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的常用方剂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涩,痰多不易咳出。治疗方法是清热抑肺,化痰止咳。常用药物有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川贝母、瓜蒌、竹沥、半夏、射干。如果痰稠,如加鱼腥草、浙贝母、冬瓜子、薏苡仁,加强清热化痰的功效。另外,增加饮水,稀释痰液。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具有化痰、抗氧化、保护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外感咳嗽:多为新发咳嗽,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或亚急性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寒战、发热、头痛等。,属于病证。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干咳。

内伤咳嗽:多为慢性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咳嗽。反复发作频繁,病程长,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多属于虚实夹杂,虚则实。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咳嗽、肺阴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风寒袭肺证):咳嗽声大,气短,咽部痒,痰稀而白,常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常见于感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风寒感冒。

处方1:三拗汤

方剂来源:张仲景《三拗汤》,后被收录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成分: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焙炒)。

功效:宣肺散寒,用于风寒闭肺。具有止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的作用,适用于外感感冒引起的咳嗽和过敏性咳嗽。

药方2:止嗽散

资料来源:医学理解,第三卷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陈皮(水洗去白)。

用法;* * *研成细粉,饭后睡前用开水调服。如果第一次觉得冷,用姜汤调一下。

功效:宣肺祛风,止咳化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持续或反复咳嗽的患者。

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证):咳嗽频繁而剧烈,咽干疼痛,痰粘稠或呈黄色,咳出困难,鼻黄,口渴,头痛,乏力等症状。多见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即风热感冒。

药方三:桑菊饮加减

来源:《温病辨证》

成分: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川贝和枇杷叶。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作用。用于咳嗽、痰粘、咽干患者,适用于夏季风热感冒、急性咽炎引起的咳嗽。

3.风燥咳嗽(风燥肺证):干咳、持续呛咳、咽干痒、咽痛、口干鼻燥、无痰或痰少但粘稠、咳痰困难。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慢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方剂4:桑杏汤加减

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梨皮、牛蒡、前胡、冰糖。

功效:疏风清热,清肺止咳。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可代茶使用。

(2)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黏稠,咳出痰即止。每天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并伴有胸闷、厌食、乏力等症状。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等疾病。

处方5: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来源:来自太平惠民和记局处方及所有有效处方。

成分: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射干、葶苈子、紫苏、白芥子、莱菔子、款冬花、白术等。

功效:祛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粘、胸闷、食欲不振的患者。

2、痰热咳嗽(痰热郁肺证):咳嗽、气促、气短,或咽部有痰,痰多而粘或稠黄,咳痰困难,痰中有热味或咯血,胸闷、胸痛、面红,或体热、口干而粘、口渴等。可见于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