁知道,没有受过破茧之苦的飞蛾是飞不起来的。原来,飞蛾破茧时,翅膀充血,颠簸时发展力量,长出坚硬的翅膀,才能飞翔。这个事实给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既然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让他们免于自食其力的痛苦,否则,即使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孩子也不会飞翔。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性。我曾经说过,我永远不会宠坏孩子。但是我孩子今年离家去外地读初一,期间也给我添了不少麻烦。第一个因素是她一直打电话回来骚扰我们。她早上上学,中午回电话,下午回电话,晚上下课回电话。而且每次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头疼,就是心里不舒服,或者腿疼。这些电话经常吓得我们每三天跑一次她的学校。但是她周日没有任何问题。几周后,孩子们瘦了很多,大人也觉得很累。我和孩子沟通后发现,孩子觉得自己无法独自面对学校生活。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和父亲好好反思了一下,觉得对孩子的锻炼不够。我以前觉得有些事情是孩子做不好的,替他们做了。现在想想真是吃力不讨好。。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独立老师。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量力而行。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助技巧。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很小,但其实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希望我从现在开始“补女儿的家庭作业”还不晚。另外,学校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主阵地。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责任感是自觉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心情。一个人强烈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一个人只有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独立承担责任,才能活下去,活得好。在教育中,要注意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自觉承担一些自己应该承担和能够承担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上,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和“交易承包制”,努力做到“人人有事,时时有事,有时事事有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我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查找资料,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周恩来18岁为了中国的崛起独自赴日求学的故事,出身贫寒的著名物理学家张文宇努力赚钱读完中学和大学的故事,日本青年从初中起就靠课外打工赚足零花钱的故事,美国青年18岁还靠父母养活的故事,这些都是要被嘲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支持和鼓励他们:“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做到!”2.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是学生的独立之路,因为劳动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只有让孩子从小参加劳动,才能培养他们照顾自己、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各种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内容上,要尽量丰富多彩,赋予劳动新的内容和内涵。比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前形势,开展“新世纪我能行”、“爱我家,人人有责”、“争做人才”等活动。形式上来说,要尽量生动活泼,有可操作性,有计划性,有趣味性。在活动中要“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指导细,方法科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努力、负责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独立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善于独立思考,在面对很多新问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独立生活需要我们善于独立思考。小学生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没有深刻准确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判断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欺骗。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去掉表面的东西,抓住问题的本质,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培养。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让他自己想办法,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他们受益终身。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学习一些与人谈判、与人合作、向人求助等沟通技巧,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所以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能思考;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有能力;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看得见;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会说话;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在大自然的大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腾出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有一些闲暇自由安排。4、培养学生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帆风顺,一帆风顺只能是好福气。所以在意志和毅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绝不低头,绝不气馁,而是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绝不放弃。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是独立生活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没有这样的精神,就很难培养和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成功的事业也就半途而废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感染他们令人钦佩的精神。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小做起,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培养和形成独立生活能力。我相信孩子在学校这个大教室里一定会走得很好。其次,社会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大课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有了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我们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鼓励学生尽快走出家庭和学校,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经受锻炼。为了在社会上有家的感觉,学生必须学会了解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社会志愿者”,实施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体验活动,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环境和机会,让我们的孩子更早的摆脱父母的羽翼,少一些依赖,多一些历练,多一些磨砺,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能力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