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秦田军
秦,一位老中医,住在这里。
就像很多聪明的“怪医”一样,秦也有一个奇怪的规矩:谁来看病,他就上门,只带病,不带别的。
是他医术差,还是他在捞功名?
1934年,一个男婴出生在江苏吴江王萍镇的一个中医世家。他就是秦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别的孩子的童年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秦的童年是草药芬芳和医学理论。他每天比同龄人早起几个小时,背诵晦涩难懂的中草药名称,记忆其功效。
父亲在给他把脉,他在旁边学习。父亲去拿药,他在旁边看着。听觉和听觉,秦军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处理简单的疾病。他曾经很自满,但他的父亲总是笑着摇头,从不表扬他。
在成长的过程中,秦目睹了父亲多次为穷人免费治病。对于确实比较穷的,他爸还跟掌柜说把药费放到自己名下。
秦被父亲的言行深深打动了。他渐渐明白,父亲要他学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善良。
在16岁的时候,秦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单独访问。
病人住在一个水平的扇形里。因为腿痛,他肿得不能在地上行走。秦每天雇一个船夫,两个多小时就到了病人家。
秦仔细检查后,给病人开了药,病人不到四天就痊愈了。面对病人的感激,秦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行医的经历,秦说:“作为一名医生,我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即使路途遥远而艰辛,我仍然感到非常自豪。”
每个人的快乐来源都不一样。对秦来说,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他最大的幸福。
1951,秦进入了父亲创办的“联合医院”。作为当时一个地地道道的“医二代”,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外出学习西医。
从学校回来后,秦很快就率先成立了医院的第一个检验科和武江区的第一个放射科。他既擅长西医,又擅长中医,并将两者有效结合,为患者赢得最大的康复机会。
一个50岁的病人,在甲醛超标的房间里等了很久,患上了严重的血液病。秦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
他先用西医的技术控制了白细胞的进一步恶化,再用中医的方法稳定了血小板的数量。短短50多天,患者奇迹般康复。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
年轻的秦潜心研究,修炼杏林,医术日臻精湛。20多年后,他逐渐从主治医生成长为医院院长。
在任期间,秦非常自律,他始终践行一个原则:医学应该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
他从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秦拒绝给患者开大处方药,带头拒绝红包,抵制回扣,让很多所谓的医药代表在他面前摸鼻子。通常,医院里供应的茶是他付钱的。
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的白色羽毛是罪恶的。
秦的清廉和谨慎独立得罪了很多同事。他们嘲笑秦医术高明,而不是赚钱。相反,他用自己的钱补贴病人。真的很蠢。甚至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猪头院长。
对于各种谣言,秦军总是一笑置之,从不在意。他说,“任何一个治病的医生,都必须先与自己和平相处,无欲无求,才能安心救人。否则,他的欲望难以填满,他的医术再高明。他一扎针,手就会抖,变成庸医。”
他把全部精力用于治疗病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秦走遍了医院的各个科室,与不同科室的医生交谈,让自己有了更多面对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
秦的特立独行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她是顾云珠,同医院的护士。
作为一名护士,她对病人温柔善良,就像秦一样。每次有急诊病人需要输血,顾云珠和秦都会同时挽起袖子。在长期的交往中,两个年轻人也产生了感情上的默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年复一年,夫妻二人一个接一个病人,一个给病人治病,绝配一辈子。
1994,秦从公司退休。他谢绝了多家医院百万年薪的邀请,也拒绝了公司的福利房,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宅。
老两口原计划安享晚年:喝杯茶,打打太极,和逗逗的孙子出去玩玩。
但接下来发生的,却是一模一样的一句话。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秦还没安静几天,又有不少患者慕名而来,其中有些来自遥远的黑龙江、甘肃和辽宁。秦老一直把病人看得比天还大。他重新坐起来,认真接待每一个病人。
就这样,他们养活自己的计划被彻底打破了。
病人越来越多,于是秦干脆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开了一个门诊,但他给自己的门诊定了一个规矩:谁来门诊谁不拿。
老专家看病不收费?消息传开,来他家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从那时起,从早上六点开门到晚上九点关门,秦军忙于诊脉、听诊和开药方。一天下来,多达二三十个病人来看病,晚上睡觉,秦军每天都睡着。
即便如此,如果半夜有病人敲门,秦老也要起床给病人看病。自从家里成了诊所,老两口就没有休息日。有时候,连中秋节和除夕也要正常“营业”。
顾云珠觉得对不起妻子,就接下了他的后勤工作。除了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他还帮秦整理资料和接待病人。
来的病人太多了。如果说顾云竹每天开门打招呼,是被鹳鸟学会的。一有人进门,鹳熟练地来一口地道的吴江话,“你是来看病的吗?”。
由于秦是的全科医生,他能处理很多疑难杂症,来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王萍县的一个年轻人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苏州上海很多大医院都说治不好,他妈绝望服毒自杀了。后来他找到秦田军,吃了秦老开的药一年多,奇迹般痊愈;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盛泽60多岁了,四处求医,很难康复。秦经过的诊治,已经可以骑自行车从盛泽到了。
……
秦对医学很有信心,但他并不自负。如果三次会诊都没有明显效果,他会坚持让病人转诊。
在苏州市吴江区,提起秦,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给他看病,不要钱,好人!”
在秦老家的大柜子里,有一捆捆学生作业本,是他义诊26年的记录。细心的秦老给每本书都编了号,最后一本是345号。
每本笔记本至少有180页,每页记录一个病人的症状。据此可以推断,秦老在这26年里至少接待了6万人。
有人曾经算过,按照专家门诊来算,每个病人至少有50元,那么秦老26年来光是门诊处方就能收入300多万元。
但是,秦老把钱都存到了病人身上。秦说:“我们的养老金加起来四千多,够吃喝的了。”一家医院高薪聘请他,但他拒绝了。秦老说,你给我两千,他们至少赚三千,这三千哪来的?我以为很清楚了!
相比医院里的各种机器检查,秦的听、说、问为患者省了不少钱。他不会给病人开昂贵的进口西药。
秦老的原则是:能开便宜药就不要开贵药,能开中药就不要开西药。他尽力为患者省钱,单次处方不超过100元。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秦还得自费乘坐一程。
老秦过着清清白白的生活。他家还在用二三十年前的彩电和冰箱。老房子没有暖气,又潮湿又黑暗。冬天,他的手上长满了冻疮。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给病人把脉,记下手指肿胀病人的记录。
长期高负荷的坐着让他的腿变粗变细。后来秦老每次起床都要拄着拐杖。
即便如此,面对前来就医的患者,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无论是凌晨还是半夜,他家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可以等,但病人不行。”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难。
做一次志愿者容易,做一辈子志愿者难得。
柯棣华曾说: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忘不了伤病员。
秦田军,我做到了。
推开秦老家的大门,有一副他亲笔写的对联:希望大家身体健康,为什么不让我少赚点钱。
十个字之后,表明了医生的心。正如秦所言:“病人是最苦的,而人却失去了一切。要不要我去拿他的钱?”
几十年的从医经历,秦深深体会到一个病人对一个家庭的沉重伤害程度。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医的保健作用大于医学。于是,多次拒绝高薪聘请讲学的秦爽快地答应了校长的要求,在镇老年大学2011成立后“到山里教书”。
从那以后,无论多忙,秦军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准时去上课,因为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防患于未然”。同样,这种讲座他还是不收。他说,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教给更多的老人,让更多的人健康长寿,是我最好的回报。
2012年8月秦荣获“江苏省十大医德医风模范”,2017年6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面对荣耀,他依然一笑置之,坐在自己简陋的桌前,冷静地为每一位患者感受和开药。在我身旁,一根拐杖静静地立着。
王萍人民尊敬他,热爱他。邻居们见到他都会真诚地说:“秦老,我真希望你能活到200岁!”"
然而,事与愿违。2020年6月22日,秦老在院子里打扫卫生时不慎摔倒,导致肺部感染。本来就劳累过度的秦这次也没能幸免。次年3月22日,秦老永远离开了我们。
多年来,微博社区关于秦老的话题超过2000万,并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各大媒体转发。老中医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
秦学医14岁,享年87岁。永远为病人敞开的大门关闭了。
他耕耘杏林73年,洒下善心,拯救了无数被判死刑的病人,拯救了许多濒临破碎的家庭。
在他的岗位上,他无怨无悔,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医德是持玉,积善胜遗。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我为什么不要钱少一点。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你死前没有治愈我的身体,但你走后治愈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